略观大观之夜中齐白石花鸟画丨中国嘉德2025春拍,上海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国家注册一级书画鉴定师齐白石书画院院长齐良芷弟子汤发周发布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0:34 1

摘要:齐白石的花鸟画题材十分广泛,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五六十种之多。同时,他还将前人不经常画的蜻蜓、蝉、螳螂、天牛等昆虫引入画中。这些反映了他在题材上对花鸟画的拓展。当然,白石老人在花鸟画方面的成就不仅限于对题材的拓展。和前人相比,齐白石的花鸟画更增加了表现的成分,即更

中国嘉德2025春季拍卖会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预展

5月21日-5月24日

嘉德艺术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拍卖

5月26日 17:00

嘉德艺术中心A厅

齐白石的花鸟画题材十分广泛,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五六十种之多。同时,他还将前人不经常画的蜻蜓、蝉、螳螂、天牛等昆虫引入画中。这些反映了他在题材上对花鸟画的拓展。当然,白石老人在花鸟画方面的成就不仅限于对题材的拓展。和前人相比,齐白石的花鸟画更增加了表现的成分,即更充分更明确地借以抒发自己的性情和感受,而且,也更强化了画面的形式感。

从形式表现上说,齐白石的花鸟画有简、繁之分。言“简”,此类作品可谓达到了概括的极致,画面洗尽铅华,唯留水墨,笔墨减到不能再减,而意蕴却格外丰厚。言“繁”,则能穷尽画面的寸许布局,每处物象都能交代的具体、细腻,在描绘对象的同时,构成一首首粗犷且精美的交响曲,绚烂之极。

本季春拍大观夜场之中,我们将呈现数件白石老人不同时期的花鸟画作品,它们或简或繁,简约处虽简而趣无穷,繁密处虽繁而悉心经营。所谓“一花一叶扫凡胎,墨海灵光五色开”,即如是也。

Lot 3115

齐白石 1864-1957

紫藤蜜蜂

立轴 设色纸本

1924年、1944作

171×46.5 cm. 约7.2平尺

RMB: 2,600,000-3,600,000

题识:

(一)齐璜白石山翁。

(二)此虫乃甲子后廿年所补。白石。

(三)此画乃予初来京华时所作,回头廿年校而今之白石所作,已成天壤。白石记。

钤印:木居士、白石翁、齐大、行年八十三矣

出版:

1.《齐白石作品集》,第251页,荣宝斋出版社,2014年版。

2.《翰海二十周年精品录·书画卷》,第371页,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

来源:北京拍卖会,2009年5月8日,第239号拍品。

说明:本幅具三题,按三题所给信息可知,白石老人在1924年先画紫藤,具左下一题,自珍廿年后再检旧作,并点蜜蜂四只,又具两题于左右,补全是图。其言“已成天壤”,既是说画,亦是慨叹人生。其画其艺,其事其情,弥足珍贵。

齐白石对画藤情有独钟,紫藤在他的作品中屡见不鲜。之所以如此,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藤的虬曲适于笔墨的纵情挥洒,当是其很重要的原因。齐白石认为“藤不垂绝无姿态,垂虽略同,变化无穷也。”齐白石画藤无数而变化多端,其在书法上的造诣在画藤中得到了精彩的体现,笔走龙蛇,荡气回肠。

《紫藤蜜蜂》局部一《紫藤蜜蜂》局部二本幅的三段题识

齐白石1923 年作《紫藤》

中国嘉德2014 春季拍卖会Lot1154

成交价483万元

齐白石画紫藤,从画法风格上可分为前、后二期,两期的分界线大约在1925年前后。前期主要学徐文长,笔墨枯瘦纵逸,色彩清淡素雅,后期主要学吴昌硕,笔墨凝重浑厚,色彩浓郁鲜艳。此图的画法和书法风格,还没有吴昌硕笔法的影子,属于前期风格。

此幅《紫藤》为白石初到北京时期的作品,这个时期的紫藤画得极为繁密,枝干虬曲,藤花绮丽。此作画老干先以渴笔勾皴,然后再以湿笔施中、淡墨,最后染赭石,花青,这种层层积画的方法,也是前期画藤的特点。

他画藤的方法一方面来自于对自然的观察,另一方面,主要还是从前人那里学来的,此幅作品用色较多,中藤叶便染了淡绿,藤黄、花青、赭石甚至朱红,但整体上还是淡雅、清新,使人愉悦。此幅尺幅硕大,气势很大。若悬挂厅堂,如闻风雷阵阵。此类紫藤构图,白石曾提到乃在树下仰望所得。整个画面繁而不乱,秩序井然,静中有动势,正是“随意笔纵横,人眼听我手”。

此幅《紫藤》可谓是两个齐白石合作而成,通过题款可知,此作最早时仅绘有一架紫藤,在20年后,齐白石又在左下角添绘了四只蜜蜂,与藤花的繁密相映成趣,愈加增加了整体画面的构成感。有趣的是,齐白石对曾经的自己是得意的,对现在的自己是自警的,据艾青《忆白石老人》一文中透露,艾青曾用一张八尺的大画去请齐白石鉴定,齐白石骗他说是假画,并要用两张画换这幅画,艾青说:“你就拿二十张画给我,我也不换”,“他知道这是对他画的赞赏。这张画是他七十多岁时的作品。他拿了放大镜很仔细地看了说:‘我年轻时画画多么用心呵’”。这篇文章或许有人会说艾青是为尊者贴金,但细读齐白石在此幅右下角的题:“此画乃余初来京华时所作,回头廿年,校而今之白石所作,已成天壤”,可知艾青所言非虚。

Lot 3122

《致叶浅予松鹰》局部一《致姚石倩松鹰》局部《致邵可侣伉俪荷花鸳鸯》局部二《贝叶工虫》局部一《鱼虾图》局部一《菊花蜻蜓》局部《工虫花卉四帧》局部一

齐白石 1864-1957

致叶浅予松鹰

立轴 设色纸本

136×33.5 cm. 约4.1平尺

RMB: 1,800,000-3,800,000

题识:浅予画友正。八十九白石。

钤印:白石翁、寄萍堂

叶浅予(1907-1995)题签条 齐白石松鹰。叶浅予藏。 钤印:浅予珍藏

上款:“浅予画友”即叶浅予(1907-1995),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后更名为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从事国画教育,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曾为茅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创作长篇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组画《天堂记》等,著有《画馀记画》和《十年恶梦录》。

出版:

1.《叶浅予藏画集》,图编42,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2.《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一》,图编89,故宫出版社,2014年版。

来源:中国嘉德1999春季拍卖会,第266号拍品。

说明:叶浅予小齐白石43岁,据王森然《近现代名家评传·齐璜先生评传》中记载:“乙亥夏,叶浅予偕梁白波女士来平,至舍下,见先生(齐白石)赠余《拜石图》甚喜,强邀余共访之,先生一见如故,尽生平之欢,浅予为先生在葡萄架下摄影,并参观先生作画,先生赠浅予松鹰一幅,赠白波虾一幅,以作纪念” ,以此可知叶齐初识于1935年。1947年叶浅予来到北平,与齐白石共事于北平艺专。1947年2月,齐白石与叶浅予曾应徐悲鸿之邀捐助裱画工刘金涛。齐、叶订交后,叶浅予曾多次至跨车胡同15号看望齐白石。叶浅予十分敬仰齐白石,曾于1952年作《齐白石像》,并撰《齐白石的画》(1957年)、《齐白石艺术的人民性》(1958年)、《谈谈齐白石的画》(1959年)、《齐白石衰年变法》(1982年)等多篇文章。齐白石去世后,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为其举办的《齐白石遗作展览会》中,叶浅予珍藏的白石老人作品有3件入选。

叶浅予藏印

1957年,老舍和叶浅予为齐白石祝寿

这幅《松鹰图》乃白石老人赠与画友叶浅予的,写有浅予上款,署八十九岁。由于白石翁的“瞒天过海”,本幅当时创作于1949年。

叶浅予1952年作《齐白石小像》

1947年秋,叶浅予从美国办画展归来,应徐悲鸿的邀请赴北平艺专执教,而在1946年,也是在徐悲鸿的邀请下,齐白石早已在北平艺专担任名誉教授。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齐白石与叶浅予一起出席大会,并且分别当选全国文联委员和理事。不久全国美协在中山公园召开成立大会,两人也是一同出席会议,叶浅予还当选了副主席。两人的接触往在在此时增多,齐白石以象征儒雅的松鹰图赠叶浅予。浅予获赠后极为珍视,装裱并自署签条,钤“浅予珍藏”印。

京派文坛画界为齐白石祝寿。前排左起:吴一、王雪涛、叶浅予、娄师白;二排右起:刘开渠、吴镜汀、陈半丁、齐白石、老舍、王朝闻、胡絜青、郭秀仪;后排右起:蔡若虹、华君武、李可染、吴作人、王曼硕、徐燕荪、陈缘督、惠孝同、秦仲文、曲则

由于《松鹰图》乃是送给画友及同行的,白石翁绘画时自然不怠慢,不惜使出全部的本领与功夫。齐白石画的鹰,目光炯炯,是英雄高立,君子风度。鹰的形象,付诸纸绢,形象上有对林良、八大的参照,内涵对英明领导的呼唤,也有振奋民族精神之意。新中国初期百废待兴,文艺工作更是暂新的开始。白石翁或是寄望于叶浅予的,希望一切再次欣欣向荣起来。

他画的松树,都是马尾松,雄伟高大。白石家乡的这种马尾松,其曾在房前屋后遍植,观察入微。老人《画松》诗曰:“衡岳亦有此松,已经七朝风烟。何以不使我归,闲听祝融流泉。”“祝融”是南岳衡山的最高峰,他在北京想的却是衡湘家乡的松树。齐佛来回忆说:“余霞峰的周围,遍栽松树,绿荫拂夏,一片涛声。”乡思正是贯穿齐白石晚年绘画创作的主要精神内涵。画幅“顶天立地”的构图方式,雄强的笔触勾勒出苍劲的松树,倒长的枝干又生出挺立而上的松针,寄托着白石老人老当益壮的豪迈心情。

《致叶浅予松鹰》局部二

老人画鹰特别拿手。鹰嘴、爪是最难画的,但他能将嘴长有钩、特别坚硬,爪强健而锐利的特点充分地表现出来。鹰眼也难画,要画出鹰眼的特别敏感和敏锐。画羽毛翅膀也与一般鸟类不同。画翅膀尖端和尾巴要中锋干笔,要苍劲有力,画羽毛也要有力并且还要把硬毛有光泽的质感画出来。一般人画鹰,难画它的雄健,只画得轻飘飘,毫无力量。老人为了表现鹰的雄健力量,把鹰胸腹灰白色用焦墨画出,表现了重量,精神自然不同。

(节选自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Lot 3123

齐白石 1864-1957

致姚石倩松鹰

立轴 水墨纸本

89.5×50 cm. 约4.0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题识:

(一)石倩弟由北京回成都送别。九十五岁白石。

(二)白石老人自存自稿。

钤印:白石、九九翁

上款:“石倩弟”即姚石倩(1877-1962年)安徽桐城人,字宜孔,号渴斋、砚田老牛、汉双洗室、五百泉富翁。早年在军旅界供职,曾担任国民党第二十八军秘书、北川县知事。1917年姚石倩在北平拜入齐白石门下,学习书法、篆刻,其后一度中断。1929年通过胡南湖的联系,师生二人恢复交往,继而又从白石老人学习画艺。1939年姚石倩在成都玉龙街172号创设复旦金石书画社,与徐悲鸿、张大千、赵少昂、谢稚柳、董寿平等人研习金石书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弟子有陈子庄、罗通新等。

出版:《艺海沉沟——五省文物商店藏品图录选》,第128页,1991年版。

说明:

1.文物商店旧藏,包首见文物商店旧签。

2.1933年5月白石老人在《姚石倩印集》序言中自称:“门人姚石倩丁巳始从予游”,以此可知姚石倩在1917年拜入白石门下。在这之后的两年中,姚石倩的名字频繁出现在齐白石日记或诗集里。1920年6月15日白石老人得“石倩书”后,师徒二人就中断了联系。直到1929年4月3日,通过胡南湖的联系,师徒二人方恢复了联系,此后姚石倩便成为齐白石与四川友人联系的中间人。齐白石与姚石倩的师生情谊一直维系到解放后,两人时常通信,互赠画作。北京画院现藏《濒翁手札》,此册全为齐白石写给姚石倩的信札,时间跨度自1919年至1950年,计有41封,内容涉及求画求字、画册出版、生活琐事等方方面面,可见师徒两人过从之密切。

3.1957年,姚石倩应邀赴京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八十岁的姚老来到了恩师家,弹指一挥间,师生四十年,二人不禁感慨岁月沧桑,合影留念后白石老人翻捡旧稿《松鹰图》赠姚石倩作为纪念,老人以颤抖的手在画面左侧题到:“石倩弟由北京回成都送别。九十五岁白石”,亦即本幅。此为师生最后一次见面。

标签、出版物封面

1951年4月齐白石与姚石倩(左一)夫妇在北京合影

姚石倩为齐白石在20世纪初收入门下的重要弟子之一。他深受齐白石艺术风格的影响,尤其擅长篆刻,作品风格豪放,齐白石曾为姚石倩的《石倩印草》题写扉页,并评价其刻印“深得余心”,可见对其艺术的认可。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1919年-1950年至姚石倩《濒翁手札》

姚石倩与齐白石保持密切往来,直至齐翁晚年。北京画院藏有1919-1950年间齐白石致弟子姚石倩的总计41封书信。写作时间横跨白石翁57岁至90岁之间,这正涵盖了这位“砚田老农”逐步由寂寂无闻迈向名满天下的人生历程,鲜活记录了白石翁身处纷繁复杂的世情世相中,于师生通信间所展现出的隐秘多变的内心世界、复杂性格与日常生活真貌。这是迄今所知传世最多,且最为系统连贯的齐白石书信手稿之一。

左:齐白石致姚石倩书信信封之一

中:1919 年9、10 月间齐白石定居北京初期致姚石倩的第一封便笺

右:1950 年7 月30 日齐白石生前致姚石倩的最后一封信

1920年后,回到四川的姚石倩曾一度与齐白石中断了联系。后他出任国军第二十八军秘书、四川北川县知事等职。至1929年年初,两人恢复往来通信。在此后整个30年代,姚石倩长期住在国军军长、国民政府财政部四川盐运使王缵绪的重庆公馆之中,为其所购藏的书画篆刻整理编目。他一直在齐白石与王缵绪之间,扮演两人书画交易酬应的中间人角色。

齐白石1936年为姚石倩作《葵扇莲蓬》 133.5×34.5cm

中国嘉德2013 秋Lot586 成交价1495 万元

这一时期师生之间的往来信件被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他还协助齐白石处理一些艺术事务,如代收门生、传递信件等。齐白石晚年亦常写信给姚石倩,提及艺术创作与生活琐事,信件现仍保存于部分文献中,可见二人惺惺相惜,终身情好。

白石老人缘情寄物,笔下松鹰图有英雄独立、气宇轩昂之势。他常以鹰赠知己和达官贵人,向为藏家所重。此番姚石倩由京城回成都,先是拜会住在什刹海的白石师翁。九十五岁的老人,依依送别爱徒,将自存之《松鹰图》郑重相送。挺立于松枝上的雄鹰,毛羽蓬勃,体现着一种刚健有力之美。松本身具有一种挺拔不凋、不懼风雨的品质。鹰又是猛禽,显示力量之美,比喻英雄、勇敢和高瞻远瞩,是对于受画人的至高褒奖。以粗笔淡墨画松干,转折有致。又以重墨画羽毛、目睛、鹰爪,笔墨厚重清晰,强健有力,层次分明,点睛之笔在于鹰的眼神,回头之际,精神矍铄,挺拔坚贞,是白石老而弥坚,晚年气质的典型的风貌。

Lot 3124

齐白石 1864-1957

致邵可侣伉俪荷花鸳鸯

镜心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97×33.8 cm. 约3.0平尺

RMB: 1,200,000-2,200,000

题识:邵可侣先生、黄淑懿女士佳期。己卯,白石。

钤印:木人

上款:“邵可侣先生、黄淑懿女士”即雅克·邵可侣与黄淑懿伉俪。

雅克·邵可侣(Jacques Reclus)(1894-1984),法国巴黎人,祖父是巴黎公社社员、法国著名无政府主义者、地理学家伊利赛·邵可侣,曾在巴黎家中接待过列宁、克鲁泡特金等人。雅克·邵可侣1917为《林中空地》,1914-1916为《工会斗争》撰写文章,1920年1月开始成为《新时代》的代理人,同时与皮埃罗博士的刊物《更远》与《无政府主义日报》合作。1928年5月来到中国,1930年到昆明在中法大学执教,1945-1952年回北平,在北平中法大学执教,著名法语专家、翻译家叶汝涟为其弟子。邵可侣长期从事创作和翻译,著有《太平天国运动》(1972),并翻译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浮生六记》和《九命奇冤》,这些工作一直持续到1984年他的生命的终结。另,徐悲鸿任中央大学教授时与邵可侣是邻居,徐因邵可侣是外国人,两人多有交往,徐悲鸿曾为邵可侣作素描肖像。

黄淑懿是燕京大学的陶艺师,专门制作精美陶艺品,教授陶艺课。妹妹黄淑清,中法大学毕业,妹夫是著名化学家孙承谔;三姐黄湘翘夫何浩若,是闻一多、罗隆基同级同学;四姐黄淑慎夫萨本栋是著名物理学家,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

出版:《南黄北齐——黄宾虹·齐白石书画选》,第238-23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说明:

1.雅克·邵可侣与黄淑懿于1939年结为夫妻,吴宓与朱经农夫人杨静珊为介绍人,西南联合大学校长梅贻琦担任证婚人。婚礼上,齐白石托梅贻琦转交他祝贺二人喜结连理的画作《荷花鸳鸯图》,亦即此幅。

2.1933年1月2日,著名学者盛成与齐白石的女弟子郑坚在北平结婚。主婚人是盛成的老师李证刚,证婚人则是齐白石。这场婚礼非常低调,出席的人也很少,只有18人,除了亲属外,来宾屈指可数。婚礼当天众人留下了合影照片,照片居中两位便是盛成、郑坚伉俪,二人后面长者是齐白石,合影最远处最显眼的外国面孔即是盛成北大的同事兼好友邵可侣。以此张照片推断,齐白石与邵可侣或许就是在盛、郑的婚礼上初次相识。

盛成、郑坚婚礼上众人的合影,二排正中即齐白石,最后处即邵可侣

齐白石笔端的鸳鸯,多是伴着荷花的。红花墨叶,天真烂漫。那里的寓意是:一对佳偶,和和美美,相怜得莲,相偶得藕。1925年同门师兄杨度的长子杨公庶大婚,作为长辈的齐白石就曾以一幅《荷花鸳鸯》相赠。那幅图里的荷花,并蒂而生,绚烂至极。鸳鸯,成双成对,双宿双栖。画面,安然而美好。幸福气息,扑面而来。1939年,法国友人邵可侣新婚时,老人家依旧是展纸画来《荷花鸳鸯》。嘉礼既成,良缘已缔。齐白石在画里,期愿的是新人们情敦鹣鲽,百年好合。

《致邵可侣伉俪荷花鸳鸯》局部一

齐白石是喜欢荷花与鸳鸯,这对组合的。尤其是,随着年岁的增加,这种喜欢愈是深刻。晚年的齐白石,曾夫子自道:“老人心肠,不厌荷香;最怕牛羊,最喜鸳鸯。”一声“不厌”与“最喜”,直白,坚定,感情迸出。他的荷花与别人不同,并蒂之花,肥厚之叶,线条自然厚实,不轻佻,不浮华,透着大自然的清气和顽强的生命力,总之,写真者有之,张神者有之,全是自家的面目。

此画上款人邵可侣、黄淑懿,即雅克·邵可侣(Jacques Reclus,1894-1984),法国人,1894年2月3日出生于巴黎,祖父是巴黎公社社员、法国著名无政府主义者、地理学家伊利赛·邵可侣,曾在巴黎家中接待过列宁、克鲁泡特金等人。受其家人影响,邵可侣很早加入无政府运动,1914-1916为《工会斗争》(后改为《斗争》,1917为《林中空地》,撰写文章,1920年1月开始,成为《新时代》的代理人,同时与皮埃罗博士的刊物《更远》与《无政府主义日报》合作。

徐悲鸿1931 年为邵可侣作肖像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邵可侣来中国,长期在高校教授法文。1930年代曾任教南京中央大学,与徐悲鸿为对门邻居,往来频仍,1932年邵可侣编辑出版《近代法国文选》,即由徐悲鸿题名,蔡元培和谢寿康作序。后北上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法大学等校,抗战时期曾随校迁昆明。1952年回法国。

正是在1939年,邵可侣和他的学生黄淑懿在昆明结婚,西南联合大学校长梅贻琦担任证婚人。黄淑懿是燕京大学的陶艺师,专门制作精美陶艺品,教授陶艺课。妹妹黄淑清,中法大学毕业,妹夫是著名化学家孙承谔;三姐(黄湘翘)夫何浩若,是闻一多、罗隆基同级同学;四姐(黄淑慎)夫萨本栋是著名物理学家,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这显然是一个颇有学养的家庭。

据邵可侣女儿孙立先介绍,本幅画作乃是齐白石托梅贻琦校长转交给邵可侣的,后又曾画有多幅上款题“邵可侣”的画作相赠。

Lot 3125

齐白石 1864-1957

贝叶工虫

镜心 设色纸本

96×33 cm. 约2.9平尺

RMB: 6,000,000-8,000,000

题识:白石老人齐璜画于城西鸭子庙后铁柵屋。

钤印:借山翁

展览:“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作品展”,荣宝斋主办,2017年。

出版:

1.《南黄北齐—黄宾虹·齐白石书画选》,第200-20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2.《齐白石作品珍藏卷》,第116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3.《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作品集》,第170页,荣宝斋,2017年版。

贝叶草虫是白石老人取自然小物而独创的绘画题材与风格,既有较好的整体效果,又有细致入微的细部刻画,被画界誉为一绝。贝叶即菩提树叶,于北方并不得见,《西域记》中记载:“即毕钵罗树,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后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等正觉,因渭之菩提树。”《广东新语》则说:“叶似柔桑,二月凋落,五月而生。”

齐白石《贝叶工虫》 103×34 cm 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Lot844 成交价690 万元

白石老人在广东,广西游历时,见菩提树叶很有画意,就特别采来夹在画稿里,经常欣赏,后来就创造出工笔贝叶来。他画像纱一样的贝叶用极细的笔,先把叶的主茎画出,然后再添网状脉,最后再薄施淡彩。老人所画工笔贝叶,用的是写意笔法,笔笔见力,生动可爱。老人曾说:“客论作画法,工粗孰难,予曰笔墨重大,形神极工,不易也。”这句话提醒我们工笔草虫贝叶最终应该将笔墨和“形神”都展现出来。工笔贝叶并不是一味纤细的描摹,更要进行剪裁,提炼和概括。

花卉草虫虽为自然小物,却为白石老人所重,兼工代写地将其汇聚画中,不但使其焕发出自然生命与人文精神的光彩,更涵育着生命哲理和生活意趣,从而也反映出白石老人善良淳朴的乐观精神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此幅《贝叶草虫》是白石老人工笔与写意的完美结合,草虫皆以工笔绘就,又以写意补景枝干。全作描绘了秋景一色,红色蜻蜓在空中灵动飞舞,树梢之上知了相趴,两只草虫姿态皆为朝下俯瞰,似在引观者入画;其下枯树之上零星散落了几片贝叶,其红暗淡泛黄,以极细密错落的线段描绘出段段叶筋,将秋天树叶即将枯萎之感完全呈现。

《贝叶工虫》局部二

树下两只草虫刻画更为细腻,体态如此之小,能画出虫爪的已是不易,但白石老人不仅绘就出精密的结构,还将虫爪之毛刻画而出,真可谓细致入微,令人叹为观止,表现出其极强的绘画功力。整幅构图富于新意,画中充满纵深与层次、错落与虚实。白石老人的“贝叶草虫”可谓是其名副其实的杰出创造,改变了唐代以来“评画以禽鸟为下,而蜂蝶蝉虫又次之”的评画标准,提升了草虫画的品格,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艺术瑰宝。

Lot 3192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齐白石 1864-1957

鱼虾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09.5×33.5 cm. 约3.3平尺

RMB: 300,000-500,000

题识:九十五岁白石老人画于北京。

钤印:齐白石

本幅题识

此图白石老人自署“四百三十八甲子老人”,为1936年,白石老人此时七十三岁。人画俱老,此图笔墨纵横,随意挥洒,气韵非凡,是白石老人晚年书、画、印均上乘的精品力作,而以横幅构图,在齐白石数万幅作品中亦十分罕见。

白石老人一生酷爱梅花,创作了多幅梅花图,他将自己的性格、思想和人品也融入高洁清雅的梅花之中,以梅花知己自许,尝言“梅花性命诗精神”在其所居庭院之中,植梅数枝,尤喜在雪积梅树时,伫足观赏,其爱梅之心,情痴意真。

《鱼虾图》局部二

初观此幅红梅图,即为其不凡的气势、灿烂的笔墨所震撼。构图别出心裁,以少胜多,二枝红梅占据了大部分画面,齐白石以篆籀之法写成了梅花苍劲有力的枝干,枝柯交插,坚韧如屈铁,气足墨酣。画花瓣不用勾笔,而是以笔蘸朱红直接点染而成,再用浓墨点蕊点萼,疏密相间,浓淡有别。大朵浓艳的梅花点缀于浓黑的枝条之上,物质的衰老与精神的彰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一枝奋力向上伸展的红梅更是给人以昂扬的生命活力。左侧留白题咏梅诗一首,诗画相映,于简单之中见丰富。

《红梅图》为齐白石1936年游蜀时所作书画精品,为王瓒绪旧藏,被誉为“治园藏白石老人四大精品”,其流传经历颇为曲折。

王缵绪像

王瓒绪,字紫泥、治易,号治园居士,四川省西充人,早年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曾任29集团军总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重庆卫戍总司令等要职,在征战南北之闲暇,雅好丹青,收藏有唐人《妙法莲花经》卷、宋拓《韩琦墓志》、宋人院画册页、元人《仙山楼阁图》扇面、冒辟疆《草书诗文》轴、徐渭《草书诗文》轴、王铎《草书诗文》轴、傅山《草书诗文》轴、蓝瑛《疏林远岫图》轴、李复堂《秋葵图》轴、罗聘《研山图》卷等历代名家画作,邀请姚石倩、曾默躬长住治园公馆内为其鉴定、编目,国画大家陈子庄年轻时即其侍从。1932年9月28日,黄宾虹、吴一峰游蜀时间,曾应王瓒绪邀请,与赵遗三、姚石倩等鉴赏所藏古画(详见吴一峰《入蜀纪游》)。

1931年,王瓒绪通过姚石倩向齐白石赠送婢女寿华和财物,请白石老人为其治印、作画。白石老人在《白石诗草》中记之甚详,文曰:“王君治园与余不相识。辛未春,以书聘游重庆,余诺之,因时变未往。闻余苦于磨墨,赠以小婢,又闻家山伤财,担赠负千金。愿余身健,长进药物。恐余冬寒,远寄绵绵。神交之道,虽古人未有能如治园之笃者。因感,余梦见荆州。百回尺素倦红鳞,一诺应酬知己恩。昨夜梦中偏识道,布衣长揖见将军。”

齐白石1932 年为王缵绪作《山水十二屏》之《梦游渝城》

1936年,齐白石应王瓒绪之邀,携胡宝珠、齐良年、齐良止游览四川。齐、王两人神交多年,终得相见,白石老人兴奋之余,洒笔创作出了不少佳作,此图即是其中之一。此图原为一屏四幅,分别绘寿桃、紫藤、雁来红、红梅,其中“雁来红”上有篆书“秋声”二字。此花鸟屏绘制精美,形制特殊,与1932年齐白石绘《山水十二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同称“治园藏白石老人四大精品”。

齐白石1936 年为王缵绪作《钟馗搔痒图》

1957年6月,王瓒绪遣家属将部分藏画及贵重物品出售,此幅《红梅图》售出后转归成都二十八中学教师吴衡川先生,成为吴先生所藏书画中,最为宝爱的一幅。

Lot 3195

齐白石 1864-1957 

菊花蜻蜓

镜心 设色纸本

乙酉(1945年)作

96×34 cm. 约2.9平尺

RMB: 800,000-1,800,000

题识:志豪先生雅属。乙酉,八十五岁白石。

钤印:年八十五矣

出版:

1.《天津杨柳青画社藏画集》,第43页,天津杨柳青画社,1982年版。

2.《中国木版水印画》,第23页,天津杨柳青画社,1984年版。

3.《天津杨柳青画社藏画集》挂历,天津杨柳青画社,1986年版。

4.《齐白石的艺术》邮政明信片MXP2004-279,中国邮政,2004年版。

5.《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书画选》,第13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6.《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一》,第367页,故宫出版社,2014年版。

来源: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第1244号拍品。

说明:

1.此幅为天津杨柳青画社旧藏,天津杨柳青画社二十世纪60年代曾发行木版水印画。

2.天津杨柳青画社发行木板水印时根据纸张和装裱需求,在制版时将原作上款隐去,特提请竞买人留意。

天津杨柳青画社1960 年以本幅为底本发行的木板水印画

此件《菊花蜻蜓》,纵与横两架菊花,撑起整个画面。五朵花头分饰四色,设色浓烈明快。墨笔写出叶片稍以浓淡区分,复以浓墨勾勒叶筋,茂密茁壮又见其阴阳向背,色与墨相得益彰,富于视觉冲击力,正是齐白石“红花墨叶”的经典展现。

本幅于纵横两架菊花之间,横出一枝墨叶,打破三角的留白,一只蜻蜓恰好添在此处,向画面外款款飞去,既为画中菊花增添了动感,亦将画意延展到画面之外。

此件作品曾经天津杨柳青画社收藏,并由杨柳青画社制作木板水印画广泛发行,堪称齐白石菊花蜻蜓的典范之作。

Lot 3197

齐白石 1864-1957

延年

立轴 设色纸本

戊子(1948年)作

95.5×33.3 cm. 约2.9平尺

RMB: 700,000-900,000

题识:延年。八十八岁白石老人,戊子。

钤印:借山翁、白石、归梦看池鱼

来源:中国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第828号拍品。

白石老人笔下的菊花种类丰富,形形色色、鲜艳多姿,其中最为经典的当属千叶重瓣,花头如球,花瓣如舌如瓢。此作中菊花繁密茂盛,花瓣修长,花团锦簇。红黄花瓣其间稍饰重色,白花稍饰淡墨,增添花头的体积效果。《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中记述这一笔,“把花瓣中间掖上一点浓色”,一个“掖”字,恰如其分。两朵红花以墨笔勾勒花蕊,与另外三朵区分方向,各具丰神。整体高低两架穿插错落,两横一竖的竹篱,以墨笔写就,穿插花叶之间,位置恰到好处,花头架在竹篱之上,既衬托出花头的质量感,又撑起整个画面的构图。一只蚂蚱恰好栖于竹竿之上,使画中的菊花更富生气,凭添秋声秋趣。赭色写就,丰富了画面的色彩,背部的一点洋红,又与花头形成色彩上的呼应。画作完成,老人又题篆书“延年”二字,点明主题,中锋用笔,行笔如锥画沙,结体方正又不失灵活率意之笔,可谓白石老人绘画、书法相得益彰之佳作。

Lot 3198

齐白石 1864-1957

牵牛花

镜心 设色纸本

95.5×35.5 cm. 约3.1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题识:钟益先生雅属。杏子坞老民齐白石客京华作。

钤印:白石、吾年八十八、三百石印富翁

出版:《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书画选》,第15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来源: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第550号拍品。

齐白石对于牵牛花的形态、色彩等多有琢磨,笔法亦几经变化。自20年代初画牵牛花,至40年代初期形成独特的风格,40年代后期,则在延续这一风格的基础上更趋成熟。此件《牵牛花》即是画家晚年所作。以红写花,色彩的深浅,似又能区分同枝花朵与花苞,水墨淋漓的叶片,以干涩而飘逸的枯墨画藤蔓,寥寥数笔,便得其神韵。画面疏密有度,穿插有致,牵牛花的鲜艳夺目,墨叶的聚散变化,藤蔓的相互缠绕,各具姿彩,又归于整体统一,几笔重墨写出竹篱,飞白之处更见质感。色与墨的相得益彰,使牵牛花这一画题,成为了白石老人“红花墨叶”的经典,亦是白石老人花鸟画艺术超绝水准的佳构。

Lot 3199

齐白石 1864-1957

工虫花卉四帧

镜心 设色纸本

35×28.5 cm. 约0.9平尺(每幅)

RMB: 5,000,000-6,000,000 (4)

题识:

(一)杏子坞老民白石。

(二)草间结子如红焰,有识飞蛾不敢前。三百石印富翁题旧句。

(三)寄萍老人四百八十二甲子作。

(四)居高声远。白石老人。

钤印:白石老人、齐大、木人、齐白石

鉴藏印:方·宇(四次)、邓仕勋藏(四次)

展览:

1.“齐白石父子作品联展”,纽约世界日报文化艺廊,2000年11月。

2.“齐白石的世界”,国父纪念馆(台北),2002年4月。

出版:

1.《齐白石的世界》,第386、387页,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版。

2.《世界周刊》,第1191期,第12页。

3.《美国世界日报》,2007年。

4.《东方艺林》,第237期,第9页,华人时刊杂志社,2007年。

5.《涤砚草堂珍藏画集》,第106-113页,爱莲居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6.《嘉德三十年精品录·近现代书画卷·上》,第77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24年版。

来源:中国嘉德2016秋季拍卖会,第751号拍品。

说明:本幅曾经王方宇先生、邓仕勋先生递藏。王方宇(1913-1997),北京人。1936 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1944年负笈美国,194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毕业后,王先生先后于耶鲁大学、美国西东大学任教。王方宇先生富收藏,所藏八大丰精,1950年代,他从张大千手中得到一批八大作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积数十年之力,成为海内外研究八大的权威及最重要收藏家之一。虽然王先生收藏和研究最称著者是八大山人,但其收藏却是从齐白石开始的。美国学术界对于齐白石从民间艺术家到艺术大师认识的转变,主要来自于王方宇的推动。王方宇认为齐白石是真正的艺术大师,他曾专门出版了介绍齐白石作品的专注,中文版名为《看齐白石的画》,该书也是首次有英文出版物向美国的学术界以及收藏家介绍齐白石作品的内涵、特点。

此册仅四开,似非原数。原为王方宇收藏。王方宇研究八大、齐白石,与友人合着的《看齐白石画》一书,曾在台湾出版。笔者曾在纽约看过王方宇先生的收藏。他逝世后,所藏齐白石画,多归美国博物馆和收藏家。

是册作于1940年。画万年青飞蛾、柳枝鸣蝉、雁来红螳螂和莲蓬蜻蜓,是典型的工虫花卉——工笔虫、写意花卉,描绘出色,代表盛期齐白石艺术的水准。

前面谈过,齐白石晚年画工笔草虫,曾有子如代笔之说。但此册之工笔绝非代笔。白石老人的工笔草虫形神兼具,高度相似,又有活力,在画法上该虚处虚,该实处实,有质量感,重视微妙的细节刻画,与环境相和谐。

《工虫花卉四帧》局部二

此图中的草虫是否与花卉同时作,不得而知,但位置得宜,经过精心的构思安排,没有生硬拼合的痕迹。

《工虫花卉四帧》局部三

以“居高声远”题画鸣蝉,曾见于1924年齐白石为曹锟所画瓷青纸描金册。这是双关语:指树上的蝉,也隐喻像曹锟这样居高位的人。但“居高声远”四字近于客观形容,似誉美而实乏价值判断。

《工虫花卉四帧》局部四

《万年青飞蛾》把蛾画在万年青旁边,以“草间结子如红焰,有识飞蛾不敢前”作题,对蛾与花的关系作了拟人化的描绘,仅此一例,亦可见出白石老人对草虫与环境的关系。

(郎绍君先生撰文)

(未完待续·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齐白石书画院)收藏书画,就找“白石传人”的齐白石书画院,版权所有,现场创作,齐白石画派,百年传承,一脉相传,只做真迹书画,集聚众家之长,现场创作,可根据藏家要求定制字画,可合影!常年售收高端书画,寻找合作高端书画经纪人、合伙人、大区负责人,主要运作齐白石生前的同款画画毛笔、齐白石画虾专用宣纸、齐白石墨块、齐白石自制颜料配方、齐白石画工笔草虫秘法、齐白石小女齐良芷藏父亲齐白石书画遗作真迹展及齐白石小女齐良芷自藏书画名家专场拍卖、齐白石传人、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汤发周致敬齐白石诞辰160周年重现齐白石笔下的微观世界书画展等项目,还有运作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徐悲鸿、齐良芷、齐媛媛、齐良琨(齐子如)、齐良迟、齐良已、齐良末、齐秉正、齐秉颐(齐九十)、齐自来、齐秉慧、齐晓溪、齐展仪(齐秉声)、齐秉淑(齐二澄)、齐寿余、齐育文、齐丽霞、齐由来、齐佛来、齐慧娟、齐硕、齐景山、齐水莲、齐燕君、齐社君、齐驸、齐艳芳、齐艳喜、齐晓清、齐晓红、齐江山、齐昆山、齐君山、齐世源、李可染、李苦禅、娄师白、郭秀仪、王森然、王雪涛、卢光照、王漱石、王天池、王文农,杨秀珍、傅石霜、王铸九、崔广五、汤发周等齐白石传人价值百千万以上的书画、印章真迹作品,亦可接受NFT、数字藏品、元宇宙、跨界品牌联合,文化赋能资源整合,让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成就您的品牌升级之路,让您从做生意上升到做文化等项目操作,欢迎有实力的网络公司竞标。(图文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 主讲人:汤发周

甲辰年 【龙年】编撰于华东上海齐白石书画院(上海浦东总院)

来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