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跑步成为不少人健身的首选。作为跑步界的“顶流”之一,马拉松赛事的热度更是持续攀升。从2010年举办首场赛事起,马拉松已在宁夏“跑”了15年。5月18日,2025年宁夏银川马拉松赛将开跑,赛事设有马拉松、半程马拉松、欢乐跑3个项目,总参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跑步成为不少人健身的首选。作为跑步界的“顶流”之一,马拉松赛事的热度更是持续攀升。从2010年举办首场赛事起,马拉松已在宁夏“跑”了15年。5月18日,2025年宁夏银川马拉松赛将开跑,赛事设有马拉松、半程马拉松、欢乐跑3个项目,总参赛规模达2.8万人,较去年增加3000人。
因为比赛场地开放,参赛者众多,马拉松赛事不断考验着城市的管理水平、公共设施和重大赛事组织能力。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如何兼顾更多民生细节,真正为群众带来美好体验,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有待组织者认真思考。
2024年“银马”,参与马拉松赛事的宁夏群众。宁夏日报记者 李宏亮 摄
1.那些关于马拉松的记忆
43岁的银川市民李晓霞告诉记者,今年是她参与马拉松赛事的第二年,她的马拉松之路起于一次常规体检。
2023年,李晓霞在单位组织的年度体检中发现,由于长期久坐,加上饮食油腻,她患上中度脂肪肝。医生建议,除控制饮食外,每周最好进行一定的有氧运动,李晓霞便选择了每天慢跑。随着习惯的养成,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跑步。去年5月,她得知银川马拉松即将开赛,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参加了5公里的欢乐跑。
吹着初夏的微风,和几千人同时开跑,看着花博园跑道两侧郁郁葱葱的绿树,李晓霞心情大为畅快,从此,她就在马拉松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对我来说,马拉松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今年我的过敏性鼻炎好多了,还成功减肥十多斤,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李晓霞笑着说。
被马拉松赛事点燃运动激情的,远不止李晓霞一人。近年来,随着大众健康观念的提升,马拉松这项几近“零门槛”的运动受到各个群体的欢迎:面临“中年危机”的职场人士,寻找消遣、强身健体方式的退休人群,都能在跑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许多跑者表示,参与马拉松比赛后,他们开始规律训练,逐渐养成了每天运动的习惯,身体状态和精神面貌都有了不小的改变。
今年23岁的马思琪爱上马拉松,是因为姐姐的引导。第一次参加“银马”半程马拉松比赛时,由于没有跑过这么远的距离,她多次萌生退意,还好姐姐在旁支持。“当跑到17公里时,我小腿开始抽筋,是姐姐把她的运动饮料塞给我,自己悄悄放慢配速陪跑,我才没有中途放弃。”伴随着姐姐的鼓励,马思琪坚持跑完全程,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强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让她与这项运动正式“结缘”。
“现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是我与家人彼此陪伴的方式,我们一起训练、互相打气支持,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马思琪边说边展示手机相册,画面定格着姐妹俩手拉手跑步的场景、冲线后相拥的瞬间,见证了她们跑步时从气喘吁吁到谈笑风生的状态蜕变,也记录着动人的情感。
对很多跑者来说,马拉松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快乐和健康的大门,也塑造了无数珍贵的记忆瞬间。李晓霞认为,作为一项承载着大众精神追求的运动赛事,马拉松比赛应不断优化赛事服务,提升参赛体验,将这份美好传递下去,持续照亮大众的健康生活之路,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2.那些赛事中的贴心瞬间
跑马拉松超过5年,参加十多次赛事的姚春莲有着不少关于比赛的精彩回忆,然而,其中也包含着某些小烦恼。对她来说,赛事开场前遍地找厕所、在女厕所前排长队,就是一个令人无奈的记忆。
“每次跑马最‘折磨’的就是赛前等厕所。比赛全程几十公里,耗时长,赛前大家都有需求要解决,再加上女性使用卫生间的时间会稍微久一点,排队能排好半天。”姚春莲吐槽,“而且参赛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有时候会遇到一些人随地扔垃圾,不好好维护厕所的卫生环境,也让人很不舒服。”
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动辄上万,跑者来自社会各界。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赛事的组织规划、服务管理方面自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姚春莲认为,移动厕所、垃圾箱等必备设施的配置是否到位,体现了马拉松赛事组织者的管理水平,除此之外,现场的物资供应、后勤保障、志愿者服务也至关重要,是组织者贴心程度的最好体现。
跑者强立对银川市马拉松的志愿者队伍印象深刻。“去年是我第一次参赛,有些紧张,跑到一半的时候,呼吸节奏就乱了,头上也直冒汗,于是停下来慢慢走了一会儿。有一位年轻的志愿者立刻注意到我,走过来问我是不是需要帮助。”强立回忆,志愿者询问了他的呼吸频率和身体感受,并告知医疗队伍就在附近,能随时提供帮助,专业程度让他大为安心。在志愿者的耐心陪伴下,他很快调整好状态跑完了全程。
作为马拉松赛事的重要一环,志愿者的素质水平、服务能力决定了赛事细节是否充满温度。记者了解到,2025宁夏银川马拉松赛开跑在即,目前,赛事已招募到12所在银高校的2797名大学生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有个可爱的名字——“小青提”。他们将负责赛前赛后的物资整理发放、赛道补给、医疗救助等志愿服务。
宁夏大学学生曹魏洋就是一名首次上任的“小青提”。“马拉松能让人感受到跑者身上蓬勃的生命力,我喜欢看选手们奔向终点的样子,能在这个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帮助,觉得特别开心。”他说,为了更好地完成志愿服务,他在赛前培训环节准备得特别认真,从仪容仪表、服务语言、服务行为等细节入手,严格要求自己。
随着赛事举办经验的不断累积,2025年“银马”在组织管理方面也有了不少提升。记者了解到,本届赛事严格对标中国田协A1类赛事标准,从组织、医疗、科技三个维度精雕细琢。为保证交通畅通,公安、交警等部门已联合行动,对沿线风险点位进行了多次排查;医疗方面,设有18个医疗站点,配备25辆救护车、130台移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5家定点医院已联动到位,力求打造出令选手安心的竞赛环境。
“赛前规划,我们综合考虑了比赛中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力求为参赛者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这次赛事联动了气象部门,新增了8处赛道气象微站,赛前7天滚动发布精细化预报。同时,还设置了智能冰池,新增了40个赛后拉伸点,赛道补给提升30%。”银川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3.那些有辨识度的赛事名片
在马拉松赛事愈发活跃的当下,“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成了部分群众的吐槽点。“好的马拉松赛事应该让人觉得好玩、有趣。”来自甘肃省兰州市的跑者赵磊评价。作为一名年轻的跨区域跑者,他对赛事带来的新鲜感有着高要求,“每次到其他地方参加比赛,看着沿途不一样的风景,都会特别激动,感觉脚步更有力量了。”于跑者而言,每场马拉松赛事都是一次新的旅途;于城市而言,如何借此机会,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留下足以称道的独特记忆,是值得思考的新挑战。
5月10日,2025年全国徒步联动日银川站暨马拉松赛道体验活动在银川市花博园拉开帷幕,超过2000名群众漫步在浓浓绿荫中,感受着运动带来的惬意。
银川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活动设置了10公里的体验赛道,让区内外的马拉松爱好者能够提前“尝鲜”,体验“银马”的运动氛围和美好风景,“体验赛能激发群众对马拉松赛事的好奇心,吸引更多新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据悉,本次“银马”为每位参赛跑者准备了专属的葡萄酒品鉴礼盒,在赛道沿途的30个展演点中,设置9个葡萄酒主题氛围点,还有葡萄酒人偶、橡木桶造型等特色助威团队,让跑者能够充分感受浸润着葡萄酒香的独特城市风情。
自治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宁夏持续探索“体育+葡萄酒”的赛事推广模式,推动形成全民健身氛围的同时,也向外打开了一扇宁夏展示自身特色的新窗口。
4月20日, 银川市西夏区热闹非凡,2025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半程马拉松路跑双季赛举行,赛事设置有半程马拉松和“醉美”酒庄跑两个项目,参赛选手近6200人,其中来自区外的参与者占比接近一半。
当日正值春日回暖之际,正在展藤的葡萄藤浸染着春日的绿意,与马拉松运动带来的蓬勃生命力互相交融,体现出独特的城市魅力。一位来自兰州的参赛选手兴奋地表示,这次活动令他大开眼界,对宁夏的印象更加深刻:“我在展销区买了好几瓶葡萄酒,准备带回去和家人分享,还品尝了不少特色美食。”
赛事中设置的“六特”产品展销区,葡萄酒、枸杞、奶制品等特色农产品品类丰富,吸引着现场群众纷纷购买。酒庄和农业企业开展现场品鉴和直播带货,也让枸杞原浆、枸杞干果等特色产品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之中。
“马拉松赛事要摆脱同质化,就要从城市文化方面下功夫,跑者用脚步感受宁夏的土地,用双眼捕捉宁夏的美景,这种沉浸式体验才是宁夏马拉松的独家记忆。”自治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4月29日,2025宁夏银川马拉松赛举行新闻发布会。根据发布会内容,2025年“银马”比赛沿用2024年路线,起点统一为人民广场西街,马拉松终点同样设在人民广场西街,半程马拉松终点为花博园东门,欢乐跑终点为宁夏亲水体育中心。
本届“银马”首次应用了“人脸识别+无感安检”系统,通过分区检录计时芯片,大幅提高了选手在比赛前领取物资的体验,物资中不但包括高端葡萄酒,还新增了纯牛奶、肌贴等5类实用品。
5月15日至21日期间,参赛选手可享受市内57家景区首道免费门票或优惠福利,赛事还为马拉松选手定制了“贺兰山东麓生态游”“黄河金岸生态游”“红酒庄园体验游”三大主题的多条精品旅游线路,联合37家酒店打造跑者服务酒店联盟,并推出跑者延迟退房等优享项目。
他山之石
4月19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开跑,来自北京、上海、宁夏等地的20家机器人团队参赛,创造出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机器人选手与跑步爱好者在同一赛道上奔跑的奇特景象,引发网友关于“机器人马拉松”的热烈讨论。
3月2日,长安汽车重庆马拉松开跑。赛事开始前,AI机器人啦啦队在赛道旁进行了一场独特表演,活力四射的动作成为该次赛事的一大亮点,引得现场观众纷纷驻足拍照。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