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者就像一个载体,那些伟大的创作、伟大的作品,都不是努力来的,只是经由创作者而生。朋友听完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听到这些会觉得悲观吗?会不会觉得努力没有意义了?
创作者就像一个载体,那些伟大的创作、伟大的作品,都不是努力来的,只是经由创作者而生。朋友听完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听到这些会觉得悲观吗?会不会觉得努力没有意义了?
我说,不会。因为活着总是会被未知吸引,想看到事物发展的更多面向。一些经历可能从来没体验过,但是因为知道他们而感到兴奋。再者,我相信人与生俱来的驱动力,即使一时处在低谷或者被某种想法、环境影响,也总会回到自己的轨道上。而且高质量的播客和阅读,其实是让我在复杂、浮躁、有时候并不完全如愿又多变的世界里,保持乐观的一种方式。
持续阅读,意义自然显现。这句话的灵感来自我一直在用的一个笔记工具,原话是:持续不断记录,意义自然浮现。我想,放到阅读里也是一样的。
阅读的兴趣会映照出一个人的关注点。以前喜欢读虚构、文学社科类的书籍,因为在书中看到很多美好的风景、动人的故事、看到细腻的情感;以前很不喜欢商业、经济、管理类的书籍,因为觉得那类书籍里充斥着成功学的价值观、甚至有操控人心的的嫌疑,让人的心很躁动,失去对当下的专注力。
时隔几年,当我因为运营项目去跟各色的人打交道,去学习如何让一个产品能够持续运转,我才开会体会到:项目管理、商业评估、经济周期,都是必修课,因为人总是不能完全脱离现代社会和商业社会而存活。
好的阅读,带来高质量的知识获取。这些知识与我的现实生活交汇,那种得到验证的瞬间,给人带来愉悦感。我有一段时间一直很想持续获得成功,于是我把我做成、做好的事情都梳理一遍,只是要素太多,有时候实在难以分辨是实力是积累还是努力还是运气。可是书里,前人总结、研究出的经验和智慧,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给人答案。
不同的书,彼此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我之前没想过为什么我会在做成一件事之后信心满满、干劲儿十足,有的书里说这是正反馈,有的书里说这是自我效能感,有的书这是多巴胺的奖励机制。这些书里的内容,交织在一起,它构成了一个紧密又各地独立又彼此之间产生关联的网络,让我一次次听到回响。
全村马上6年了,在过去的日子,不管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还是因为工作需要,我们都在保持阅读:请来开课、直播的嘉宾老师,会看他们的书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心得;研究不同国家、不同学者的教育著作;翻看经典畅销书,填补日常思考的碎片......
读了这些书,我们会发现,有一些议题,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并且需要学习的:如何高效地学习、如何构建良好的关系、如何找到人生的支点、多变的世界如何更加灵活、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人生秩序、理解社会和经济是怎么运转的、跳出自动化的模式和惯性等等。
来源:奴隶社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