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当下,毒品犯罪却以愈发隐蔽的形态滋生。近期,伊宁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由“1.4丁二醇”引发的案件,解开了新型毒品犯罪的冰山一角,也为我们敲响了禁毒警钟。
在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当下,毒品犯罪却以愈发隐蔽的形态滋生。近期,伊宁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由“1.4丁二醇”引发的案件,解开了新型毒品犯罪的冰山一角,也为我们敲响了禁毒警钟。
2025年3月,犯罪嫌疑人甲某为满足其对毒品的依赖,在明知某购物平台销售的所谓“丁二醇”含有毒品成分的情况下,仍心存侥幸,登录平台网站搜索并购买近似毒品包装的“1.4丁二醇”。为逃避侦查,甲某刻意规避其本人的真实收货信息、填写其朋友乙的地址及电话,在乙取货被公安机关查获后,更是故意将购货的APP予以卸载。“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经鉴定甲某购买的“1.4丁二醇”检测出γ-羟基丁酸成分,甲某种种逃避法律责任的伎俩,终究逃不过检察官的眼睛,最终犯罪嫌疑人甲某被依法打击。
γ-羟基丁酸,俗称“GHB”,是我国明确列管的一类精神药品,常被伪装成看似普通的“丁二醇”,但它绝非普通化学物质。γ-羟基丁酸对人体危害极大。少量摄入,就可能导致人出现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而过量服用,更会引发意识丧失、呼吸抑制,甚至导致死亡。此外,γ-羟基丁酸无色无味,极易被犯罪分子混入饮料中,因此也被称为“迷奸水”、“听话水”、“脏水”。成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让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危险境地。
甲某的案例并非个例。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购物平台的便捷性和监管漏洞,将γ-羟基丁酸等毒品进行伪装,以看似合法的商品名称进行销售。他们抓住部分人对毒品认知不足、抱有侥幸心理的弱点,诱导消费者购买。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威胁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更在社会上传播着危险与罪恶,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毒品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家庭幸福与个人生命健康。检察官在此提醒广大群众:一是要提高警惕,对于来源不明、成分可疑、名称模糊的产品保持高度敏感。尤其是在网络购物时,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轻信不明商家的夸大宣传,对于“丁二醇”等可能涉及毒品的化学物质,要坚决远离;二是要加强法律学习,了解毒品及涉毒犯罪相关法律规定,坚决不触碰法律底线;三是发现可疑的销售行为或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共同筑牢禁毒防线。
打击毒品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检察机关将始终以法律为利剑,对涉毒犯罪保持“零容忍”,以最严格的司法标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宁。让我们携手抵制毒品,共同营造无毒社会,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通讯员:曲香凝)
来源:伊宁市检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