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携多院专家送上沈城夏季养生“锦囊”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1:10 2

摘要:5月14日,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夏季健康养生”新闻发布会,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沈阳市肛肠医院、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围绕节气特点,从“疾病预防”“饮食调理”“起居作息”“运动保健

5月14日,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夏季健康养生”新闻发布会,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沈阳市肛肠医院、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围绕节气特点,从“疾病预防”“饮食调理”“起居作息”“运动保健”等多维度,为市民送上实用易操作的夏季健康养生“锦囊”。

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提醒: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

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副主任陈阳介绍,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随着气温升高,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肉蛋类烧熟煮透。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

做到“六不”: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及野生植物,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不在流动摊点购买野生蘑菇。无防护情况下不接触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提醒:警惕手足口病、蜱虫叮咬等传染病风险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副主任佟霞介绍,随着气温升高和雨水增多以及集体聚餐增多,以甲肝、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增加传播风险,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显著提升。建议市民需高度重视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安全,避免食物中毒或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外出踏青游玩,需警惕带毒蜱虫叮咬可能引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旅行期间需要注意预防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建议户外游玩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皮肤被蚊虫和蜱虫叮咬而感染。

市四院专家提醒:夏季脑血管疾病高发,防治核心措施需掌握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隋轶介绍,目前,夏季已成为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市民需掌握夏季脑血管病防治的核心措施:

科学补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分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

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

适度运动,黄金运动时间为5时—7时或17时—19时,气温相对凉爽时进行低强度活动。

动态管理血压与血糖,若收缩压持续≥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及时就医调整用药。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糖果防低血糖,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科学使用空调与降温设备,室内外温差≤7℃,避免直吹身体。夜间睡眠时开启睡眠模式,温度控制在26℃-28℃。

市肛肠医院专家解析:湿热季节胃肠调养之道

在夏季应该如何养护好胃肠健康呢?沈阳市肛肠医院副院长袁和学建议:

饮食调理,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适当增加一些具有祛湿健脾食物,如薏米、芡实、白扁豆、山药等。

生活习惯的调整对胃肠健康也至关重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尽量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调节胃肠功能。

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市精神卫生中心提醒:科学应对夏季高温心理健康挑战

气温变化对焦虑、抑郁、睡眠等心理健康指标均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潘国良介绍,可采用以下科学的心理调适技巧进行应对:

首先要学会调节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于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合理安排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钙、镁等营养元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食品等。也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选择清晨、傍晚等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进行散步、跑步、瑜伽等运动。

其次要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当出现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时,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来缓解。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放松方法,当感到情绪紧张时,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缓慢的呼气,重复几次,直到感觉情绪逐渐平稳下来。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樊华

来源:沈阳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