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App的设计要反复打磨几十张线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09:34 1

摘要:今天在咖啡厅坐了一下午,只做了一件事——打磨一组 App 的交互流程图。有人问我:现在不是AI很强了吗?直接用模板不就行了?但如果你也做过App产品,你会懂,有些东西是机器出不来的:用户在犹豫一秒要不要点下一步的时候,决定了你这款产品值不值得活下去。 这张图是

今天在咖啡厅坐了一下午,只做了一件事——打磨一组 App 的交互流程图。有人问我:现在不是AI很强了吗?直接用模板不就行了?但如果你也做过App产品,你会懂,有些东西是机器出不来的:用户在犹豫一秒要不要点下一步的时候,决定了你这款产品值不值得活下去。 这张图是我在设计某个To B工具类App时的一次全流程思考过程。你可以看到,这里不是视觉稿,也不是品牌设计,它只是“线框图”——交互设计阶段最核心也最有含金量的部分。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画这么多页面,做这么细致的流程分析?我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三个原因: 1️⃣ 一秒钟内能不能看懂,是交互设计的基本功 一个页面打开之后,用户的大脑会在 0.5 秒内判断它是不是“值得继续使用”。而这个判断,不是靠你的配色、图标,而是是否结构清晰、主次分明、动线明确。 比如图中这个“任务列表”页面,我们做了很多轮推敲,最终把“搜索栏”和“新增按钮”分开放置,就是为了避免用户误触和视觉干扰。 这个细节,不用心是看不出来的。但用户用起来会感觉“好像哪里都顺手”。 2️⃣ 多一个操作步骤,用户就少一次成交可能 如果你是做电商、做内容变现的App,交互设计就更不能马虎。用户本来就浮躁,多一个表单、一个确认弹窗,可能就失去了下单冲动。 图中我在设计会员升级流程时,反复删掉多余步骤,让用户最多两步内完成付费动作。而这背后,其实是我做过无数次用户测试,知道“哪里会掉人”。 3️⃣ 每一个页面,都应该只做一件事 这也是我最想分享的交互理念。很多App,最常见的问题是“一个页面承载太多功能”,结果用户点哪都不是,最后直接关掉。 我在设计这组线稿时,一开始也犯了这个错,后来把首页拆成“浏览模式”和“操作模式”两个子页,简化了视觉也清晰了动线。 这就是我在 iPad 上画线稿的原因。不是追求工具好看,而是每一张线稿都对应着用户使用的每一步情绪波动。 如果你也在做产品,或者你未来想开发一个App,我建议你不要跳过这个阶段。哪怕不画图,也要自己一页页列出来逻辑流程。 工具可以是 Figma、Goodnotes,甚至纸笔都行。但思考不能省。因为在这个流量越来越贵的时代,能让用户“愿意用下去”的产品,才是最强的竞争力。

来源:吴天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