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4日,日本大阪SASAYA餐饮控股集团针对其旗下门店“炭火烧鸟HAYASHIN”张贴歧视性告示事件发布中日双语道歉声明。该公司承认,门店负责人未经授权擅自张贴“不允许中国顾客光顾本店”的中文告示,已第一时间撤除并致以诚挚歉意,同时强调未来将坚持
2025年5月14日,日本大阪SASAYA餐饮控股集团针对其旗下门店“炭火烧鸟HAYASHIN”张贴歧视性告示事件发布中日双语道歉声明。该公司承认,门店负责人未经授权擅自张贴“不允许中国顾客光顾本店”的中文告示,已第一时间撤除并致以诚挚歉意,同时强调未来将坚持平等接待所有顾客。目前,涉事门店信息已从SASAYA官网移除。
事件背景与舆论反响
近日,该门店入口处张贴的歧视性告示在社交媒体引发争议。视频与图片显示,告示以中文明确禁止中国顾客入内,部分日本网友辩称“商家有权选择客户”,但更多声音批评此举违反日本宪法第14条关于禁止国籍歧视的规定。有观点指出,若角色互换(如日本人在海外遭遇类似对待),将引发强烈抗议,凸显双重标准。
法律与道德争议
日本宪法第14条明确禁止基于国籍的歧视,但实际法律执行存在争议。例如,2024年东京大久保某餐厅因拒绝接待中国人和韩国人被起诉,法院虽认定其行为违法,但最终以“侵犯人格权”定性,未直接援引反歧视条款。此次事件中,SASAYA公司虽迅速道歉,但未提及对涉事负责人的具体处罚措施,引发对整改诚意的质疑。
行业影响与企业责任
此次事件并非孤例。2023年新宿居酒屋因张贴“本店食材全部产自福岛”等歧视性标语被要求整改;2025年1月,中国游客在东京新荣记门店遭遇菜单差异对待(如贵价食材被替换为廉价菜品),涉事经理虽道歉,但事件仍暴露海外中餐企业本土化与公平服务的平衡难题。
社会反思与未来展望
SASAYA公司的道歉声明重申“平等欢迎所有顾客”的宗旨,但需长期观察其行动以验证诚意。事件折射出日本社会对歧视行为的复杂态度:一方面,法律层面存在反歧视框架;另一方面,司法实践中的模糊处理弱化了法律威慑力。未来,如何通过立法完善与公众监督推动企业切实履行平等服务原则,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源:马斌说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