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沈战役到中南大追歼,四野的霸气与压迫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21:11 1

摘要:东北这块地方,抗战结束后国共双方都盯得很紧,东北土地广阔,资源丰富,紧靠苏联和朝鲜作为外援,且有小鬼子留下的经济基础,而且国军在此几乎没有根基,所以抢占东北对我军来说相当的重要,相当于有了最巩固的根据地

1、

东北这块地方,抗战结束后国共双方都盯得很紧,东北土地广阔,资源丰富,紧靠苏联和朝鲜作为外援,且有小鬼子留下的经济基础,而且国军在此几乎没有根基,所以抢占东北对我军来说相当的重要,相当于有了最巩固的根据地

由于同样的原因,对于国军来说东北同样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抢占地盘和物资,还可以隔断我军与苏联的联系,另外,多年的战争让国内经济被破坏严重,无论是敌占区还是国统区的经济几乎被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东北的经济不仅十几年没有被破坏反而由于小鬼子要将其作为战略后方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这块膏腴之地,在大西南吃了几年苦的国府高层们能不惦记吗

另外,由于区域内的“政治真空”,国军还可以安置大批的人员以“弥补”其在抗战期间的“紧衣缩食”之苦,这也是熊式辉接管后将东北三省改为九省的原因之一

2、

大家都想抢占,但相比国军来说,我军的优势非常明显,那就是距离近,山海关口冀热辽军区,一海湾之隔的南边也是我军的山东根据地,还有晋察冀等地基本上我军占有了各条入关通道,于是在“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总体策略下,山东根据地8个师中的6个,冀热辽根据地,苏北的新四军3师等部队都在向东北挺进,另外,还有大批的干部也被派往东北领导各级工作

抗战胜利后我军挺进东北示意图

反观国军这边,想进东北就没那么容易了,首先,国军的精锐几乎都在大西南,距离太远,其次是交通也不方便,多年的战争已经将交通破坏的非常严重,再加上小鬼子投降后,大批的难民需要返乡,小鬼子的遣返工作也得进行,广大的敌占区需要接收等等

3、

即使国军进入东北这么困难,对于他们来讲,这事的优先级也是非常高的,其原因之一是当时正在和平谈判,各个地盘归属的讨论非常激烈,毕竟大部分地区双方都有人在坚守,只是实力大小的差距,而东北则可以说完全是一片空白,在停战协议生效之前,谁抢到是谁的,所以老蒋赶紧将其最精锐的远征军集团派了过去

之所以派远征军去东北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由于交通线的破坏,国军只好租用美军的运输机和运兵船,单兵收费很高,本着性价比的原则,要运就运最精锐的

二是这些部队装备精良,正规化作战经验丰富,在与我军争夺地盘的同时还要和苏军“打交道”,过程中如有有精锐压阵心理更能有底

三是这些部队在境外作战时与美军沟通较多,完全占领东北少不了美军的帮助,熟人好办事嘛

另外,派这些人过去也有一定的“补偿”意味

4、

双方刚开始的争夺战中,我军几乎不占什么优势,建制混乱、正规战经验不足、装备落后,且苏军的支持断断续续,所以一开始我军在大城市的争夺战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只好“让开大道占领两厢”,尤其是四平争夺战的失利,使得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不得不退到松花江以北

此时由于过于担心全部占领东北后引起苏军的干预,老蒋的美国“盟友”要求其停止追击,否则切断全部的援助,在老美的压力下,老蒋和杜聿明不得不妥协,同时国军的进攻也接近了极限,急需休整

5、

没想到的是这一休整期间,双方都发现了“机会”,我军这边赶紧利用这个难寻的窗口期进行内部梳理和根据地建设,让后续的持续作战有了坚实的基础,而国军这边则发现可以“伸手”的地方太多了,以前只顾着打仗没时间考虑其他问题,自己辛苦好处都被那帮后方的老油条们占了,现在终于可以集中精力一边奏乐一边舞了,再说了,抢占好处这事上没人比他们更有优势了,有实力(军力)、有资源(打到哪抢到哪)、有关系、有运输,还能得到保护,于是枪声一停,大家都开始忙着发财,战斗力也开始下降,这也是后来陈诚到东北整顿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6、

在双方一涨一跌的对比中,国军原来的优势逐渐消失,再加上占领东北的第一波红利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国军高层上下对东北的重视度在不断的下降,再加上国军由“全面进攻”转向“重点进攻”,本着优先解决关内的问题后再集中解决东北问题的原则,虽然杜聿明多次向老蒋要人,但得到的答复一直都是再等等,等山东战事结束后就给你调兵

其实老蒋真没有骗杜聿明,他也真的是这么打算的,但山东战事一直不顺,连最精锐的74师都丢了,后来好容易将要形成合围之势,转眼间华野分兵了,刘邓大军也南下大别山,战事又回到了自己的腹地,老蒋不得不把山东的兵力回调,这样援助东北的计划也就这么泡汤了

华野分兵示意图

7、

虽然兵没有调,但将却去了,陈诚在山东坑了王耀武后实在呆不下去了就被调到了东北,老蒋给其的使命是要大力整顿以重新夺回东北的主动权,杜天天喊着要人再加上关内战场的不利让老蒋也烦了,对杜开始了不满,陈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就地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陈诚也不负老蒋的希望,开始了自己的大手笔,将原有的各个军打散与升级上来的地方保安部队重新组合,这样就可以一生二二生三了,人员数量是上来了,但战斗力是明显的下降了,这一招在其他战场如华东战场还可以,毕竟一直在打仗,可以很快的磨合,但东北战场上国军已经失去了主动权,一直在被动的等着挨揍,再加上东野的一轮轮攻势,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很快就出来了

陈诚主政东北时的国军防御体系示意图

战争不利总需要个背锅的,大家虽然吵来吵去但想着毕竟以后还要在这块地盘混啊,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于是,大家一致决定这个锅还是让陈诚来背吧,谁让他“瞎折腾”的,本来偷偷摸摸的发财不香吗,现在可好,利益链都被他打乱了,重新组织得多麻烦

8、

老蒋也知道陈诚背锅了,东北这块地盘已经结成了利益群体,很难撼动,但毕竟陈诚是过去执行自己的命令的,不能不加以保护,于是在各种软磨硬泡下,卫立煌接替陈诚出任东北的一把手,陈诚这个天子第一宠臣都搞不了的地方他一个光杆上任的司令能有啥办法,于是卫立煌开启了躺平的节奏,该咋样咋样,只要不主动折腾就行,没想到的是这反而让东北的局势有了一定的缓和,典型的场景就是几个主力军终于可以守着大城市不用再出去瞎折腾了,但不好的结果就是核心城市及卫星城之外的中小城市都被东野拿下了,这样东北就剩下沈阳、锦州两大城市群以及长春这个孤立的据点

9、

沈阳集中了东北的绝大部分精锐,锦州除了辖区内兵力本身不少外还有华北方面国军的随时支援,这样只有两个军驻守的长春就成了东野的盘中肉,东野开始想直接拿下再南下结果发现郑洞国还挺能守的,不好打,后来又想着围点打援,吸引廖耀湘带人北上增援,结果廖就是不出沈阳,在这点上卫立煌和廖耀湘的想法一致,长春一个孤立据点远离核心区,而且101在路上还摆出8个纵队和多个独立师等着他,自己才不主动落网呢

辽沈战役前东北形势示意图

10、

长春围了几个月都没有拿下,主席也着急了,“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多次敦促101带着东野主力南下打锦州关闭东北的大门,将东北的国军全部留下,在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后,101也同意了南下

此时老蒋也急了,中原战场豫东战役那么多国军还不能将跳到其腹地的粟裕吃掉,自己反而赔上了9万多人和一大批装备,山东战场上济南也丢了,丢也就丢了,本身也没啥,但只守了8天,而且守城的还是王耀武,这让老蒋的“美国盟友”都开始怀疑其能力了、着手准备物色新的代理人了,所以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得想着东北几十万精锐的安全

东北可以不要,但这几十万人必须带出来,于是老蒋命令卫立煌把沈阳的全部精锐都交给廖耀湘,由他带着以救援锦州的名义转移到辽西,同时“华北剿总”也派出一个兵团加上锦西葫芦岛原有的54军还有从烟台海运过来的39军一起组成东进兵团负责接应

辽沈战役国军东西两大兵团对进救援锦州示意图

11、

廖耀湘6个军、侯镜如4个军再加上锦州前进指挥所的15万人,结果就是负责守城的没守住,负责救援的没救出来,不仅没救出来反而赔进去了一个另一个直接被吓跑,另外长春的守敌发现守下去无望突围更不可能,再加上连吃的都没有了,于是干脆直接起义了,东北的全境解放让东野一下子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集团

兵强马壮武器先进战法灵活精致的100多万人就是不动也让其他战场的国军瑟瑟发抖,当然了,抖的最厉害的就是傅作义了,本来老蒋想着东北不保华北也不安全,不如放弃将全部人马拉到徐州与徐州的80万国军组成最强的防御力量以组织我军南下,但傅作义不乐意啊,对老蒋的为人他再清楚不过了,与其去东南就任东南行政长官不如回自己的老根据地绥远,于是说服了老蒋说自己还行,南下的话徐州战场一下子有了我方三个野战军的实力更能不好收场,自己在华北坚持一天就是为南线的国军拖着东野的百万雄兵一天

12、

傅作义是做了两手准备的,能守住最好,守不住就回绥远,所以在兵力部署上也是自己的嫡系放在北平以西、老蒋的嫡系放在北平以东,局势一旦控制不住两个集团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平津战役前华北形势示意图

傅作义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两个计划都没有实现,先是西撤的主要据点张家口被围,傅作义必须得救援啊,然后自己最精锐的嫡系35军就被吸引过去了,再然后东撤的主要据点天津被围,随着35军以及救援35军的104和16两个军都被全歼,傅作义没了嫡系西撤也没啥意义了,再然后天津城29个小时被攻下,老蒋嫡系的东撤也不可能了,最后被困在北平附近的20几万人只好放下武器接受和平起义,整个华北也就在塘沽准备随时跑路的侯镜如带着一部分人从海上撤走

13、

北平和平解放后,东野开启了休整和消化的节奏,从辽沈战役到平津战役几乎没怎么好好休整过,另外华北20多万的起义部队也需要整顿消化,但为了配合三野和二野发起的渡江战役,四野还是派出了先遣兵团进军华中以牵制白崇禧集团,另外也派出炮兵与华北二三兵团一起支援华北一兵团打太原城

14、

渡江战役后,四野主力开始南下准备对白崇禧集团动手,但小诸葛太狡猾了,知道自己不是四野的对手,就想尽办法尽量避免与101在正面战场决战,先是让宋希濂带着两个兵团6个军在鄂西侧方进行牵制,自己则带着主力撤往湘赣一线

面对如此的布局,四野也不分谁更欠揍就一起打,兵分三路,左路邓华兵团与二野四兵团一起从侧后方对白崇禧集团进行包抄,右路38、47、49军负责收拾宋希濂集团,中路的主力则直接扑向白崇禧的主力,看到这架势太吓人了,小诸葛和宋希濂都被吓跑了,一个往南跑一个往西跑,结果让四野就没吃上几口肉,这个结果让主席和101都不满意,于是四兵团继续南下逼近了长沙

宜沙湘赣战役示意图

15、

白崇禧南撤后让陈明仁以一兵团司令兼湖南省主席的职务接管了湖南省政府,本来指望着陈可以在前面为其阻挡一阵子,没想到的是陈明仁也起义了,在他之前还有河南省主席张轸,由于陈明仁起义的比较仓促,其属下很多人没进行思想教育就又反叛逃跑,101下令四野各部队追击逃跑的国军

由于南下后遇到国军一路都是避战,所以四野有点轻敌,忽略了小诸葛可是“最狡猾的军阀”,然后前卫师在青树坪吃了个大亏,不好还好指挥机构还算完整,虽然桂系也没能全部吃下这一个师,但宣传上可是有了噱头,小诸葛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可不像老蒋的那群嫡系将领,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想着提升士气和获得“国际援助”

为了“再打一个青树坪那样的胜仗”,小诸葛决定调集桂系最精锐的四个主力师对四野的另外一个师进行围攻,101最担心的就是小诸葛全部逃回广西利用广西复杂的地形与我军周旋,现在既然主动送上门了,那还有啥可说的,打吧,一方面命令被围攻的那个师守住,另一方面命令周围的各部队赶紧合围,形成国军一直都想但没怎么实现过的“中心开花”

衡宝战役示意图

16、

这时小诸葛才反应过来,原来那是101的诱饵,自己再不跑就真跑不掉了,于是命令各部赶紧撤退回广西,但其四个主力师是没跑不掉了,被101收入囊中,此时小诸葛的打算是回去后可以广东的余汉谋能够协防,并且与四川的胡宗南相互呼应

广西战役示意图

随着广州的解放和二野五兵团拿下贵阳,白的希望再次破灭,想通过海路撤往海南岛路被四兵团封死,想撤到云南卢汉起义,最后没办法只好向越桂边境撤退,然后残部在退往越南时被法军缴了械

来源:渝鲜生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