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晕倒以为癫痫,却两次濒临死亡,直到倒地吐白沫才明确病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2:14 1

摘要:江建国站在一米高的木梯上,手握电焊枪,火花四溅,汗水顺着额头滑落。48岁的他,是工地上出了名的技术好手,干了二十多年电焊,稳当得像块磐石。工友们都说,江师傅干活,连蚊子都不敢靠近。可就在这天中午,他突然“嘭”的一声,从梯子上摔了下来,重重砸在地上,焊枪飞出老远

江建国站在一米高的木梯上,手握电焊枪,火花四溅,汗水顺着额头滑落。48岁的他,是工地上出了名的技术好手,干了二十多年电焊,稳当得像块磐石。工友们都说,江师傅干活,连蚊子都不敢靠近。可就在这天中午,他突然“嘭”的一声,从梯子上摔了下来,重重砸在地上,焊枪飞出老远。

“江师傅!咋了?”工友老李扔下工具,冲过来扶他。江建国揉着脑袋,脸色苍白,断断续续地说:“没……没事,刚刚右边手脚抽得厉害,蹲不稳,就摔了。”他试着动了动四肢,确认没断骨头,只是擦破了点皮。工友们七嘴八舌,有的猜是中暑,有的怀疑是累的。可工地老板心细,挥手说:“别猜了,赶紧送医院检查,安全第一!”

江建国被送往市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坐在急诊室的椅子上,他心里七上八下。回想刚才的抽搐,像一股电流从右手右脚窜过,止都止不住。他抬头看看陪同的老板,低声说:“我这不会是大病吧?”老板拍拍他的肩:“别瞎想,查清楚再说。”

急诊室里,江建国遇到了老马医生,一个在急诊混了十几年的“老兵”。老马眯着眼,翻看病历,慢悠悠地说:“无缘无故摔下来,要么是脑子的事,要么是心脏的事。加上你从一米高摔的,还得查查内脏有没有伤。”江建国一听“脑子”“心脏”,心跳得更快了,忙问:“大夫,我咋摔的,记得清清楚楚,手脚抽了几秒就好了,会不会是癫痫?”

老马没急着回答,追问:“当时意识清楚吗?知道自己摔了?电焊时有没有触电?”江建国摇头:“清醒着呢,焊枪是塑料手柄,梯子也是木的,哪能触电!”老马点点头,摸着下巴:“如果是触电,估计你整个人都飞出去了,不会只抽一边手脚。”

老马又问了几个问题:有没有胸闷、头痛、头晕?以前有没有类似情况?江建国一一否认,强调自己身体一直硬朗,没高血压糖尿病,这次是头一回抽搐。老马沉吟片刻:“一侧手脚抽搐,还摔倒,癫痫的可能性不小。也有可能是脑出血脑梗死,甚至脑肿瘤。得做检查,颅脑CT胸腹部CT一起上,排除内脏损伤。”

江建国点头同意,心里却犯嘀咕:不就是摔了一跤吗,至于查这么多?工地老板拍胸脯:“钱不是问题,查清楚再回去!”老马嘀咕:“这什么工地这么豪,我也想去应聘了。”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颅脑CT胸腹部CT心电图、血常规,统统正常。没有出血,没有肿块,内脏也没问题。老马皱眉:“CT正常,不代表没癫痫。很多癫痫患者CT看不出异常,得靠脑电图或颅脑MRI。”他建议江建国住院,找神经内科会诊,慢慢查。

神经内科的王医生来了,听完病史,分析道:“一侧肢体抽搐,持续几秒,意识清楚,没有大小便失禁,很像单纯部分性癫痫。这种癫痫发作短暂,可能只抽手脚,甚至嘴角,时间短,不超过一分钟。”他解释,癫痫种类繁多,有的严重,像全面大发作,整个人抽搐、意识丧失;有的轻微,像江建国这样,症状局限。

工地老板插话:“这病跟工作有关吗?算工伤不?”王医生谨慎地说:“癫痫病因复杂,很难说跟工作直接相关。”他建议住院,进一步查脑电图颅脑MRI,明确诊断。

江建国住进神经内科,第二天做了脑电图。管床医生李医生解释:“癫痫是大脑某块区域异常放电引起的,脑电图能记录这些放电,帮我们确诊。但它不是万能的,只有50%的癫痫患者能抓到异常波形。”结果显示,江建国左侧大脑半球有尖波和棘慢综合波,提示可能是癫痫,但李医生强调:“正常人偶尔也可能有类似波形,不能百分百确诊。”

为了慎重,李医生安排了颅脑MRI。江建国疑惑:“急诊不是做过CT了?”李医生笑着说:“CT和MRI不一样。CT看大问题,像出血、肿瘤;MRI看细节,能发现隐形病灶,比如小肿瘤或血管畸形。”他还提醒,MRI噪音大,曾有患者检查时诱发癫痫发作,但有医生陪同,不用担心。

MRI结果显示,江建国大脑两侧半卵圆区有缺血灶,提示轻微脑梗塞,但与癫痫无直接关联。李医生又安排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排除心脏问题引起的抽搐。结果仅发现轻微房性早搏和短暂阵发性心动过速,不足以引发癫痫。

科室主任综合评估,认为江建国最可能是部分性癫痫,建议开始抗癫痫治疗,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李医生坦言:“癫痫无法根治,但药物能控制发作。大约30%的患者可能自发缓解,不需长期服药。但你若不吃药,下次发作可能在开车、游泳时,那就危险了。”

江建国听后心如死灰。他是个技术工人,怕被贴上“羊癫疯”的标签,工作不保。他咬牙问:“真要吃一辈子药?”李医生耐心劝说,他才勉强同意。

服药第二天,江建国刚吃完早餐,突然右边手脚又剧烈抽搐,米饭撒了一床。发作持续4-5秒,他清醒地记得整个过程,惊魂未定地说:“幸亏在床上,不然又摔了!”李医生赶到,宽慰道:“药物刚用一天,还没完全起效,继续观察。”

两天后,噩梦再次降临。江建国上厕所时,突然“哐当”一声倒地。家属冲进去,只见他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地上还有一摊血。家属吓得大喊:“医生!快来!”李医生赶到时,江建国已清醒,头晕得厉害,裤子湿了一片——他大小便失禁了。

检查发现,他头部撞到马桶,头皮裂伤,流了不少血。紧急颅脑CT显示无颅骨骨折脑损伤,只是外伤。医生清创包扎后,判断这次是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比之前的部分性发作严重得多。江建国回忆:“这次啥也不知道,醒来就头痛。”

病情加重,江建国被转入神经重症监护室。李医生调整治疗,在丙戊酸钠基础上加用卡马西平,希望控制发作。主任却皱眉:“药物用了几天,效果不明显,频率还高了,得再查查病因。”

家属急了,质问:“吃药怎么还更严重了?”李医生无言以对,只能安慰:“再给点时间,药物需要累积疗效。”科室讨论时,有人提出,频繁发作可能不是单纯癫痫,或许是脑炎,如病毒性脑炎或自身免疫性脑炎。但江建国无发热、无精神异常,颅脑MRI也正常,脑炎可能性不大。

为排除疑问,医生做了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化验,并送检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结果阴性,脑脊液也无异常,脑炎被排除。团队陷入困惑:常见病因都查遍了,为何发作愈演愈烈?

就在这天查房,江建国突然双眼上翻,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护士惊呼:“医生!心电图是直线!”李医生心跳漏了一拍——心电图直线意味着心脏停搏,患者可能已“死亡”。他冲上前,摸颈动脉,搏动消失。就在他准备心肺复苏时,护士又喊:“心跳回来了!”

几秒后,抽搐停止,江建国恢复意识,茫然问:“我咋了?”李医生盯着心电监护,脑中灵光一闪:“这不是癫痫,是阿斯综合征!”他迅速检查瞳孔、血压,确认生命体征稳定,立即找来主任。

主任翻看心电监护记录,发现江建国发作前心率正常(80次/分),但抽搐时出现长RR间期,心脏停搏7秒,导致大脑缺血,引发抽搐。主任一拍桌子:“反了!不是大脑问题,是心脏!阿斯综合征,心跳停了,大脑缺氧,才抽搐!”

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是因心脏泵血不足(如心律失常导致停搏或过速)引起大脑缺血,表现为晕厥、抽搐,酷似癫痫。江建国早期发作仅一侧抽搐,意识清楚,可能是轻度缺血;后期停搏时间延长,导致全面发作、意识丧失。

心内科医生赶来,确认诊断。之前的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正常,是因为检查时未捕捉到发作。心内科主任说:“有些心律失常患者毫无征兆,直接倒地,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跳不规律,大脑缺血几秒就抽搐。”

治疗方案调整:停用抗癫痫药,准备心脏起搏器植入。起搏器能定时发出电信号,防止心脏停搏。江建国犹豫:“装个机器在身上,不会出问题吧?”心内科医生耐心解释:“不装起搏器,下次停搏可能要命。”在家属劝说下,他同意手术。

手术顺利,起搏器植入后,江建国再未发作。半年随访,他恢复正常工作,感慨:“差点以为自己得了‘羊癫疯’,没想到是心脏捣鬼。”

阿斯综合征癫痫症状相似,极易误诊。以下是普通人需了解的关键点:

病因区别

癫痫: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常见于脑损伤、遗传、肿瘤等。发作可局限(如一侧抽搐)或全面(如全身抽搐、意识丧失)。

阿斯综合征:心脏泵血不足(如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导致大脑缺血,引发晕厥、抽搐。无脑部病变。

症状对比癫痫:发作前可能有先兆(如幻觉、焦虑),抽搐持续时间较长(数十秒至数分钟),常伴大小便失禁阿斯综合征:发作突然,无先兆,常伴面色苍白、脉搏消失,抽搐短暂(数秒至十余秒),心跳恢复后迅速清醒。诊断关键

脑电图:癫痫可见异常放电波,但正常结果不能排除。

心电监护:捕捉发作时的心律失常(如长RR间期)是确诊阿斯综合征的金标准。

颅脑MRI/腰椎穿刺:排除脑部病变或脑炎。

心脏检查动态心电图心电生理检查可发现隐性心律失常。

治疗差异

癫痫:首选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需长期服药,部分患者可自愈。

阿斯综合征心脏起搏器是首选,药物效果有限。停用抗癫痫药,避免误治。

预防建议

定期体检,关注心血管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

突发抽搐、晕厥,及时就医,勿自行判断为“癫痫”。

高危职业(如高空作业、驾驶)需排除心律失常风险。

江建国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医学诊断的复杂与生命的脆弱。一场看似普通的摔倒,险些让他两次命丧黄泉。幸亏医生的坚持与偶然的“现场发作”,才揪出阿斯综合征这个隐形杀手。

对患者而言,身体的任何异常都是求救信号,及时就医才能防患未然。对医生而言,保持警惕、全面评估,是避免误诊的关键。愿每一个江建国都能找到真正的病因,愿每一位医生都能成为生命的摆渡人。

来源:虞医生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