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2025 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 25)总决赛在青海大学落下帷幕,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斩获本次竞赛冠军,北京大学代表队获亚军,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作者 | 陈骏达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5月15日报道,昨晚,2025 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 25)总决赛在青海大学落下帷幕,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斩获本次竞赛冠军,北京大学代表队获亚军,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获冠军的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
基于CPU的推理优化是本届ASC的一大亮点。浙江大学代表队在DeepSeek推理优化赛题上,凭借每秒14个token左右的推理速度获得应用创新奖。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使用通用CPU集群上实现了AlphaFold 3的多机高效推理,取得全场最佳成绩。
ASC竞赛已举行12届,今年共吸引了全球超过1万名大学生参赛,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大学生超算赛事。本届ASC 25决赛的参赛团队需要在4000W集群总功耗的限制下,完成五项跨学科高难度赛题和HPL(高度并行计算基准测试)、HPCG(高性能共轭梯度测试)这两项权威超算基准测试。
颁奖典礼结束后,智东西也与本届大赛组委会、获奖团队代表等进行交流,了解了赛题设计背后的思考、历届ASC大赛的演变和比赛过程中选手们收获的经验与教训。
一、ASC规则与时俱进,海外专家评论:赛题设计更具“野心”ASC组委会委员刘羽博士称,ASC 25将功耗限制从往年的3000W提升至4000W,这主要是考虑到当今设备功耗不断增加的现实。
竞赛现场参赛队伍的实时功耗会显示在大屏幕上
此外,组委会要求参赛队伍的集群至少包括3个节点,单节点功耗最高为2000W,这一规则模拟了真实生产环境中或科研场景中的集群构建和调优情况(特别是大规模扩展互联),能培养学生的软硬件协同优化能力。
长期关注并参与ASC大赛的美国媒体人、数据中心研究机构Olds Research创始人Dan Olds称,据他观察,许多美国高校在高性能计算课程上的设置并不完备,“许多学生到毕业都没有上过Linux实操课程”,而中国在该领域的人才储备更为深厚。
Dan Olds认为,与其他超算竞赛相比,ASC在赛题设计上更具“野心”,是全球范围内最早一批将深度学习、AI等前沿技术引入的赛题的竞赛,给参赛选手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
今年,部分在往届ASC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强校并未获得理想成绩。Dan Olds强调,这一现象并非由于这些传统强校退步了,而是因为许多中国高校在超算、AI领域的进展迅猛,且各自具有特色和差异化优势。
二、冠军团队分享:曾一度打算放弃,备赛至凌晨3点获得本届大赛冠军的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称,该队伍具有庞大的指导老师团队,涵盖上海交通大学超算中心的30余名工程师。这些工程师们背景构成丰富,既能提供高性能计算的技术指导,也能提供具体应用的针对性支持。
在正式比赛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首日部分单项测试的成绩并未达到预期,团队内一度怀疑无法取得前三名的成绩,萌生退意,但在评估自身的解决方案后,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最终仍决定继续全力参赛,为赛后的答辩环节备战至凌晨三点。
ASC竞赛备赛周期长,比赛强度大。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称,他们花了数月时间备赛,期间在团队合作方面积累了经验。在分析赛题后,该团队决定完全使用CPU集群参赛,并未携带GPU,这一决策避免了GPU待机功率对集群整体功率的影响。
ASC25超算大赛总决赛现场
对于未来可能参赛的选手,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建议,参赛队伍需要在赛前集群搭建环节充分规划好时间、测试赛题,才能在正式比赛中从容不迫地完成题目。
其他获奖团队也分享了本次参赛经历和团队在赛后的规划。浙江大学代表队提到,他们在DeepSeek优化赛题中对最耗时两大模块都做定性化的处理。在整理代码后,浙江大学代表队计划将相关代码开源,回馈开源社区。
结语:以赛促练,ASC培养跨领域创新人才历届ASC竞赛都会引入当下前沿的科技应用作为赛题,让参赛学生接触到科学计算、AI等领域的前沿研究题目。本届大赛的DeepSeek推理优化、AlphaFold 3推理优化、青藏高原气候模拟等赛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ASC希望通过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生学习跨领域知识,掌握多种工程优化技术,最终培养具备系统性工程能力、软硬件协同优化能力的人才。
来源:智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