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遭遇60年罕见春旱,全省40%的县市出现重度气象干旱,小麦主产区洛阳、周口等地农田干裂,麦穗干瘪。部分农户被迫提前收割小麦,甚至有农民直言“割麦等于白忙活,种子钱都收不回”。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紧急行动,将救灾资金重点投入抗旱打井、推广节水灌溉,力争守住“中原
河南遭遇60年罕见春旱,全省40%的县市出现重度气象干旱,小麦主产区洛阳、周口等地农田干裂,麦穗干瘪。部分农户被迫提前收割小麦,甚至有农民直言“割麦等于白忙活,种子钱都收不回”。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紧急行动,将救灾资金重点投入抗旱打井、推广节水灌溉,力争守住“中原粮仓”的产量底线。
小麦灌浆期遭遇“致命打击”
3月以来降水量不足常年两成,豫西、豫北多地土壤墒情跌至“极旱”水平,小麦灌浆严重受阻。
洛阳宜阳县农户王女士自费灌溉,每小时电费20元,花1000元仅浇10亩地;周口太康县农户江拢雇人抽水浇地,离河远的麦田几乎绝收。
丘陵地带小麦因缺水早熟,农户不得不提前收割,否则影响下季玉米播种,“割了赔钱,不割更亏”。
政府硬核应对:打井+科技双管齐下
1. 救灾资金紧急输血:安阳、尉氏等县将资金用于新打机井、维修老旧井,洛阳投入超645眼新井,淮滨县发放248万元抗旱补助。
2. 节水技术扛大旗:新乡推广自走式喷灌机,24小时浇30亩,节水50%;鹤壁种粮大户用滴灌替代漫灌,省水80%-90%。
3. “井长制”破解管理难题:借鉴封丘县经验,由村民选“井长”管护机井,刷卡取水、费用透明,杜绝“抢井排队到半夜”的乱象。
专家敲警钟:减产风险犹存,水利欠账待补
中国农大教授胡兆荣指出,灌浆期干旱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最终减产幅度需综合评估后续天气和灌溉效果。而河南农田水利长期面临“老井报废、新井不足”困境,12.51亿元应急灌溉工程虽缓解燃眉之急,但部分灌区改造规划仍需百年才能完成。
省财政追加3000万元抗旱资金,194处大中型灌区开闸引水;
纪委监委专项督查机井“通电难”“出水少”等问题,已问责30名失职干部;
气象部门伺机人工增雨,6月底前完成夏播保苗。
来源:坦荡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