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可视化一个60多年前被预言的相对论效应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12:49 1

摘要: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的 狭义相对论 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 物理直觉 就不再成立。例如,长度和时间都会发生变化,这些现象也已经多次在实验中得到验证。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的 狭义相对论 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 物理直觉 就不再成立。例如,长度和时间都会发生变化,这些现象也已经多次在实验中得到验证。

然而,由于受限于技术手段,有一个有趣的相对论效应始终 未能在实验中被直接观测到——那就是 特勒尔-彭罗斯效应 (Terrell-Penrose effect) 。现在,在一项发表于 《自然·物理》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可视化了这一长期停留在理论中的效应。

静止的错觉,旋转的真相

假设一枚火箭以光速的90%从我们身边飞驰而过,那么对于静止的观测者来说,它的长度将缩短为静止状态下的约43.5%——这就是相对论性长度收缩,又被称为 洛伦兹收缩 。 然而,这种收缩并不能直接通过拍摄来呈现。

1959年, 詹姆斯·特勒尔 (James Terrell) 与 罗杰·彭罗斯 (Roger Penrose) 就独立提出: 在快照照片中, 高速运动的物体的洛伦兹收缩是无法直接显现的。相反,这个物体看起来是旋转的。

这种效应 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如果想要拍下一张高速移动的物体的照片,相机会在某个瞬间接收到来自物体各个点的光。这些光必须同时抵达镜头,才能形成一张快照图像。既然所有光要同时到达镜头,那么从物体上较远的位置发出的光就必须更早发出,才能与来自近处的光一起到达。

然而,在更早的时候,运动中的物体处于一个不同的位置。如此一来,相机接收到的这些光其实是从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发出的。这些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光线共同构成了这张照片。结果就是—— 你看到的物体图像,看起来像是被拉长了,在运动方向上有一种“延伸感” 。 这就在视觉上抵消了洛伦兹收缩,所以照片中的物体看起来像是静止状态下的物体那样——只是被旋转了一个角度 。

简单来说,特勒尔与彭罗斯预言的这种视觉效应,正是长度收缩与光传播时间差的综合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察觉不到这种效应。即便是一辆速度极快的F1赛车从我们身边飞驰而过,其“前后光差”所对应的位移也极为微小。但如果是以接近光速飞行的火箭,旋转效应就将非常明显。

“放慢光速”的巧妙实验

从技术上看,在现实中将火箭加速至如此高的速度亦是天方夜谭。但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别具创意、受艺术启发的解决方案: 不是让物体更快,而是让“光变慢” 。

他们通过使用极短的 皮秒级激光脉冲 与 超 高速摄影 (门控时间短至300皮秒) ,在实验室中等效地模拟了一个“光速”不到每秒2米的世界。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一个直径为1米的球体和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缓慢移动。 高速摄像机记录激光脉冲在不同时刻从物体不同部位反射的情况 。只要时序控制得当,就能重建出一种视觉场景,其光学行为与光速仅为2米/秒的世界完全一致。

将一个景物的不同部分拍摄后拼接成一幅完整图像,在摄影中并不罕见。但这项实验的突破在于首次将“时间”作为一个维度纳入图像合成:物体在多个不同时刻被拍摄,每一部分图像都对应着激光闪光照亮该点的那个特定时刻——就好像光速仅为每秒2米时,光恰好从该点出发一样。

随后,这些在不同时间获得的图像被拼接成短视频,重建了在“慢光速世界”中超高速运动物体的视觉效果。结果正如预期: 立方体看起来发生了旋转;球体依旧是球体,但“北极”的位置发生了偏移 。

科学与艺术的联手突破

这是首次在实验室中实现特勒尔-彭罗斯效应。研究人员表示,这不仅是科学上的成功,也是艺术与科学共创的成果。这个项目的起点是艺术家 Enar de Dios Rodriguez 的一个艺术科学项目,旨在探索超高速摄影的可能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光速放慢”。

研究人员指出,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有望拓展到其他视觉观测领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直觉上难以琢磨的相对论世界。

来源:时空探险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