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8月,作为广州市第五批“组团式”援黔支教教师中的一员,张思琦老师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荔波县第二中学,开启了她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面对当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这位来自广州的英语教师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满腔的教育热忱,在这片教育沃土上播撒希
2024年8月,作为广州市第五批“组团式”援黔支教教师中的一员,张思琦老师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荔波县第二中学,开启了她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面对当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这位来自广州的英语教师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满腔的教育热忱,在这片教育沃土上播撒希望的种子。
创新课堂:让英语学习“活”起来
初到荔波二中,张老师就面临严峻挑战。通过摸底测试和课堂观察,她发现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部分学生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要让孩子们爱上英语,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张老师暗下决心。
她大胆创新,将“实验与体验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每周的“英语小剧场”成为学生们最期待的环节。“记得第一次表演时,我紧张得手心冒汗。”八年级的姜同学回忆道,“但张老师一直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同学们也都为我加油。”如今,曾经对英语课望而生畏的姜同学也敢开口说英语,在情景表演中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全班掌声,信心倍增,英语课已不再是他的梦魇。
为了激发学习动力,张老师还设计了“英语能量储蓄罐”积分制度。她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积分评比。每周积分最高的小组可以兑换“免作业券”或向家长电话表扬或与老师共进午餐等。这种良性竞争与合作机制让课堂氛围焕然一新,曾经沉默寡言的学生也开始踊跃发言。
“张老师,您能一直教我们到毕业吗?”课间时分,几个孩子围在张老师身边,仰着小脸怯生生地问道。望着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回想起初来时教室里沉默寡言的身影如今已变成踊跃举手的森林,张老师的心头涌起一股暖流。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前行的力量,教育的初心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张老师指导学生准备“英语小剧场”
教研相长:架起广黔教育桥梁
作为支教教师,张老师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她更注重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传递给当地教师。
她主动开放课堂,用真实的课堂的反馈诠释着“实验与体验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的魅力;她开展专题讲座,分享新课改下教与学的优化策略;她指导英语备课组参加州级作业设计大赛,将自己参与市级作业设计时的经验倾囊相授;她承担公开示范课,让学生享受英语课堂,也让老师们有了新的英语教学实践思路。青年教师陈老师兴奋地说,“我现在也在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体验多探究,学生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
去年10月,张老师受邀担任荔波县初中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竞赛评委,通过点评助力荔波县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次月担任黔南州职业技术院校师生职业技能大赛英语理论评委,更加全面地了解当地的英语学习现状,以赛促教。
张老师的送教足迹在罗甸边阳中学的晨雾与平塘四中的晚霞间穿梭,将先进教育理念播撒在黔南群山之间,让教育星火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留下一丝丝微光。
张老师在上观摩课
以美育人:浇灌德育之花
作为第五批“组团式”援黔支教队伍的一员,张老师深知自己肩负广黔两地交流互通的使命。基于荔波二中的“以美润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怡情,以美促劳”的办学理念,针对学生成长需要,张老师提出了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想法,以引导学生“发现美,追逐美,传播美,创造美”,实现“自主管理美,生命自觉美,言行自信美,达人达己美”目标,打造自主、自觉、自信的班级成长共同体。
她倡导“固定班干+干部轮流值周”制度,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锻炼,发现每个同学在轮值过程中的责任感、组织能力、人际关系处理等亮点,积累孩子们的自我价值感;她倡导所有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提供轻松愉悦的舞台,让学生勇于自我展现,大胆自信表达,教师鼓励性点评,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她倡导设立“美丽行为记录本”,记录同学们互帮互助的暖心瞬间,以同伴关怀可视化策略实现正向行为具象化,通过日常叙事建构集体记忆,让班级生态在温暖浸润中自然生长,让班级成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
张老师利用课间时间拓宽学生自我展现的舞台
情系荔波:支教路上的温暖记忆
支教生活不仅有辛勤付出,更有无数温暖瞬间。张老师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着许多与学生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团体拓展活动时为孩子们呐喊助威、家访时家长和孩子欣慰地微笑、课间被学生们围着说笑……
最让她感动的是孩子们纯真的心意。“有学生偷偷在我办公桌放上自家种的橘子,还有学生用不太流利的英语给我写感谢信;有一次走去教室的路上没有听见学生的读书声,刚刚进入教室准备问学生今天课前怎么没有朗读呀,突然蹭地一声全班起立,特别大声地用英文送上了一段祝福,我在错愕和惊喜中发现了学生写在黑板上的生日祝福,才惊觉原来今天是我的生日……”说起这些,张老师眼中泛起泪光,“这些点滴温暖,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学生集体给张老师的惊喜
在广黔教育协作的大背景下,像张老师这样的支教教师正如一座座桥梁,连接着两地教育资源,传递着先进教育理念。他们用专业与爱心,在贵州的教育沃土上播撒希望,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如张老师在支教日记中写道的:“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我愿做那束微光,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通讯员 屈宏华
荔波县融媒体中心编辑 罗珍磊
二审 周铁迁
三审 黎以坚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