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位于道里区榆树镇的黑龙江省鑫喀秋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十多名工人在包装车间的流水线上忙着为瓶装“喀秋莎”酸黄瓜罐头贴标、装箱。每天平均4000箱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甚至销往海外市场。
酸黄瓜罐头生产线。
酸黄瓜罐头生产车间。 资料片
杨庆伟(右)和农户查看乳瓜长势。
生产酸黄瓜。
□文/摄 本报记者 马智博
在位于道里区榆树镇的黑龙江省鑫喀秋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十多名工人在包装车间的流水线上忙着为瓶装“喀秋莎”酸黄瓜罐头贴标、装箱。每天平均4000箱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甚至销往海外市场。
作为榆树镇本土培育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黑龙江省鑫喀秋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近20年发展,目前已成长为全国较大规模酸黄瓜罐头生产企业,年产酸黄瓜罐头1000余万瓶,其“喀秋莎”品牌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2016年至2024年,企业的年销售额以每年50%的增长率持续递增。从深耕东北到走向世界,企业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严格的生产管理和对食品安全的极致追求,实现了从乡村小厂到行业标杆的华丽蜕变。
砖瓦房里的创业梦
2007年,年仅25岁的榆树镇青年杨庆伟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利用家乡盛产黄瓜的优势,创办酸黄瓜罐头厂。
为何要创办一家生产酸黄瓜的企业?缘于杨庆伟敏锐的商业嗅觉。
榆树镇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优势,大力发展黄瓜种植。收获季节,黄瓜日均产量达几十万斤。量丰质优的黄瓜成为宾县、巴彦、呼兰、明水等地酸黄瓜罐头生产企业的原料首选。
“当时大型罐头生产企业都来我们这儿收购黄瓜做原料。这些罐企业年收益都十分可观,我们守着‘金山’,为啥不自己做?”杨庆伟回忆道。
说干就干。2007年春天,杨庆伟在榆树镇民泉村东暖泉屯建设三间砖瓦房,东拼西凑10余万元,又通过镇政府协调贷款,引进了罐头厂的生产线和技术骨干,开启创业之路。当年6月,杨庆伟的罐头厂正式投产,当年酸黄瓜罐头生产量达到十余万瓶。
品质为王赢得口碑
带着自家企业生产的罐头,杨庆伟开始跑市场做推广,然而现实却狠狠地给他“上了一课”。
“当时市场上许多酸黄瓜罐头是经过硫酸铜浸泡,颜色呈鲜亮的绿色。而我们生产的罐头没有任何添加剂,是黄色的。很多食品批发商都不认可我们的产品,罐头一度滞销。”回忆起当年开拓市场的艰辛,杨庆伟仍记忆犹新。
没有市场,就自己开拓。困境中,杨庆伟和妻子每天凌晨4点开着微型货车到早市摆摊,靠“一块钱一瓶”的成本价和纯正口感积累口碑。
转机出现在2008年,国家严控食品安全,杨庆伟的罐头工厂因坚持选用优质黄瓜品种且“无添加”迎来销售上的转机。杨庆伟再次迈进食品批发市场的大门,进行产品推广。面对经销商对产品能否有市场的疑虑,杨庆伟咬牙将100箱酸黄瓜罐头免费送给经销商销售。
正是这100箱罐头,让杨庆伟的产品在批发市场赢得口碑,几乎每天都有人拿着罐头瓶到市场里找货。
随着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杨庆伟工厂所产的酸黄瓜罐头供不应求,到2009年,工厂员工增至六七十人,产能翻五六倍,仍供不应求。
“小乳瓜”撬动全球市场
自企业创立以来,只要有时间,杨庆伟就会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市场和各类大型展会之间,不断拓宽视野,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2011年,杨庆伟在展会上发现产自荷兰的新款以乳瓜为原材料的酸黄瓜罐头,对此萌发了兴趣,于是迅速行动,辗转引进乳瓜种子,并免费发放给榆树镇农户试种。由乳瓜制成的酸黄瓜罐头一经推出,便凭借其独特的口感颇受市场青睐。
2013年,杨庆伟为乳瓜酸黄瓜罐头注册“喀秋莎”商标,并优化配方提升口感。随着俄式风味兴起,2017年“喀秋莎”酸黄瓜罐头更是供不应求。
2018年,市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原有产能难以满足订单需求。面对产能不足的困境,一个关于季节性农产品深加工的突围故事就此展开。
酸黄瓜罐头的生产有着严格的季节性限制。优质的乳瓜每年的产季为六月、七月、八月,这使得杨庆伟的工厂每年实际生产时间仅三个月。“看着堆积如山的订单却无法生产,那种焦虑感至今难忘。”杨庆伟说。传统思维可能会选择扩建厂房、增加设备,但季节性生产的特性让这种投入显得极不经济。如何在有限的生产窗口期内突破产能瓶颈,成为企业面临的首要挑战。
2018年,杨庆伟几经辗转找到国外代工厂,完美弥补国内生产空窗期。
当生产线跨越国界,销售渠道也经历变革。2020年,直播电商的爆发为这个传统食品企业带来全新机遇。直播带货的开拓不仅消化了产能,更让这个区域品牌快速走向全国乃至海外市场,“喀秋莎”酸黄瓜罐头实现出口韩国、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季节性生产到全年供应,从地方工厂到跨国合作,黑龙江省鑫喀秋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折射出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升级之路。如今,企业带动了榆树镇乃至呼兰、明水、巴彦、宾县等多地乳瓜种植农民的增收,生产季更是解决了近千人的就业问题。
眼下,在黑龙江省鑫喀秋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有四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在调试。这些设备集成了罐装清洗、视觉分选等先进技术,预计能使产能提升一倍。望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杨庆伟不禁感慨:“一根小黄瓜能走多远?我们正在重新定义这个答案。”
在乡村振兴与消费升级的双重机遇下,这个从季节性困境中突围而出的品牌,正在书写农产品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为行业企业提供可借鉴的发展范式。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