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特定技能”制度自2019年创设以来,旨在吸纳具备特定技术能力的外籍工作者,适用领域限定于即便提升生产效率、优化本国人力配置仍面临严重用工荒的行业。
一个清晰的信号正在释放:日本,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重构人才战略,更多新职业赛道全面向国际人才敞开。
日本“特定技能”制度自2019年创设以来,旨在吸纳具备特定技术能力的外籍工作者,适用领域限定于即便提升生产效率、优化本国人力配置仍面临严重用工荒的行业。
△来源 / 日本经济新闻
该签证依据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划分为"1类"与"2类"。持有1类签证者最长可在日居留五年,2类签证则无期限限制且允许携带家属。
现行制度覆盖护理、住宿服务、建筑工程等16个领域,截至2024年12月末已有约28万名外籍劳工通过此渠道在日就业。
而现在,日本政府计划进一步拓宽适用行业范畴。新增物流仓库管理、废弃物处理和布草(如酒店用床单、毛巾等)产品供应三大领域,使专业技能签证覆盖行业增至19个。此次新增的三个行业将率先开放1类签证申请通道。
相关在留资格制度修订方案,将于近期提交专家会议审议,目标在2025年12月内阁会议通过,2027年度起正式实施。特定技能签证年度接收上限,设定为82万人(2024-2028年度)。
此次扩容的行业,均存在显著人力缺口。以2023年度数据测算,物流仓储业岗位供需比为1.92:1,废弃物处理业达3.06:1,酒店布草供应业更高达4.30:1。
△来源 / あさひねっと協同組合
企业普遍面临招聘困境,预计通过系统性职业培训可有效激活外籍劳动力价值。对于既有适用领域,日本当局正与相关部门研讨新增细分工种,例如在工业制造领域增设电缆生产、预制构件加工等岗位类别。
围绕外籍人才引进,日本一直在推进制度革新。
比如争议颇多的“技能实习制度”。有观点认为,这一制度实际上成了为缓解人手不足而获取廉价劳动力的手段。由于劳动环境恶劣,不堪忍受而失踪的案例频发,也因此遭到侵犯人权的批评。
自2027年4月起,将废止存在争议的技能实习制度,转型为"育成就劳"新机制,允许外籍劳动者3年内完成技能认证、并转签专业技能签证,同时解除转职限制。
△来源 / Okinawa Times
在人手短缺严重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对于招聘日语能力、专业知识强的外国留学生的意愿,也在增加。头部企业视其为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战力,而非单纯劳动力补充。
向考虑招聘外国留学生的企业,提供信息和支持的动向也越来越活跃。比如横滨市政府设立专项咨询窗口,千叶县举办跨国人才招聘博览会,政企协同构建人才引进生态。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Career-tasu 2024年12月调研显示,2025年度计划招聘外籍留学生的企业占比跃升至38%,超越疫情前水平。
企业主高度评价留学生群体展现的跨文化适应力与进取精神,尤其在日元贬值背景下,这类人才成为拓展海外市场的战略资产与稀释风险屏障。
不同于欧美强调尖端技术的精英主义,也区别于东南亚盛行的创业文化,日本市场正在创造另一条道路:将专业技能、高端人才熔铸成新型就业生态。
△来源 / unsplsah
对于普通劳动者,"专业技能签证"的行业扩容意味着更宽广的准入通道。这些制度设计消解了"高门槛"的固有认知,证明技术蓝领同样能在日本获得体面生活。
外国高端人才,则迎来黄金窗口期。应届生入职提供百万日元签约奖金、为专业硕士设立快速晋升通道... ...这些往年闻所未闻的事情,今年开始已经屡见不鲜,更值得关注的是地方政府创新举措,对于外国人才赴日工作更是利好。
未来,就职趋势也许会重塑,但人才多元性才是经济活力的终极引擎。对于有志于赴日的求职者,此刻既是机遇也是考验。
正如一位日企大型企业人事总监所言:"我们寻找的不是完美适配者,而是愿意与日本共同进化的人才。"
在老龄化社会与科技革命的双重变革下,能否适应文化差异并拥有创新势能,将决定每个追梦者在樱花之国的职业高度。
来源:职得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