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次听说杨梅之名,是在小学课本上,有有一篇名为《故乡的杨梅》的文章。
第一次听说杨梅之名,是在小学课本上,有有一篇名为《故乡的杨梅》的文章。
那时候只知它是一种来自江南,“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的水果。
后来浙江的同事将老家的杨梅分享给我们,才见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尝到了它的味道。
果然,如课文中所写,“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汁多味甜,也难怪古代的诗人们时常会以此为题,写下一首首让人口齿生津的美词佳句。
一、宋·释居简《杨梅》
枝繁疑坠地,烟暝欲燉空。
止渴差相似,和羹却不同。
每嗟龙井白,易变鹤头红。
好在文园令,冰盘对晚风。
自古以来杨梅便是果中珍品,被人们称为“果中玛瑙”。
到了杨梅成熟的季节,一颗颗红色杨梅果挂满了枝头,远远望去,殷红一片,甚是壮观,吃起来更是汁水多多,酸甜可口。
二 、宋·袁说友《杨梅》
酒著圆腮重,珠联细叶芳。
绛纱笼蜜颗,朱粉皱新妆。
色渍桑间椹,甘传荔子浆。
轻酸认梅种,草木有他杨。
杨梅又名龙晴、朱红,因形似水杨子,味略酸似梅子,故而得名。
它的叶子略显细长,它的果实饱满圆润,甘甜的滋味酷似荔枝,紫红的汁水又与桑葚别无二致,用它制成的杨梅酒亦是一绝。
三、明·吴宽《杨梅》
五月果初熟,枝头鹤顶丹。
欲知甘冷好,千颗荐冰盘。
因成熟期在夏天,又汁多甘甜,杨梅自带一种清凉感。
望着树上结满了红得发紫的杨梅果,诗人真想将它放在冰盘上尝尝,那样想必十分美味解渴又消暑!
四 、 宋·释祖可《杨梅》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
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子深。
飞艇似闻新入贡,登盘不见旧供吟。
诗成欲寄山中友,恐起头陀爱渴心。
到了农历五月,梅雨季来临,杨梅也渐渐成熟。
在诗人看来,这刚刚上市的果中珍品,说是价值千金也不为过。
它的颜色要比荔枝更深一点,口感比葡萄更酸甜一些。
诗人就是诗人,尝过后要写诗记录下来,还要赠予朋友分享心得,但考虑朋友看到这首诗时因诗中的美味口齿生津,却又尝不到,心里一定怪难受的,想想还是算了,如此佳作自己独自欣赏吧…
五、明 ·刘崧《食杨梅》
去年南富杨梅熟,曾折青枝露颗垂。
今夜长塘灯下醉,独看红颗忆青枝。
此诗以杨梅为题,道的是物是人非之叹。
去年这时候,南富的杨梅熟了,自己曾折下一枝尽情品尝。
今日又逢夏日,自己虽然还是吃着杨梅,却还是怀念自己亲手摘杨梅吃的日子。
说到底,他怀念的不过是回不去的流金岁月罢了。
六、 宋·余萼舒《杨梅》
摘来鹤顶珠犹湿,点出龙睛泪未干。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支应不到长安。
诗人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荔枝与犹似仙鹤顶丹红色的杨梅相对比,显然是为了突出后者口味之鲜美,地位之珍贵。
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荔枝有荔枝的甜,杨梅有杨梅的甘,都兼具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夏日的应季水果。
七、 宋·苏泂《杨梅》
孙梅过尽官梅在,下番杨梅独擅场。
唤作荔枝元不是,是渠犹着小红裳。
远远望去,荔枝和杨梅的表皮都呈紫红色,且凹凸不平,确有几分相似之处,但仔细看来,荔枝的皮坚硬一些,吃的是剥开后莹润透亮的果肉,而杨梅则是洗干净就能直接吃,区别还是蛮大的。
八、宋·韩淲(biāo)《摊破浣溪沙·杨梅》
生与真妃姓氏同,家随西子苎萝东。谁道玉肌寒起粟,酒能红。
火齐烧空来上苑,冰浆凝露在西宫。不似荔枝生处远,恨薰风。
和杨贵妃同姓,又与西施一样来自江浙,杨梅的来历实属不凡。
它有着和荔枝类似的冰凉口感,红润色泽,却因为离得近,不似荔枝来自遥远的岭南之地,可以在各地传播,想想是有些可惜。
九、宋 ·徐似道《杨梅》
火齐无光荔实圆,未觉先说齿流涎。
唤回天竺三年梦,参透披云一味禅。
在诗人眼中,杨梅是一种十分低调的水果。
它虽然看起来像琉璃却没有光芒,但却能让人一提到它就忍不住流口水。
在欣赏这道珍品的同时,诗人似乎参透了一些禅理,至于他究竟顿悟出了什么真意,不可说也,不可说也。
十、明· 韩上桂《杨梅》
杨家奇果几能知,岭峤人言胜荔枝。
玉盘满饤琼英灼,赠尔还将鼎实期。
杨梅长在树上,像极了一颗颗红得发紫的荔枝,将它摘下来放入盘中,又像是光彩夺目的红宝石。
诗人将如此珍贵之物赠予朋友,足见他对朋友的情谊之真,期许之深。
至此,十首杨梅古诗词分享完了,其中你最喜欢的咏物诗词又是哪一首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共读美词佳句!
来源:花间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