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洋是地球上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平衡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石油泄漏等污染事件频发,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石油泄漏不仅会覆盖海面,阻碍阳光进入水体,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还会释放有毒物质,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海洋是地球上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平衡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石油泄漏等污染事件频发,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石油泄漏不仅会覆盖海面,阻碍阳光进入水体,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还会释放有毒物质,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近日,德国波恩大学植物分子生理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所 Peter Dormann 团队在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发表了一篇题为“Biosurfactant biosynthesis by Alcanivorax borkumensis and its role in oil biodegradation”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博尔库门食碱菌(Alcanivorax borkumensis)的海洋细菌能够高效降解石油,甚至被比作"天然洗洁精",这一发现为解决石油泄露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博尔库门食碱菌最早于 1998 年在北海的沉积物中被发现,随后在全球多个海域均有检出。这种细菌属于"烃类降解菌"的一种,专门以烷烃等石油成分为食。在石油泄漏事件中,博尔库门食碱菌往往是首批大量繁殖的微生物之一,并与其他细菌等共同作用,逐步分解石油污染物。然而,与其他降解菌不同,博尔库门食碱菌能够分泌一种名为“甘氨酸-葡萄糖脂”(glycine-glucolipid)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这种物质由甘氨酸、葡萄糖和四个 3-羟基癸酸分子组成,其分子结构兼具亲水性和亲油性,能够显著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使原油分散成微小液滴,从而大幅增加细菌与石油的接触面积,提升降解效率。
这种“天然洗洁精”的合成依赖于三个关键基因:gglsA、gglsB 和 gglsC。其中,gglsA 编码一种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负责将甘氨酸与3-羟基癸酸结合形成脂质骨架;gglsB 编码一种糖基转移酶,负责将葡萄糖连接到脂质骨架上;gglsC 则编码一种磷酸泛酰巯基乙胺转移酶,负责激活 gglsA 的催化功能。
为了验证这些基因的作用,研究团队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构建了突变菌株。实验结果显示,缺失 gglsA 或 gglsB 的菌株不仅完全丧失合成甘氨酸-葡萄糖脂的能力,更无法有效附着在石油液滴表面,石油降解效率较野生型菌株下降超过 70%——这直接证明了甘氨酸-葡萄糖脂除了能使原油分散成微小液滴,还是令细菌定植于液滴表面的关键物质。
此外,研究人员成功地将相关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细菌中,后者也产生了这种清洁剂物质。
图 | 基因簇被关闭的红色标记细菌不再能够合成洗涤剂,它们无法像平常一样(右图)附着在油滴表面
不仅如此,与许多其他细菌分泌的表面活性剂不同,甘氨酸-葡萄糖脂并不被释放到周围环境中,而是紧密附着在细菌细胞表面。这种设计使得博尔库门食碱菌能够将自身转化为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直接作用于石油污染物,而不会因海洋环境的稀释而失效,堪称海洋的“天然洗洁精”。
研究人员还发现,甘氨酸-葡萄糖脂的存在能促进细菌的能量储存。在石油丰富的环境中,博库门氏食碱菌能将多余的碳源转化为三酰甘油和蜡酯等储存物质。这些储存物质不仅为细菌提供了长期的能量来源,还可能在石油匮乏时维持其生存。
总之,博尔库门食碱菌的发现为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传统化学分散剂相比,它生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环境友好、可降解等优势。研究团队目前正在尝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优化这种细菌的性能,例如增强其甘氨酸-葡萄糖脂的合成能力或提高其对石油成分的降解效率。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这类"天然清洁剂"或许能在海洋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我们的海洋更加清洁与健康。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合成生物学最新讯息,不代表平台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生辉SciP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