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5 月 12 日,杭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徐骁、浙江大学郑树森、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立明、青岛大学蔡金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凌孙彬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Multi-omic analysis rev
iNature
对于符合Milan标准的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L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5 年 5 月 12 日,杭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徐骁、浙江大学郑树森、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立明、青岛大学蔡金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凌孙彬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Multi-omic analysis reveals a CAF-stemness-governed classification in HCC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beyond the Milan criteria”的研究论文。本研究旨在定义与生存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帮助精确识别超出Milan标准且具有可接受结果的HCC患者。
在衍生队列中,使用RNA测序(RNA-seq)、蛋白质组学景观和转座酶可及染色质测序(ATAC-seq)对肿瘤组织进行综合分析。基于转录组学,在推导队列中确定了总生存期有显著差异的三个亚组,并在一个独立队列中对这些发现进行了验证。利用RNA-seq和蛋白质组学进行的深入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对癌症干性的促进可能是在高危HCC患者中观察到的阴性生物学特征的原因。ATAC-seq鉴定了调控转录的关键因子,可能是桥接CAF浸润和干性的桥梁。最后,研究证明了CXCL12通过CXCR4促进XRCC5来维持肝癌细胞的干性。
肝移植(LT)是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根治性方法,特别适用于符合Milan标准的候选者(单个肿瘤直径为≤5cm,或最多3个肿瘤,每个肿瘤直径为≤3cm;无肝外转移;无肝外转移;无主要血管受累)。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细胞癌患者接受肝移植的5年总生存率(OS)通常为70%。多年来一直有人提出要扩大肝移植的标准。在过去的20年里,修订和扩大了选择标准。扩大标准主要表现为肿瘤形态增加,包括肿瘤大小和数目。肝移植前高甲胎蛋白(AFP)值也与较高的HCC复发风险相关。
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参与HCC启动和进化的分子机制不断被发现。综合多组学分析揭示了几种与特定分子特征和临床结局相关的HCC分子亚型。对于超出米兰标准的HCC受者,祖细胞标志物的基因集可用于预测移植后较差的生存。以多种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为特征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是促进肿瘤转移的驱动因素。特定的细胞成分与免疫抑制的TIME密切相关,可能促进肝移植前HCC转移到血流中。
在中国,肝细胞癌占所有成人LT受者的40%以上,大多数肝细胞癌病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有关。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HBV相关HCC肝移植受者的生存相关分子生物学特征。在本研究中对中国LT队列中超出Milan标准的HBV相关HCC进行了多组学分析。肿瘤组织的综合分析涉及RNA测序(RNA-seq)、蛋白质组学景观和转座酶可及染色质测序(ATAC-seq)的分析。为LT候选者选择建立了转录组亚组模型,并在独立队列中进行了验证。此外,研究进行了反卷积分析以跟踪细胞类型的组成,并确定了与LT后患者生存率差相关的CAF干性特征。ATAC-seq揭示了桥接CAF浸润和癌症干性的关键因素。
图1研究设计示意图(摘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参考消息: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