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陈赞文尝百草 | 人物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3:41 1

摘要:“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而努力奋斗。”在家门口的白墙上,陈赞文分别正手、反手写下这句话,虽是一次书法“炫技”,但也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初心所求。

导读:“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而努力奋斗。”在家门口的白墙上,陈赞文分别正手、反手写下这句话,虽是一次书法“炫技”,但也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初心所求。

【人物简洁】陈赞文:安仁县政协委员、安仁药膳食俗代表性传承人

陈赞文。(李崎瑜 /摄)

郴州安仁,素有“南国药都”之称,百草皆为药,这里有句老话:“药不到安仁不齐,药不到安仁不灵,郎中不到安仁不出名。”

向安仁百姓问起当地名医,总是能够得到一连串答案。其中,“胡子爷爷”陈赞文显得尤为特别。今年81岁的陈赞文须发皆白,长髯垂胸,不同于“学院派”的医者,他长于山野、学于民间实践。

陈赞文家门口晾晒满地的中药材和墙上的书法。(李崎瑜 /摄)

“他看山是座药库”

安仁人信奉一条真理:“不为良相,宁为良医”,当地人人可脱口而出“两脚站不稳,要吃吊马墩”“一夜无眠,要吃倒水莲”等医药俗语。陈赞文就是在这种浓厚的中药文化氛围中长大的。

“8岁的时候就跟着大人上山采药,就开始认药了,10岁的时候就能认出一百多种草药,说出它们的功效。”陈赞文从小便跟着家中长辈上山采药,在他儿时的记忆里,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泥土与草药的芬芳。“这是牛蹄风,治风湿的;那是月风藤,活血通络……”长辈的指点如春风化雨,在他心中播下中医的种子。

在陈赞文家的大门上,贴着一副含有十二生肖对联,每一肖都对应着一味药,这是他根据自己多年采药行医的经验创作出来的,他会对来访的客人介绍:“‘赤蛇倒退痒止’,这药是止痒的,‘虎耳’‘兔耳’是消炎的,‘猪婆叶’也是药,可以排热……”

作为民间药师,从采挖、切碎、晾晒、配方、熬煮等工序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陈赞文在不断地实践中积累经验,把祖传方子加以改进,对各种风湿和骨头类疾病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案。

有人称陈赞文是一部安仁草药的“活药典”,别人看山是山,他看山却是座药库。陈赞文对满山的草药有感情,也忧心过度挖采所带来的资源衰减。“山上原本有1200多种草药,如今只剩800多种。”他还发起“少挖多种”的倡议,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标记珍稀药材生长地。

《文史博览·人物》2025年第4期 《八旬陈赞文尝百草》

千年药膳的创新传承

真正让陈赞文名震湘南的,是他传承改良的“草药炖猪脚”秘方。

春分时节,安仁人有“吃药开耕”的习俗,喝一碗草药猪脚汤,既能祛寒旺血,又能强筋健骨。这锅被当地人誉为“天下第一汤”的黑色浓汤,需用牛蹄风、月风藤等三十余味中药,与猪脚、黑豆在砂锅中慢煨三天两夜。

这道民间盛行的药膳,在陈赞文手中衍生出二十四种时令配方,他还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体质变化,对配伍进行了微调。“过去安仁人耕作辛劳,汤药偏重祛湿散寒;如今人们久坐少动,我增加了活血通络的成分。”“有病就治病,没病就强身健体。”

吃草药炖猪脚前,陈赞文还会往碗里加一点甜酒糟作药引子,加点米酒放在里面,“米酒能够作为药的引子,春天湿气很重,吃了这个更能够御寒,加点米酒进去更能够扩张血管,更能够把药带到四肢去”。

如今,陈赞文的小院成了安仁的文化地标,他的“草药炖猪脚”登上了央视《中国味道》,他的故事被写成书、拍成纪录片。每年春分前后,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那碗黑褐色的浓汤。大家喝着汤,听着他讲述中医养生之道,恍若穿越回神农尝百草的远古时光。

“中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库,不能在我辈手中失传。”陈赞文在传承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积极参与“赶分社”等民俗活动,将药膳制作、草药辨识融入其中。还在自家老宅辟出神农传习所,义务教授小孩子认药识药,根植安仁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中草药文化。

健康不仅是体魄还有心灵

走进陈赞文的小院,所见之处都铺满了各式各样的中药材,一进门便被药香所环绕。

屋内,陈赞文留出一间房专门作为诊室,一张斑驳的木桌,几本泛黄的医书,角落的砂锅熬着汤药咕噜翻腾,柜中陈列着各色草药标本,不少患者正等候看诊,满墙的锦旗倒是格外醒目。

有熟客专程从湘潭赶来,刚一走进屋内,陈赞文看见来人便熟稔地交代一旁的徒弟:“给王老师准备的药标注了名字放后面了,直接取给他就行。”

“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脑子比我们很多年轻人还灵活,记性好,身体健朗着呢,门口晒的药材大多都是老人家自己上山采回来的,我们爬不过他。”徒弟笑道。

亲友们都评价陈赞文是个“老顽童”,年纪大把了但就是“闲不住”。

“行医不为名利,只为解人疾苦。”陈赞文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他记住了每一个来访患者的病症,时常将他们的身体状况记挂在心里,看诊、开方、备药,经常忙到深夜。

乐善好施的他,新冠疫情期间在家门口架起了大锅,免费提供药膳,还一度申请要去抗疫前线做志愿者,“我人不去,心意和药草也要寄过去!”被旁人劝下后,他又致力于研究“冠肺药方”,捐药方、捐草药,完全停不下来。

近年来,作为药膳食俗传承人,陈赞文在全国各地推广安仁中医药文化和神农文化,“让安仁药膳能开到各地”成为他的新愿景。

作为县政协委员,他用脚步践行履职使命,主动参与调研,积极撰写提案建议,助推当地打造了神农文化街区。

除了采药、看诊以外,陈赞文还有不少兴趣爱好,他拉得一手出色的二胡,心愿是想成为一名演奏家,曾被县花鼓剧团选中,成为剧团的专业二胡手。他会“地躺拳”和硬气功,在剧团又被称为“江湖人士”。

“来拜师不仅是学习中医和药膳,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健康不仅仅是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强大而开阔的心灵。”这是陈赞文传授给徒弟的窍门,也是他想以身向世人展示的道理。

偶尔兴起,他也会挥笔洒墨进行书法创作,屋门口的一行大字正是他的“得意之作”,“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而努力奋斗”。正手一行,反手一行;既是初心,也是毕生所求。

来源:力量湖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