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临漳县建安文化广场的惠民书市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阅读。同期,在临漳县图书馆等地,“诵读国学经典·书香润泽心灵”朗诵会、“邺城的历史文化——鬼谷子文化”主题讲座等活动也如期进行。一场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阅读活动精彩纷呈,全民阅读热情高涨。
日前,临漳县建安文化广场的惠民书市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阅读。同期,在临漳县图书馆等地,“诵读国学经典·书香润泽心灵”朗诵会、“邺城的历史文化——鬼谷子文化”主题讲座等活动也如期进行。一场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阅读活动精彩纷呈,全民阅读热情高涨。
近年来,临漳县持续发力“书香临漳”建设,蓬勃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从政策引领、阵地建设、惠民活动、品牌打造、人才培育、数字赋能等多层次入手,不断打造临漳全民阅读的便民化、精准化和特色化,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书香社会氛围。
读者在临漳县惠民书市挑选图书。
打造触手可及阅读圈
该县连续多年将公共阅读建设纳入民生工程,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实现城乡阅读资源的均衡配置。临漳县图书馆藏书13万余册,电子图书60万余册,年均接待读者18万余人次,馆内配备电子自助借阅平台,读者通过二维码扫描即可完成借阅流程,日均借阅量超200册。
在乡村,全县429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80%书屋配备电脑和数字资源,藏书总量超39万册,包含政治法律、惠农科技、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多个类别,年均阅览人次总数达21万余人次。该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有计划、有安排开展理论学习、经典诵读、专家讲座等活动,年均2300余场次,同时持续开展“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影下乡”三送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全民阅读。
线下阅读近在身边,数字赋能让阅读突破时空限制触手可及。2022年,该县投资100余万元建成河北省第一家公共文化云大数据中心“临漳公共文化云大数据中心”文化服务平台。平台整合了百万余册电子图书资源,具有共享直播、资源点播、活动预约、场馆导航、大数据分析五大核心功能,可通过手机APP、网站、智能终端等载体,向公众提供“线上+线下”“政府端菜+群众点菜”有机结合的一站式、多终端、交互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
临漳县举办“诵读国学经典,书香润泽心灵”诵读活动。
“邺”文化融入阅读肌理
该县将本土文化基因深度植入全民阅读体系,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阅读品牌。
临漳县被誉为“三国故地、六朝古都”,是都城规划肇始地、建安文学发祥地、佛学弘传中兴地、多元文化碰撞地。依托这些厚重的文化底蕴,该县建有邺城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建安文学馆、廉吏文化展馆、美术馆,金凤文化广场、建安文化广场、廉吏文化广场、体育馆广场、艺术中心广场及文化艺术中心等“七馆、五广场、一中心”,为群众提供了解学习邺城文化的公共空间。
在此基础上,该县深入挖掘“邺”文化精髓,推出“邺城文化讲堂”“建安诗会”等活动打造临漳阅读品牌。连续举办22届的“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和由该县图书馆连续举办15年的“临图讲座”,已累计推出144期“故事妈妈讲故事”活动等,深受群众喜爱,参与人数逐年攀升。该县出版的《建安文学在邺城》《曹魏典故》《六朝古都建都地》等邺城文化系列图书,创排的《文姬归汉》《西门豹》《王婉贞》等与临漳历史文化有关的精品剧目,大大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有效提升了全民文化素养和阅读热情。
临漳县柳园镇后三村农家书屋。
定制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针对不同群体特点,该县提供了精准化阅读服务。全县100余所中小学均设置图书阅览室、图书角、图书长廊等,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配置优秀图书出版物25.4万余册,实现多层次、差异化阅读。
针对老年人群体,该县图书馆、文化驿站等均配置了老年人服务设施,设置了老年人服务馆员,让老年群体享受到“银发阅读”专属服务,开展老年人数字阅读推广等活动,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数字应用带来的阅读便利和智能化。同时,该县举办老年人书画展、“穿汉服 诵经典”经典诵读会等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提升老年人的文化参与感,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特殊群体服务彰显人文关怀,该县图书馆等地均设立了盲人阅览室,为视障人士提供智能听书机免费借阅服务;开展文化助残活动,为残疾人家庭赠送定制化阅读礼包,以暖心服务打破阅读壁垒,满足残障群体的阅读需求。
通过多项举措驱动,该县各类县属阵地年均阅读人数连年攀升,获评“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下一步,该县将持续聚焦全民阅读常态化、体系化、精品化目标,开展主题更鲜明、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风尚。
通讯员 邓博 来冠楠 刘素静
来源:邯郸V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