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 学党史 | 红军不怕远征难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5:10 1

摘要:本专栏陆续刊发关于党的革命精神、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工作方法的党史故事,推动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自然资源部直属机关党委、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共同开设“读故事学党史”专栏。

本专栏陆续刊发关于党的革命精神、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工作方法的党史故事,推动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故事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红军长征虽然是被迫进行的,但正如毛泽东所说,确实是“光荣的”。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历经两年时间,各路红军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跨过了激流汹涌、难以渡过的条条江河,翻越了陡峭险峻甚至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穿过了沼泽遍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出了国民党上百万军队的一层又一层、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千辛万苦,终于赢得了长征的胜利。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长征精神世代传承!

枪炮声,呐喊声,激流咆哮声,血染硝烟在回荡。夹金山,雪茫茫,狂风冰雹雨,苍鹰欲过翅难张。水草地,三百里,鸟兽无觅处,铁汉常思填饥肠。是谁,一路走来一路歌?是他们,用脚板,用灵魂,肩起羸弱中国,在长征路上浴血,把勇毅、信念和革命火种播撒在饱受压迫凌辱的灵魂里。格桑花开时喜迎,工农武装彝海旁;杜鹃花落了又盼,来年春天满山岗。就让这老旧时光机,“吱嘎嘎,影绰绰”,摇映出长征路几段峥嵘时光。

冰的考验:突破乌江渡天险。夜色深沉,寒风呼啸,猛浪如箭,敌人相信红军只能白天强渡。15名勇士,赤膊短裤,身背短枪手榴弹,手提轻机枪,在涛声大浪中,向对岸划去……很快,两条竹筏被巨浪掀翻,冲到两里开外,毛连长的竹筏不见踪影。第二天,红军佯攻主渡口,调开敌军主力。3条大竹筏奋力冲到离岸40米,一个排的黔军才惊觉跑进工事,拼命射击。突然,石崖下机枪声起,紧接着一阵手榴弹炸响。原来,毛连长5人躲在石崖下。漫漫长夜,寒风刺骨,他们咬紧牙等待时机。奇兵突起,乌江天险,敌人叫嚣“鸟飞不过”,顷刻崩溃。

火的洗礼:飞夺泸定铁索桥。泸定桥是千里大渡河上唯一的桥梁,东桥头紧扼城门口。13根铁索凌空飞舞,14米高空下漩流奔涌。红四团24小时急行240里,抢占桥西阵地,旋即夺桥。10个司号兵一起吹响冲锋号震慑敌军,全团武器一起开火压制敌人;22名突击队员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腰缠手榴弹,攀着铁索,冒着弹雨,向前扑去。敌人封锁桥面的火力很猛,有人中弹坠江。战友们射出怒吼的子弹,勇猛向前。40米,30米,20米……敌人慌了,点燃桥头堆积的木板。顿时,大火熊熊,浓烟滚滚。战士们奋勇当先,冲过火海,身带火焰,如张飞,如李逵,打垮敌人,夺下城门。

恶劣环境:爬雪山和过草地。大雪山海拔5000米,终年积雪,氧气稀缺。大雪覆盖了山路和冰窟,狂风夹着雨雪冰雹。红军只有两层单衣,在暴风雪中爬行,一不小心就会跌落山崖。六七个小时的行军,饥饿、寒冷、疲惫,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草地中腐草恶臭,水难饮用,齐膝或没顶的稀浆烂泥,随时将人吞噬。六七天的险途跋涉,红军没有食物,只能挖食野草,煮食皮带。领导人也不例外,任弼时和警卫员将皮带切成若干段,烧焦、刀刮和水煮,每人每次只能嚼3小段。最终,钢铁红军战胜了恶劣自然环境,但是,也失去了许多战友。

天险之最:腊子口向死而生。腊子口是北上甘南的咽喉。拿不下,红军就要重回草地!山口宽30米,既深又陡,仿佛巨斧将山直劈两半,两侧绝壁高耸,猴子也难攀爬。一条木桥东西向,横架在湍急的腊子河上,连接两边绝壁。敌人在桥东头碉堡布下重兵,从地势的险峻看,只要一个人站在口子上向下滚石头,再多的人也别想冲上去。红军进攻6次,伤亡惨重,总不能靠近桥头。此前夜间,几十名会爬山的红军已在上游两里处峭壁间攀崖,准备迂回到敌人凭险而据的山脊后……终于,信号弹升空,手榴弹如暴雨,砸向敌人头顶,红军正面部队发起冲锋,夺下天险腊子口。

历经千难万险,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长征胜利。

(文章节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图书《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故事》)

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字编辑:岛晓霞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

来源:i自然全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