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不属于这个时代!员工天堂,全民公敌?胖东来正被流量撕碎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5:18 2

摘要:胖东来把员工当人,有人骂;把利润分给员工,有人骂;坚持不宰客,还是有人骂。甚至有人造谣几十元成本的玉石卖高价,可事实上其利润率不到20%。

胖东来把员工当人,有人骂;把利润分给员工,有人骂;坚持不宰客,还是有人骂。甚至有人造谣几十元成本的玉石卖高价,可事实上其利润率不到20%。

为什么这样一家企业会招致如此多的非议?

因为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资本逻辑的深刻挑战——当多数企业遵循“压榨员工换取利润”的潜规则时,胖东来用真金白银的分配模式、有尊严的职场生态,撕开了资本精心编织的谎言。它证明了另一种商业可能,也因此成为某些人眼中“必须消失”的异类。

在河南许昌这样的四线城市,胖东来给基层员工开出9886元的平均工资,店长最高达7.8万元,还为中层配奔驰、高层配300万以上豪车。员工受委屈可获奖励,领导强迫加班要受处分,基层年休假至少140天,管理层190天。这些数字背后,是对“工资即生存饲料”传统认知的颠覆。

胖东来

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揭示的,传统劳资关系中,工资往往是资方与劳方博弈后维持基本生存的底线。

但胖东来打破了这一框架:90%以上的利润用于员工分配,企业仅留5%用于运营——这种“员工拿大头、企业留零头”的模式,与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截然相反。

当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将工资定义为“与普通人及牲畜般的存在状态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时,他道破了工业时代初期劳资关系的残酷本质。而胖东来用行动证明,工资可以是对劳动价值的尊重,而非“牛马饲料”。

于东来的分钱逻辑很简单:员工不是“被剥削的螺丝钉”,而是企业价值的共同创造者。让员工参与经营决策、分享利润大头,本质是将“资本主导”的分配模式转向“劳动主导”——这种转变不仅让员工月薪远超当地平均水平,更让他们以“主人翁”身份参与企业成长。

数据显示,胖东来员工流失率常年低于3%,远低于零售行业10%-15%的平均水平,而顾客复购率高达65%,这正是“尊严经济”带来的双向奔赴。

有人质疑,高工资会削弱奋斗动力。但胖东来的案例显示,当员工无需为生存焦虑,反而能迸发出更强的创造力:许昌时代广场店曾创下单日销售额破千万的纪录,坪效(每平方米销售额)是沃尔玛的3倍。

这印证了管理学中的“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如工资、福利)得到满足后,员工会更追求成就感、认同感等激励因素。

胖东来的员工不是“被鞭子驱赶的劳工”,而是有归属感的“事业伙伴”,这种身份认同转化为实打实的服务质量:每周闭店一天做商品质检,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不合格全部销毁,珠宝柜台标注“成本价+10%利润”——这些“不合时宜”的坚持,恰恰构成了其核心竞争力。

然而,胖东来的理想主义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商业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当资本习惯于通过延长工时、压缩福利、制造“奋斗焦虑”来降低成本时,胖东来的模式触碰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它证明了企业无需依赖“996”、“狼性文化”也能盈利,揭露了“工资高不利于发展”的荒谬——本质上,这是对“资本至上”价值观的公开挑战。

于是,谣言来了:说它卖玉石暴利,却忽视其珠宝柜台明码标价的成本公示;说它“作秀”,却回避其26年如一日的员工福利;甚至有人用“破坏行业规则”指责它,却忘了所谓“规则”可能本就畸形。

于东来在直播间的落泪,让公众看到理想主义者的孤独。他哭的不是网络暴力,而是“善良为何如此艰难”——当多数企业在资本逻辑下内卷,胖东来的“逆行者”姿态显得尤为沉重。

但值得欣慰的是,人民日报曾发文肯定其“用高福利激活员工创造力”的探索,京东宣布与胖东来合作自建物流,试图将其管理模式复制到更广领域。这暗示着,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商业除了逐利,是否还应有更高的价值追求?

人民日报发文

京东宣布与胖东来合作

胖东来的真正价值,在于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劳资关系可以超越“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走向“共建共享”的和谐。它没有改变私有制本质,却通过分配制度创新,让劳动价值在资本逻辑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重。

这种探索或许无法立刻改变整个商业生态,但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

当“996”引发集体焦虑、“优化裁员”成为常态时,胖东来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资本逻辑的冰冷,也折射出另一种可能——一种将人视为目的而非手段的商业文明。

胖东来

有人说胖东来“不属于这个时代”,但每个时代都需要打破常规的先行者。

当于东来将90%的利润分给员工时,他分的不仅是金钱,更是对“劳动光荣”的信仰;当员工以主人翁姿态服务顾客时,他们创造的不仅是商业价值,更是对“人有尊严地工作”的实践。

这样的企业,或许暂时无法成为主流,但它证明了:理想主义不是空想,而是可以落地的实践;商业文明的进化,从来不是单向度的效率竞赛,而是对“人如何幸福生活”的持续追问。

在资本主导的商业世界里,胖东来的故事像一颗火种。它未必能立刻点燃整个森林,却足以让人们看到:在利润之外,还有更温暖的商业逻辑;在“生存竞争”之外,还有“共同富裕”的可能性。

正如于东来自己所说:“我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让跟着我的人都能好好生活。”这种朴素的理想,或许才是商业最本真的模样。

本文来源@璐哥看透彻

来源:翼峰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