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提到接应马上就让我们想到中国女排的主力接应龚翔宇,龚翔宇是劳模式接应,经历了朗平,蔡斌,赵勇三任主教练,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接应位置上,这么多年来,中国女排竟然没找到一个像样的替补接应。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位国内教练能够敢于大胆改革,将中国女排的
一提到接应马上就让我们想到中国女排的主力接应龚翔宇,龚翔宇是劳模式接应,经历了朗平,蔡斌,赵勇三任主教练,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接应位置上,这么多年来,中国女排竟然没找到一个像样的替补接应。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位国内教练能够敢于大胆改革,将中国女排的“保障型”接应改造成强力接应,来顺应国际排坛先进的技战术体系。
因为在现在国外最先进的技战术体系中,都是主打强力接应,强力接应不接一传,是队里非常重要的得分“必杀器”,每到关键局,关键分都是由接应来主打下球得分,而不是靠主攻打,像瓦尔加斯,艾格努,博斯科维奇等等,这和我们的中国式接应有很大区别,由于亚洲人的先天体质的限制,从力量和弹跳,扣球高度等方面,就决定了我们中国女排队员不适合打强力接应,从陈忠和,朗平,蔡斌再到赵勇四任主教练,我们主打的就是一个“保障型接应”,接应因为进攻能力相对于主攻较弱,所以就要主接六轮一传,要有防守能力,还要有小球串联能力,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主攻的进攻下球得分,从早期的郑美珠,乌丹,周苏红,杨方旭,曾春蕾,再到龚翔宇,刘宴晗,郑益昕,这么多年下来,最能打强力接应的应该是四川女排的白云,只可惜她和陈忠和指导的战术体系不匹配,只能无情的被淘汰出局,再后来是杨方旭的强力接应打得也是有声有色,只可惜受伤病和药物事件的影响被禁赛后只能选择退役,巴塞罗那奥运会时周苏红的跑动接应至今无人能比,郎平,蔡斌都想尝试将郑益昕改造成跑动型接应,但是几年下来效果也不是很好,现如今龚翔宇在接应位置上一呆就是多年,至今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替补,不知道蔡斌执教的这一届中国女排中,小将杨舒铭和范泊宁能否担当大任,至少能够在比赛中让龚翔宇轮休也行,毕竟龚翔宇的年龄和体力也制约了她不可能再像里约奥运会会时打球的状态。
总之接应到底是打强力接应,还是“保障型接应”,因为各个区域和国家的教练理念不同,我们国内教练更倾向于“保障型”接应,而国外的教练更倾向于“强力接应”,至于哪个更好,我们只能说队伍能获胜就好,比赛赢了,说什么都行,一旦输了比赛,再好的技战术都是惘然,你们觉得呢?
来源:顺其自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