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非遗+”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和美画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5:48 1

摘要:近年来,龙里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依托“非遗+”载体精准发力,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和美画卷。

近年来,龙里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依托“非遗+”载体精准发力,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和美画卷。

“非遗+传承”,焕发民族文化繁荣新活力。广泛凝聚县内文艺创作者、手工艺达人、基层统战成员等群体力量,加快推进黔系列、贵系列民族文化品牌建设,筹资80余万元建成平坡苗族绘画文创工作室、印苗刺绣合作社等非遗工坊,开发推出丝巾、抱枕、充电宝、大印苗服饰等民族手工艺特色商品百余件,推出“平坡苗画”“印苗刺绣”“大岩根雕”等一批民族文化特色品牌。鼓励创作本土文艺作品,涌现出苗族古歌《果乐》、戏曲《太平花灯》、舞台剧《龙乡水里·贵秀》等一批民族文艺精品,让优秀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截至目前,培养省州级非遗传承人11人,成功申报非遗保护项目21项,其中省级非遗项目8项、州级项目13项。

“非遗+校园”,播撒民族团结进步金种子。坚持把非遗传承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将“非遗”文化融入全县初、高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通过大力推进“一校一品”优秀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形式多样的特色社团课程,推动省州级非遗项目平坡苗画、苗族服饰、苗族芦笙调、布依族土歌等民族文化精粹走进课堂,对学生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在校园内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截至目前,编写《龙里民族风情》《龙里布依迎客歌》等多本民族文化校本教材,开设“灯韵心语·太平花灯”“草根筑梦·花开果乐”等各类社团30余个,龙里县民族完全中学2024年获评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

“非遗+文旅”,编织民族地区发展致富经。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将民族文化融入文体传统活动。通过果里“跳洞”、草原“跳月”、孔雀寨“七夕”情歌节等民族特色文化活动,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交流。推出高桥音乐节、高桥竞速挑战赛等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旅游产品,扩容各民族交流层次,吸引不同类型客户群体,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带动全县住宿、餐饮等消费实现新跃升。打造金溪、大岩、观音等民族特色村寨,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业,年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创收200余万元。截至目前,推出跨区域精品旅游路线30余条,2024年新增涉旅服务业市场主体536家,获评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寨1个、金山级民宿2家、银山级民宿3家、五星级农家乐2家,龙里河大桥骑行路线入选“中国骑行地图”。(龙里县委统战部)

来源:贵州文化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