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也要接种疫苗?快查收这七类成人疫苗,给免疫力“充个值”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6:01 1

摘要:疫苗接种常被视为儿童健康的重要保障,然而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环境变化以及病毒的不断变异,同样需要定期接种疫苗,增强人体对特定病毒的抵抗力,抵御疾病风险。

疫苗接种常被视为儿童健康的重要保障,然而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环境变化以及病毒的不断变异,同样需要定期接种疫苗,增强人体对特定病毒的抵抗力,抵御疾病风险。

成人疫苗认识误区

误区一:“小时候打过,不用再接种”

抗体可能衰退(如破伤风需每10年加强),且疫苗技术迭代(如HPV疫苗九价比四价覆盖更广)。

误区二:“有慢性病不能打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应优先接种流感及肺炎疫苗。

误区三:“疫苗副作用比疾病本身更危险”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显示,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约1-3例/百万剂次,远低于感染后重症风险。

推荐7类成人疫苗

1.流感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0亿流感病例,其中重症病例达300-500万,死亡病例约29-65万。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可能诱发心肌炎、肺炎等严重疾病,接种疫苗可使流感相关住院风险降低40-60%。

由于流感病毒几乎年年变异,去年的疫苗可能无法应对今年全新病毒株,因此建议每年接种新的流感疫苗。

适用人群:所有≥6月龄人群,高暴露风险人群建议优先接种。每年秋季接种1剂,优先选择四价疫苗。

2.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以及由乙肝引发的慢性疾病、肝癌方面效果显著,保护率达95%。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疫苗保护效果会减弱,应定期检测乙肝抗体、按需接种疫苗。

接种方案:0-1-6月三剂法(紧急情况下可快速免疫)。接种完毕后,可到医院检查乙肝五项,确认接种是否成功。

适用人群:

乙型肝炎病毒易感者,包括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不详者,尤其是以下高风险人群:职业暴露人群:如医务工作者、接触血液人员、医学院校学生、救援人员、福利院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等。密切接触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患者家属、易外伤者、血液透析者、器官移植者、静脉吸毒者等。性暴露感染人群:性伴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多性伴者。其他人群:其他慢性肝病、肾病、糖尿病患者,乙肝高发区居住或旅行者,免疫缺陷或低下者、HIV感染者。

3.肺炎疫苗

肺炎疫苗可预防肺炎,以及肺炎链球菌引发的所有感染,如咽炎、鼻窦炎、中耳炎等。

但需注意,肺炎疫苗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无效。

适用人群:23价多糖疫苗适用于≥2岁高风险人群(如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者)。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也建议接种。

4.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生殖道常见的病毒性感染,可在人群中引发一系列疾病,包括癌前病变、子宫颈癌、生殖器疣等。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适用人群:9-45岁女性,9-26岁男性(我国接种方案)。

接种方案:

四价:9-45岁女性、9-26岁男性,于0、2、6月分别接种一剂次,共3剂。九价:9-45岁女性,于0、2、6月分别接种一剂次,共3剂。其中,9-14岁女生,0月、6-12月各接种1剂次,共2剂;16-26岁男性,于0、2、6月分别接种一剂次,共3剂;

5.带状疱疹疫苗

研究表明,约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发病率从50岁开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通常更严重。

适用人群:≥40岁人群(包括曾患带状疱疹者),推荐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疲劳及精神压力大等人群接种。

接种方案: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适用于5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2剂,间隔2-6个月。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适用于4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1剂。

6.人用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可由携带病毒的家养动物(狗、猫等)及野生动物(蝙蝠、狼等)咬伤后所致。

发生狂犬病暴露情况时,应尽快进行冲洗等处理,全程接种疫苗,必要时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

适用人群:

狂犬病暴露人群:被狂犬、疑似狂犬或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者。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从事狂犬病诊疗或研究的工作人员、狂犬病疫苗生产者、兽医、动物收容机构工作人员、接触野生动物的研究人员、猎人等。

接种方案:

暴露前

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持续暴露于狂犬病风险者,全程完成暴露前基础免疫后,在没有动物致伤的情况下,1年后加强1剂次,以后每隔3~5年加强1剂次。

暴露后

4针法接种程序:第0天(2剂)、第7天、第21天各接种1剂。

5针法接种程序: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各接种1剂。

再次暴露后

全程免疫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

7.吸附破伤风疫苗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存在于土壤以及动物和人的肠道,主要通过污染的伤口感染,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预防措施包括及时处置污染伤口,接种疫苗,必要时注射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包括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

适用人群:发生创伤机会较多的12岁及以上人群。

接种方案:

无含破伤风类毒素成分免疫史人群:基础免疫3剂,第1、2剂间隔4周~8周,第2、3剂间隔6个月~12个月。一般每10年加强免疫1剂,如遇特殊情况(不洁或污染伤口)也可5年加强免疫1剂。经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人员:最后1剂接种后5年以内受伤时,不需接种。超过5年者,加强免疫1剂。严重污染的创伤或受伤前未经全程免疫者,接种1剂。

医生提醒

接种疫苗后,极少数人会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硬结,或者发热、胃口不好等轻微全身性反应,一般1-2天自行消失。若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请及时就医。

及时接种疫苗,既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妨现在就规划您的免疫接种计划!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佑晖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湖南医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