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藏宝 彝药“出滇”——楚雄州中(彝)医药资源富集、产业兴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6:06 1

摘要:在云岭大地的褶皱里,彝族先民的医药智慧历经千年传承,正绽放出璀璨之光。作为中国彝医药发源地、云南省第二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楚雄州以“标准化、集群化、特色化”为路径,构建起“种植研发—生产制造—康养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4年,全州中(彝)医药产业增加值达

在云岭大地的褶皱里,彝族先民的医药智慧历经千年传承,正绽放出璀璨之光。作为中国彝医药发源地、云南省第二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楚雄州以“标准化、集群化、特色化”为路径,构建起“种植研发—生产制造—康养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4年,全州中(彝)医药产业增加值达116.5亿元,同比增长3.3%,成为边疆民族地区推动传统医药现代化的生动样本。

中国彝医药博览馆

文脉传承:千年典籍焕新颜

在楚雄中国彝医药博览馆,比《本草纲目》早12年的彝医典籍《齐苏书》静静陈列,泛黄书页间记载的“尝草疗疾”智慧,成为彝族医药文化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楚雄州实施“彝医药文化抢救工程”,整理出版《彝药志》等11部专著,发布230个彝医药名词术语、54项诊疗技术规范,让散落民间的验方升华为系统理论体系。

《中国彝医药典籍

活态传承激活文化生命力。与北京同仁堂并称“清末四大名堂”的“拨云堂”,至今坚守36道传统中药炮制技艺;国家级非遗“彝医水膏药疗法”“拨云锭制作技艺”在传承人手中薪火相传;90岁高龄的“全国最美医生”张之道,致力于彝医药的采集整理、坐堂问诊,40载带徒授业,培育百余名彝医药传承人。这些活态传承的“文化基因”,让千年彝医药在现代文明中持续绽放光彩。

张之道在为病人把脉诊治

全链布局:产业集群筑根基

在庄甸医药产业园,神威施普瑞药业的美洲大蠊配方颗粒生产线填补了云南省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空白,这也正是楚雄中(彝)医药产业升级的缩影。作为全省唯一的现代中药与民族药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楚雄构建起“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版图:种植端,48个良种繁育基地、249家经营主体带动75万亩药材规模化种植,禄丰、武定等4个“云药之乡”蜚声业界;制造端,4.8平方公里的中(彝)医药产业园区集聚55家规上企业,云甸医药化工园区成为全省唯一省级医药化工园区,三七总皂苷、排毒养颜胶囊等10余个单品年销过亿,菲牛蛭冻干粉产能占全国70%;市场端,2023年投用的楚雄(中农联)中药材交易中心吸引45家企业入驻,年交易云茯苓、滇黄精等道地药材超10万吨,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

云南神威施普瑞药业有限公司

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强筋骨

在云南华派医药实验室,科研团队正攻关化学药创新制剂,标志着楚雄医药研发从“跟跑”迈向“并跑”。依托17家高新技术企业、1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楚雄构建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人才培育,依托云南中医药大学开设彝医学微专业,“1155”村医培养工程(村村配备识百药、背百方的乡村医生)在全省推广,1080名彝医医师、17个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筑牢人才根基;成果转化,中彝医药大健康产教融合共同体催生茯苓代餐粉、滇重楼牙膏等20余项新产品,全州100%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彝医馆,55%基层诊疗采用中彝医药技术;平台建设,省级彝医区域医疗中心加速建设,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落户州人民医院,为产业创新提供硬核支撑。

独具特色的中(彝)医药诊疗

开放致远:民族医药走向世界

在中越边境河口口岸“李育红彝医药大师工作室”里,越南患者接受着彝医针灸等治疗。这个跨境医疗窗口年服务近万名外籍患者,成为楚雄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健康名片”。

从边境诊疗到国际合作,楚雄以开放姿态推动彝药“出滇”。成功举办2024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交流会暨彝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宣介会,在老挝、缅甸建设1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拨云锭、彝心康胶囊等12个独家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化疫解毒合剂”在新冠疫情期间助力周边国家抗疫。紫溪康旅小镇暨中国彝医药康养园等项目,更让“中彝医药+旅游”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成为文化输出新载体。

彝医药制剂

站在新起点,楚雄正向“双百亿种植、千亿级产业”目标迈进:到“十五五”末,中药材种植面积将突破百万亩,产值超百亿元,建成中国茯苓产业规范化发展示范区;招强引大项目,推动医药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深化“中彝医药+康养旅游”模式,打造10个全国知名亿元品种,让“彝药之乡·滇中药谷”成为“一带一路”健康共同体的闪亮坐标,在传承与开放中续写“草木成药、文化铸魂”的时代传奇。

记者丨李薇薇

图片来源丨楚雄发布资料图

编辑丨黄晓婷

来源丨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一审丨黄晓婷

二审丨农耀

三审丨寸明刚

©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来源:云南楚雄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