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首批5000多万公斤认证种子上市,吸引不少种植户咨询、选购。“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子“持证上岗”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建立市场信任和推动种业创新,稳固粮食安全根基,端稳中国粮食饭碗。
近日,首批5000多万公斤认证种子上市,吸引不少种植户咨询、选购。“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子“持证上岗”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建立市场信任和推动种业创新,稳固粮食安全根基,端稳中国粮食饭碗。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我国种业振兴行动已进入第四个年头,通过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基地提升等一系列举措,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6%。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施种子认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品种真实性和纯度检测,确保种子发芽率和遗传稳定性,将极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望进一步提高我国种源质量安全水平。据了解,种子认证制度实施以来,首批35个品种、27家种子企业获颁证书,目前已有5000多万公斤认证种子上市,预计可带动增产上亿斤。
种优则粮丰,粮安则民安。一粒粒好种子在广袤田野生根发芽,有力支撑了我国粮食年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有效保障了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种子认证通过开展田间检验,把关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优中选优”,保障“持证上岗”的好种子名副其实。而种子标签上印有的“中国种子认证”标志成为了一种“质量承诺”,为农户提供了一个可信赖的购买标准,增加了市场对种子的信任度,有助于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依托种子认证制度建立信任关系,是确保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创新,是种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特别是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外风险叠加等情况下,做强民族种业、强化科技创新、做好种源自主可控至关重要。认证种子制度的实施,要求种子企业不断优化种子品种和提升生产技术,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种子质量,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认证过程在育种、繁育、推广等环节,充分调动科研机构、育种企业的积极性,推动要素聚合、技术集成、机制创新,促进种质资源、数据信息、人才技术交流共享,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以自主创新重塑“农业芯”格局。
良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关乎中国人的饭碗是否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实施种子认证制度,将“持证上岗”好种子播撒到广阔农田之中,在希望的田野“长”出亿万人民富裕富足的好日子。
供稿:网信办(江靡)
编辑:陈 霞
审核:刘军波
分享小伙伴
来源:洪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