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伊滨区寇店镇寇店社区、干村社区300余亩农田里,新播的白玉山药幼苗已顶开泥土,露出嫩绿新芽。数十名工人排成整齐队列,在竹竿间穿梭忙碌,为即将攀爬生长的山药藤蔓搭建“成长阶梯”。
五月的寇店大地生机盎然。
在伊滨区寇店镇寇店社区、干村社区300余亩农田里,新播的白玉山药幼苗已顶开泥土,露出嫩绿新芽。数十名工人排成整齐队列,在竹竿间穿梭忙碌,为即将攀爬生长的山药藤蔓搭建“成长阶梯”。
这幅图景正是寇店镇以特色种植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生动缩影。
温县“山药行家”扎根寇店,规模化种植绘就产业蓝图
“白玉山药喜沙壤、耐储运,咱寇店的土质和气候正合适。” 来自“山药之乡”焦作温县的种植大户马学文在田埂上指着刚露头的幼苗介绍。凭借多年山药种植经验,他去年在白马寺种植成功后,今年毅然与寇店镇达成合作,通过流转集体土地,在两个社区承包300余亩土地种植山药。
“眼下正是搭架的关键期,先立竹竿、再拉钢丝、最后铺网,藤蔓顺着架子爬,通风好、病害少,山药能长得更粗实。”马学文说。
据了解,这批白玉山药采用“脱毒种薯”培育技术,种子将于11月成熟,单根种薯长15-20公分,可持续供应至明年4月,预计亩产量3000余斤。成熟后,将有来自河南、山东等地的山药种植大户直接到田头收购,作为优质种源运往全国产区。
“家门口就业”成常态,土地生金带动群众增收
田地里,58岁的居民马大叔正熟练地绑扎网架,他笑着算了一笔账:“每天85块工资,一个月干20天就能挣1700 元,还能照看家里,比外出打工划算多了!”
像马大叔这样的务工者,每天有七八十人在山药基地忙碌,从整地、播种到搭架、管护,整个种植周期可提供近1000人次就业岗位。
寇店镇通过“社区集体 + 种植大户 + 农户”模式,将分散的土地资源集中流转,不仅盘活了农田,更让群众实现了就近务工增收。
倒茬轮作+科学管护,走出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山药地只能种一年,来年就要倒茬种植别的作物。” 马学文介绍,倒茬种植不仅能有效保持土壤肥力,还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种植结构,进一步提升土地的经济效益。
种植基地严格遵循“一年一种、隔年倒茬”的种植规律,通过有机肥改良土壤、网架式立体栽培等技术,在提升山药品质的同时,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初夏的阳光洒在整齐排列的竹竿上,新出土的幼苗不久将悄悄攀上竹竿。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白玉山药不仅是埋在地下的“金疙瘩”,更是联结农户、集体、市场的“致富纽带”。随着寇店镇特色种植产业的稳步推进,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翠姐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