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走进金塔县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海拓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身着工装的技术工人在生产线间穿梭忙碌,一袋袋化工产品整齐码放等待外运。这家扎根金塔七年的企业,正以“科技创新+产教融合”双轮驱动模式,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近日,走进金塔县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海拓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身着工装的技术工人在生产线间穿梭忙碌,一袋袋化工产品整齐码放等待外运。这家扎根金塔七年的企业,正以“科技创新+产教融合”双轮驱动模式,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以前一直外出务工,根本管不上家里。现在既能守护家人团圆,又能月入过万,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海拓化工环卫车间主任杨银的蜕变颇具代表性。
这位鼎新镇上元村5组的村民,从2020年入职时的零基础操作工,通过公司“岗前实训+师徒传帮带”培养体系,完成了他人生的三级跳——从零基础操作工到技术骨干,再到管理层,49岁的杨银破茧成蝶,羽翼渐丰。如今,他与妻子韩秀琴组成的“技术伉俪”月入近2万元,彻底改写了背井离乡的打工史,还将昔日3万元的代步车升级为10余万元的轿车。
据了解,在海拓化工有限公司,像杨银夫妇这样的本地员工占比超80%。公司自2018年投产以来,采取“技能孵化”的闭环培养模式,已累计培育本土技术人才600余名,不仅破解了企业用工难题,更让当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其实,这种“造血式”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金塔县绽放满园春色。
在泰陇化学有限公司中控室,00后技术员张钰莹正专注监测生产数据。
“参加县上组织的校企对接会,让我这个应届毕业生很快找到了专业对口岗位,现在每月能存下4000元。”这位刚上班1年多的大学毕业生,道出了金塔“人才本土化”战略的生动注脚。
为筑牢就业民生根基,金塔县构建起“动态监测+精准帮扶”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台账,实施“一对一”岗位匹配;发展零工市场,创新灵活就业模式;举办“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暨外出务工人员欢送仪式、“送岗下乡招聘会”“人社局长直播带岗”等活动,搭建起企业与求职者的双向选择平台。同时,设立就业咨询热线、开展职业指导、提供技能培训等,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数字是最有力的见证:2025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5场次,提供岗位94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780余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92人,输转农村劳动力18176人,新安置公益性岗位34人。这些跳动的数字,正汇聚成金塔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通讯员 王萍 图/文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