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口腔正畸误区,很多人都踩过坑!第九个真没想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6:23 2

摘要:2025年5月15日是第九个世界正畸健康日。为积极响应本年度“A World of Smiles(微笑的世界)”主题,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口腔正畸健康的认知水平,关爱口腔健康、呵护自信笑容,帮助公众建立科学的正畸理念,提升对口腔健康与面部美观关系的认知,实现口腔功

2025年5月15日是第九个世界正畸健康日。为积极响应本年度“A World of Smiles(微笑的世界)”主题,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口腔正畸健康的认知水平,关爱口腔健康、呵护自信笑容,帮助公众建立科学的正畸理念,提升对口腔健康与面部美观关系的认知,实现口腔功能与颜面美观的双重守护。我们请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主任周俊波为大家解读正畸健康的常见十大误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误区1:牙齿矫正能彻底改变脸型

牙齿矫正主要通过调整牙槽骨改善牙齿排列,对颌骨形态的直接影响有限。严重骨性畸形(如重度地包天、下颌后缩)需结合正颌手术才能实现面部骨骼结构的调整。

误区2:牙齿不齐只是美观问题

错颌畸形会影响咀嚼效率、发音清晰度及口腔清洁难度,长期可能引发龋齿、牙周病甚至颞下颌关节紊乱。

误区3:必须等孩子换完牙才能矫正

乳牙期(3-5岁)和替牙期(6-12岁)是早期干预关键期。例如“地包天”需在3-5岁干预,而严重深覆颌、开颌等问题应在替牙期介入以避免颌骨发育异常。

误区4:成年人不能做牙齿矫正

牙齿移动是伴随终身的生理性骨改建过程。成年人矫正虽耗时长于青少年,但通过科学方案仍可实现牙齿排列和咬合功能的改善。

误区5:矫正仅为了牙齿整齐

理想矫正需兼顾健康、功能与美观。例如后牙咬合关系不良会导致咀嚼效率下降或关节损伤,需优先调整。

误区6:矫正后牙齿会永久松动

矫正中牙齿的暂时松动是正常骨改建反应。治疗后牙齿在新位置稳定,与天然牙齿牢固性无异。

误区7:矫正必须拔牙

是否拔牙取决于牙量与骨量匹配度。通过片切、扩弓等技术,部分病例可避免拔牙。

误区8:隐形矫正效果不如传统金属托槽

隐形矫正技术(如透明牙套)对轻中度错颌畸形效果显著,但复杂病例仍需传统托槽精确控制牙齿移动。

误区9:上下牙齿必须完全对齐咬合

自然咬合并非“严丝合缝”。正常上牙应覆盖下牙1-3毫米,垂直覆盖不超过下牙高度的1/3。过度追求完全对齐可能损伤牙釉质或关节。

误区10:遗传性牙齿畸形无法通过正畸改善

遗传性错颌(如骨性凸嘴、下颌后缩)可通过个性化方案改善,例如结合扩弓、拔牙或正颌手术。即使难以彻底改变颌骨形态,也能显著优化功能与美观。

在这个以微笑点亮世界的正畸健康日,愿每个人都能打破认知误区,拥抱科学正畸理念。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主任周俊波提醒,牙齿矫正不仅是美的追求,更是对健康的守护。从今天起,让专业的力量为您的笑容保驾护航,让每一份自信都始于齿间绽放的光芒!

来源:家庭医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