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湖南株洲一名网友反映,他的姑妈重病住院期间,让子女带着身份证到中国农业银行株洲田心支行取一笔5万元的定期存款,用来支付医药费,但银行工作人员要求本人到场才能办理。家属将患病老人用轮椅推到银行办理取款手续。不幸的是,患者在银行门口去世。
据现代快报5月15日报道,5月14日湖南株洲一名网友反映,他的姑妈重病住院期间,让子女带着身份证到中国农业银行株洲田心支行取一笔5万元的定期存款,用来支付医药费,但银行工作人员要求本人到场才能办理。家属将患病老人用轮椅推到银行办理取款手续。不幸的是,患者在银行门口去世。
5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株洲田心支行一名工作人员向现代快报记者证实,确实发生了储户死在银行门口的事情,但具体情况暂不清楚。目前银行方面正在配合警方调查以及处理善后事宜,具体情况后期会通报。
这样的事,经过网络传播,必然会引发广泛关注。但是,是非曲直,不能单凭事件结果,也不能完全按照网友所反映情况,而要看发生过程。也就是说,面对此起事件,广大网友不必急于吐槽,而应当静待警方调查结果。
要知道,这样的事件,既关系到储户的权利问题,关系到储户的生命权问题,也关系到银行的制度问题,关系到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态度问题。如果在调查结果没有正式公布前,就急于定性,急于吐槽,不仅会给涉事银行及其工作人员会带来很大的压力、产生负面影响,对去世储户及其家人也不一定有利。
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此起事件,有几个细节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需要警方深入调查、仔细分析的。首先,按照澎湃新闻的报道,这次死者所取的5万元存款,是最后一笔定期存款。那么,在这之前,取了几次,什么时候取的,是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取的,还是住院前取的,取了多少,是否够死者治病所需。这很重要,也对处理此起事件很关键。如果此前所取存款足够死者看病,为什么死者女儿要急于把死者的最后一笔定期存款也取出?难道不能等死者病愈出院后再支取吗?更何况,提前支取,还会影响利息的。
第二,银行工作人员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要求储户本人到场提取存款的,是因为此前死者家属已经多次提取,银行工作人员出于对储户负责,才要求储户本人来提取呢,还是死板僵化执行制度,导致死者家属被迫推着重病患者亲自来提取?
第三,按照网友的说法,死者被家属用轮椅推到银行后,取钱手续从下午4点办理至5点多银行下班仍未完成,最终导致储户去世。那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到底是办理业务的顾客太多,等待时间太长呢,还是办理存款提取手续太复杂、办理的时间过长,导致储户去世。如果是等待时间过长,死者家属有没有请求银行工作人员特殊处理。如果是存款提取手续太复杂。到底复杂在哪里,总不至于办理一笔存款提取手续也要一个多小时吧?
第四,死者家属是否真的经济条件太差,必须要将死者的定期存款取出,才能满足死者看病需要?提取这笔定期存款,到底是为死者看病所需,还是家属急需把死者的钱拿到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五,银行工作人员在处理此起定期存款提取工作中,到底是如何与死者家属沟通的。因为,按照银行的相关规定,若储户因行动不便或无法亲自前往营业网点,家属可携带储户的银行卡、存折、储户身份证以及家属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前往银行网点办理取款业务。那么,死者此前的取款,是本人提取的,还是家属提取的,也必须调查清楚。如果此前也是家属提取,为什么这次不行,原因是什么?
总之,此起事件,有太多需要弄清楚的细节。只有把细节弄清楚,才能把真相搞清楚。也只有把真相搞清楚,才能把责任分清楚,并依据责任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否则,就会成为糊涂账。因为,对银行工作人员来说,要求本人提取,没有错。而从储户来说,在自身不能前往银行的情况下,委托家人办理存款提取手续,也是没错。到底谁对谁错,谁需要承担责任,必须警方依据实际情况来认定。
来源:谭浩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