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望着白瓷盘里泛着醇厚酱香的“钱湖之吻”,思绪瞬间被拉回三十多年前凯旋路的苍蝇馆子——那时,我们还是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螺蛳盛在铁盘里,酱色汤汁裹着杭椒葱段,三个人吃完的螺壳能在桌上堆成小山。
昨晚(5月14日),多年未见的北京同学L来宁波出差,在杭州的同学Z闻声赶来,我们三人相聚在东钱湖畔。
炒螺蛳端上桌时,油星子还在欢快跳跃。L同学眯起的双眼弯成两道细缝,筷子尖精准挑开螺盖,慢悠悠吐出一句:“The last one.”
话音刚落,我们三人哈哈大笑。Z同学捏着螺壳“嗦”出声响,指尖的酱汁不经意滴在桌布上,还是当年那副不拘小节的模样。
我望着白瓷盘里泛着醇厚酱香的“钱湖之吻”,思绪瞬间被拉回三十多年前凯旋路的苍蝇馆子——那时,我们还是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螺蛳盛在铁盘里,酱色汤汁裹着杭椒葱段,三个人吃完的螺壳能在桌上堆成小山。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杭州华家池求学。校园时光如同池畔低垂的杨柳般惬意悠然,每当收到校报和广播台发的稿费,我就会与L、Z两位同学结伴去“搓一顿”。
L同学做过校报记者团的负责人,身材高大,总爱眯着眼笑,说话憨憨,却不时冒出金句;Z同学家中从商,生得文质彬彬,戴着眼镜,为人却极为慷慨豪爽,兜里总是揣着好烟,见人就递。
我们最爱钻进校园内的小饭馆和凯旋路上的苍蝇馆子。那些馆子门头油光发亮,门框爬满藤蔓,傍晚掌灯后,玻璃橱窗上的油垢都被映得暖黄,透着一股独特的烟火气。
作为穷学生,我们偏爱炒螺蛳,不全是因为那诱人的鲜香。那时,校园内外的小馆子里,一盘炒螺蛳不过两三块钱。摊主会把螺蛳捡出空壳,养在清水盆里吐净泥沙,掌勺师傅用猛火快炒,不一会儿就能出锅。
记得有一回在凯旋路的苍蝇馆子,Z同学摸出兜里的红山茶香烟,递给老板一根。老板一高兴,多送了我们一小碟花生米。
那晚,月亮格外明亮,透过馆子陈旧的玻璃窗洒进来,映照着铁盘里油光发亮的螺蛳。酱色汤汁裹着螺蛳,青红相间——红的是细碎的杭椒,青的是葱段,蒜片则沉在盘底。
吃螺蛳最有趣的在于“玩”,大家直接上手嗦。性子急的Z同学,捏着螺壳往牙上一磕,连肉带壳嚼得咔咔作响;文雅些的L同学,总爱用筷子尖挑开螺盖,对着灯光端详,笑着说:“瞧这螺蛳,比华家池的鲤鱼还干净。”说完,才啜一口汤汁,慢悠悠地吸出螺肉。
校园内外的小馆子里,嗦螺蛳的声响此起彼伏,比期末考试前的背书声还要热闹。
每人两瓶啤酒上桌,三个小伙子就着螺蛳海阔天空地畅聊。L同学分享采访教授时的趣事,我畅谈在校报副刊上刚发表的文章,Z同学则讲述家里跑生意时遇到的新鲜事,有时候还会热情地拉着邻桌外国留学生的手,说要一起做国际贸易。
待盘中螺蛳渐渐减少,螺壳堆成小山,L同学用筷子夹起最后一颗,慢悠悠地说:“The last one.”
那时我们不懂英文讲究,只觉得他念得抑扬顿挫,仿佛在吟诵一首小诗。
毕业季的一个夜晚,在华家池的小馆子里,L同学嗦完最后一颗螺蛳,眯着眼感慨:“我们毕业了,人生的一个时代过去了。”
毕业后,Z同学在古荡分到一间单身宿舍,屋子小得可怜,一张窄床几乎占了房间的四分之一,水泥地粗糙不平,墙角还结着蛛网。我一时没找到住处,Z同学拍着胸脯让我住下。
夜里,他竟在地上铺张报纸,蜷着身子躺下。我过意不去,执意要换,他却说:“你睡床上,以后你会一辈子记得我。”
入秋的夜有些凉,我躺在窄床上,听着他在地上翻身时报纸沙沙作响,心里满是感动——这世上竟有如此真心待人的朋友。第二天,我去附近的杂货店买了镜子和梳子,算是给宿舍添了点家具。
后来,我被单位派驻宁波,在这里认识了当地人对螺蛳的独特叫法——蛳螺。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东钱湖的螺蛳,文人雅士美其名曰 “钱湖之吻”。这里的螺蛳壳薄肉肥,酱爆时用本地六月鲜豆瓣酱,炒出的酱汁浓稠得能挂勺,螺肉吸饱酱香,咬下去还带着湖水的清甜。
每次品尝“钱湖之吻”,凯旋路的夜晚、铁盘里油汪汪的螺蛳、Z同学吮手指的模样,还有L同学那句带着书卷气的“The last one”,便会一一浮现在眼前。
后来,即便见识过鲍参翅肚、摆盘精致的佳肴,却总觉得缺了些什么。不是如今的螺蛳不够鲜,而是铁盘换成白瓷盘后,再难有年轻时共嗦螺蛳的酣畅淋漓,再难有报纸铺地的赤诚相待,再难有把螺壳摆成小塔的天真傻气。
三十多年过去,同学们各有建树,而L同学和Z同学更是在各自领域打拼出了一番天地。
即便因工作辗转各个城市,我们三人每次相聚,总惦记着那盘炒螺蛳。
如今螺蛳做法多样,有的馆子会加紫苏叶、小米辣,汤汁红得透亮,辣得更泼辣,但我们始终偏爱最传统的酱爆口味。
此刻无需多言,只需捏起一颗螺蛳“嗦”一声,咸鲜微辣的汤汁滑进嘴里,便能知晓,有些东西从未被岁月冲淡——比如这盘螺蛳的烟火气,比如我们仨笑过、拼过,却始终赤诚的心性。
青春不散场,大概就藏在这一盘炒螺蛳里。它是青年时共嗦螺蛳的烟火气,是中年后跨越千里的舌尖重逢,是不管岁月如何流转,只要坐下来夹起一颗螺蛳,就能看见彼此眼中当年华家池月光的默契。
人间滋味千万般,最难忘的,不过是旧友、旧味、旧时光,在唇齿间酿出的岁月醇香。
作者简介
想象力,70后,码字出身,做过广告人,发行人,现为资管人。
农业推广硕士,主任记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漫画家协会会员。
来源:甬派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