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距离2025年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眼下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的关键阶段,考生和家长应该尽快了解高考的相关政策与信息,以便为未来的志愿规划提前做好准备。
现在,距离2025年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眼下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的关键阶段,考生和家长应该尽快了解高考的相关政策与信息,以便为未来的志愿规划提前做好准备。
新高考后,“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模式下,了解大学专业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从众多的专业中选择出适合孩子的方向,这需要家长在填报志愿前做好梳理和规划。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如何选择专业。
三个维度认识大学专业
4月22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专业调整优化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部同步更新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列29种新专业。新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是按“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三个层次来设置的,即一个学科门类下面设置若干专业类,一个专业类下面设置若干专业。搞清楚“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级称为学科门类。学科是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基本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2025年最新版专业目录包含12大学科门类,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现有12个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11预留)。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如经济学学科门类包含经济、财政、金融、贸易等领域的知识,工学学科门类包含机械、仪器、材料、电子、土建、地矿、化工、轻工纺织、航空航天、环境安全、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知识。
第二级称为专业类。专业类是在同一学科知识体系下,根据知识面侧重的不同而分解出来的不同专业类别。如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服务业管理类等8个学科类。这些专业门类具有相同的理学特性,但相互之间又侧重不同的知识范畴,共计93个专业类。
第三级称为专业。专业比专业类更加具体,是在一个专业门类里派生出来的具体方向。一个学科内,可以组成若干专业。如土木类就包含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四个专业。在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组成跨学科专业。如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横跨机械工程和化学工程两个学科,共计845种专业。
基本专业一般是指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相对较多、继承性较好的专业。特设专业是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需求而设置的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T”表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一般是指那些专业性强,但是市场的人才需求不高,需要国家控制学生数量的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K”表示)。
了解了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的关系后,学生和家长首先需要对12个学科门类有宏观的认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科优势、以及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去深入了解。
目前很多高校都是按照专业类招生,学生进入大学后,大一主要以基础课程为主,进入大二后则会细分专业发展方向。
同一专业(类),不同高校的培养方向不同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同一个专业(类),在不同的学校里面,专业学习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开设有这个专业,但不同高校的学习侧重点不同。
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习电子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等,专业方向为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微电子、信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集成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融合为专业特色。
所以说,同一专业,不同高校的专业培养方式有所不同,这需要考生和家长查阅学校资料了解。
考生选择专业应该注意什么?
1.对于目前高三的考生来说,高考报名已经结束,考生也已经选择了自己的报考科目,根据高校公布的选考科目要求,基本确定了可选专业范围。
此前,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了《关于公布普通高校拟在山东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的公告》,公布了2025年、2026年和2027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其中,《2024通用版普通高校拟在山东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适用于2025年和2026年参加高考的考生,《2027通用版普通高校拟在山东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适用于2027年及以后参加高考的考生。
2.注意该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情况,结合自身兴趣爱好、性格、身体条件、学习成绩、位次等,筛选出可以报考的专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获得各高校或具体专业在各省近几年的录取分数情况:通过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往年发布的《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志愿投档情况表》来查询。通过高校的网站查询,或直接向高校招生部门咨询。
选择某一专业,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哪些学校开设这些专业?专业实力如何?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分数排位、往年高校专业录取数据以及当年在所在省有招生计划的高校等资料(可以在各地最新下发的招生专业目录里查询),综合考量可以报考的大学。
关于专业实力,同学们可以参考学科评估结果、“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特色专业建设点等相关资料。通过高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和视频平台等搜集专业信息。另外许多高校还会通过现场及线上直播的形式举办高招咨询会,考生和家长都可以参与其中,直接咨询学院相关老师了解具体的专业情况。
判断自己是否符合专业报考要求
具体到判断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我能否填报时,除了分数排名等情况外,还具体看一下,院校专业录取是否有其他要求。如对考生单科成绩、语种以及身体条件要求等,这些特殊要求一般会在院校招生章程中体现,在此提醒考生报考专业时仔细阅读高校招生章程,查询预报考的专业是否存在特殊要求,以及自身条件是否满足等。
了解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情况
对于想选的专业,在大学里主要学习哪些课程以及实践技能?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在作出专业选择前了解这些方面很重要。
提前了解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才能进一步确定专业课程学习是否与自身学习能力素质相匹配,单从专业名称上看,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则能直观地了解专业的核心知识领域,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各项课程的学习。比如,很多人会把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当做计算机类专业,而其核心专业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软件工程等,专业科目的学习虽然涉及计算机相关课程,但主要以数学学科为主,需要学生喜欢数学,对计算数学理论、数值分析、算法编程和信息数据处理都有要求。
专业的就业情况也可以作为专业选择的参考,比如根据近几年高校发布的毕业生就业流向报告,可以找到未来就业领域大致范围以及可以具体从事的职业。还可以通过相关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了解将来就业行业的薪酬状况、发展前景、人才缺口等。尽早认识专业学习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提前认识职场。另一方面大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提前了解就业情况,学生也能有意识的主动提高在校期间专业的学习与职业的匹配度。
来源:鱼跃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