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咖啡果小蠹是鞘翅目小蠹科的一种昆虫,属害虫类,雌成虫在咖啡果实端部钻孔,蛀入果内产卵。卵、幼虫、蛹均在果内完成发育,成虫羽化后钻出果实。90%-100%的高湿度有利于成虫羽化。大雨也可促进成虫从落果中羽化。主要寄主为咖啡属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防范外来物种侵害
咖啡果小蠹
咖啡果小蠹是鞘翅目小蠹科的一种昆虫,属害虫类,雌成虫在咖啡果实端部钻孔,蛀入果内产卵。卵、幼虫、蛹均在果内完成发育,成虫羽化后钻出果实。90%-100%的高湿度有利于成虫羽化。大雨也可促进成虫从落果中羽化。主要寄主为咖啡属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1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约1.6mm,宽约0.7mm,暗褐色到黑色,有光泽,体呈圆柱形。雄虫形态与雌虫相似,但个体较雌虫小,体长约为1.05-1.20mm,宽0.55-0.60mm。
卵
乳白色,稍有光泽,长球形,约0.3mm。
幼虫
乳白色,有些透明。体长0.75mm,宽0.2mm。头部褐色,无足。体被白色硬毛,后部弯曲呈镰刀形。
蛹
白色,头部藏于前胸背板之下。前胸背板边缘有3-10个彼此分开的乳头状突起,每个突起上面有1根白色刚毛。腹部有2根较小的白色针状突起,长0.7mm,基部相距0.15mm。
2
分布与传播
咖啡果小蠹原产于西非,现已广泛分布于全球多个咖啡主产区,包括东南亚、西亚、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地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国际贸易随咖啡果、豆、种子及其包装物进行远距离传播。现已扩散至全球主要咖啡种植区。
3
危害性
咖啡果小蠢是咖啡种植区严重危害咖啡生产的害虫,幼果被蛀食后引起真菌寄生,造成腐烂、青果变黑、果实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它会给咖啡产区造成极大的损失。
4
防治与除害处理
咖啡果小蠹并非无药可治、无法可防。咖啡果小蠹可采用噻虫嗪等农药进行防治。另外,咖啡小蠹姬小蜂(Phymastichus coffea)寄生成虫,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该虫也能起到防治作用。
使用二硫化碳和氯化苦熏蒸有较满意的效果,可消灭咖啡果内的成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禁止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进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单位:动植物检疫处、塘沽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编辑:赵华、王晓芳
校对:吴昀卓、牛春敬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