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和感恩,不要随意用“东大”代指“中国”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6:51 1

摘要:最近发现一个怪现象国内很多文章和视频里都有人用“东大”这个网络词汇代指中国。甚至BBC拍摄的纪录片《解码东大》以及埃及旅游局制作的“东大Style”宣传片,都使用了“东大”一词。这是非常不严谨不尊重的做法,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最近发现一个怪现象国内很多文章和视频里都有人用“东大”这个网络词汇代指中国。甚至BBC拍摄的纪录片《解码东大》以及埃及旅游局制作的“东大Style”宣传片,都使用了“东大”一词。这是非常不严谨不尊重的做法,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东大”最初是天涯论坛上中国网友戏谑印度的称呼,同时也可以是东京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的简称。用这样一个词汇指代中国显得不够庄重和严肃。一般正规媒体都是使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两个词汇,这才是正确的称呼。

“中国”两个字承载着华夏文明5000年悠久的历史和3000年璀璨的文明。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曙光和一代代炎黄子孙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是何尊铭文上那隽永的两个字符,是古圣先贤的谆谆教导,是秦皇汉武气吞万里如虎的金戈铁马,是封狼居胥虽远必诛的汉家豪迈。更是绿肥红瘦的婉约江南原驰蜡象的北国风光。

在人类历史的浩瀚长河里,中国是那颗璀璨夺目的恒星,永远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承载着两岸三地和全世界华人共同的民族记忆和文明归属,她是庄重的神圣的明确不可替代的词汇,不容篡改,更不容随意的用戏谑的称呼指代。

从历史角度看,今天“中国”这片土地上诞生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国家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武丁中兴时期妇好王后带领商朝军队和西方来的雅利安人进行了生死存亡之战。打败了这些高傲的已经灭亡了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雅利安人军队。让中国文明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妇好墓中那些大量身首异处鉴定为雅利安人的陪葬奴隶骸骨,说明了当年的战争是多么惊心动魄。中华文明的诞生经历了怎么样的磨难。武王伐商,周朝崛起,“中国”一词首先出现在西周何尊铭文上。最初指的是京师、王畿之地,而后随着时间推移历史的发展,其含义不断变化丰富,逐渐涵盖了政治、文化、地理、文明等多重含义。汉代中国一般指的就是中原地区也指全部领土。到宋代中国就代指整个国家领土概念了,甚至包括了被辽和金占领的北方领土。陆游的金错刀行,呜呼,楚虽三户可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口中的中国不仅仅指的南宋疆土,还包括北方领土。陆游的最后一首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清清楚楚告诉我们南宋人的中国概念指的是整个汉唐旧疆不仅仅是南宋一隅。到了明代,中国的概念继续放大。长期以来,因为各种原因部分日本人和台湾人都习惯性讥笑崖山之后无中国,认为蒙元灭宋以后外来民族统治中国就是中国亡国了。这种以现代西方民族主义国家概念来往中国历史上套。其实是生搬硬套的错误观点。当时,就是西方也还没有诞生民族这个概念。而且推翻蒙元的朱元璋并没有把蒙古人当外国人,把蒙元政权当外国政权。朱元璋告民版登基诏书说:“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戈壁,入中国为中国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朕本淮右布衣,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定有全国之号曰大明。……立太社太稷于京师,公告全国咸使闻知。”

什么意思?就是宋朝气数已尽,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承接了天命来入主中原,做中国的主。如今元朝气数也尽了。朱元璋承接了新的中国大统建立大明王朝。诏书里朱元璋是正式承认了元朝的历史地位和政权合法性。元朝是受命于天的政权合法性不容置疑。他并没有把蒙古族当外族,元朝当外国政权。朱元璋以中国天下观念定义的国家概念。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古人的概念是天下,不是国家,国家有疆界,天下无疆界。蒙古人可以得天下,占中原,那是天命。朱元璋也可以得天下,占蒙古,同样也是天命。

如果按西方民族国家概念,元朝灭宋是侵略,那大明北伐灭元,疆界超过了宋朝是不是侵略?朱元璋承认元朝政权的合法性?逻辑就在这里了。承认了蒙元统治中原的合法性,蒙元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朱元璋和后世子孙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北伐蒙元开疆拓土统一天下。由此可见,明朝的中国概念已经有了明显的政治考量和含义,不是单纯的地理名词。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无论是大一统王朝,还是分裂时期的各个政权,都以“中国”作为自我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标识。唐朝末期有个叫钱镠的人在公元927年建立吴越政权,外交上吴越历代国君遵循钱镠“凡中国之君虽易姓宜善事之”的立国方针,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最后公元978年吴越国纳图归宋加入了中国。

大辽国占领了部分中原地区以后自称为北朝,把北宋称为南朝。意思是自己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辽道宗曾言“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辽国推行“汉化”政策,建立南北面官制,积极融入中国。这些历史说明,古代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有文化和政治含义。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民俗传统、汉语汉字、戏曲文艺、五行八卦、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中国文化的含义博大精深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中国的文字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体系。古代中国在科技、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与“中国”这个名字紧密相连,成为文化发展和传播的载体。“中国”文化中特别强调“名正言顺”,名称不是一个简单区别的符号,更蕴含着历史渊源、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

从汉唐的开疆拓土到宋明的理学昌盛,从蒙元清朝的民族融合到百年国耻的救亡图存,“中国”始终是凝聚华夏文明炎黄子孙的精神图腾。每一次改朝换代、每一次开疆拓土、每一场文化创新,每一个发明创造,每一个英雄先贤的诞生,都在不断赋予“中国”更加辽阔的土地和更加深刻的内涵。这个历经数千年锤炼形成的伟大词汇,岂是一个随意拼凑的网络词汇“东大”所能替代的?

联合国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明确认定了我们的国家名称叫“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使用规范准确的名称,是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和礼仪,也是对国家主权和尊严的维护。将中国称为“东大”,不仅不符合国际规范,还可能引发误解和歧义,损害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只有使用正确、恰当的称呼,才能彰显对国家的尊重和对国际关系的重视。

从民族感情上,“中国”所蕴含的意义是任何其他词汇所不能替代的。百年国耻的屈辱让全国各族人民刻骨铭心,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促使国人不断抗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而牺牲。“老乡,都投降了,世界上还有中国吗?”杨靖宇将军的宁死不屈流传千古。还有写下《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还有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英雄王成,还有冻死阵地也不后退半步的冰雕连。这些英雄的牺牲哪一个不是为了让今天的中国人能够自豪的说出我是中国人这三个字?然而革命胜利的今天,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近200年来中国最强大的时候,我们的网络作者和视频博主竟然放着堂堂正正的“中国”不用,暗搓搓的使用“东大?是何居心?这要多么阴暗的心理?多么扭曲的心态才能做出来这样人神共愤的事情?

从民国时期开始,法律上国家主权就属于全体国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也强调了人民是国家主人翁的理念。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以主人翁意识爱护“中国”这个名称,使用规范正确的称呼,维护“中国”尊严和秩序。

“中国”,重若千钧,光耀古今,横有千古纵有八荒,目光所及皆为华夏,五星闪耀天下炎黄。这是历史的华彩,这是文化的信仰,这是民族的希望,这是国际的共识。使用规范、准确的“中国”来称呼我们伟大的国家,心怀对古圣先贤和革命先烈的敬畏和感恩,坚决抵制网络上戏谑、夸张、不当、随意的称呼。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上甘岭战役,守护好“中国”的独立和尊严,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国”这一伟大的国家和文明在宇宙星辰中永远闪耀着最璀璨的光芒。

来源:世界玩头条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