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同济土木分数线暴跌时,这句扎心自嘲刷爆整个网络。
"在工地搬十年砖,不如程序员学半年"
——2023年,同济土木分数线暴跌时,这句扎心自嘲刷爆整个网络。
本以为是偶然,谁能想到,这竟是大学专业淘汰赛的开场哨!
一
名校专业大清仓,我们学的知识成了过期面包?
今年开学季,山大招生办老师惊掉下巴。市场营销专业教室空荡荡,隔壁计算机系走廊却挤满蹭课学生。
"教了20年的专业,企业说毕业生,连直播话术都整不明白。"王教授无奈摇头。
知识贬值速度比手机淘汰还快——
北师大停招电商那年,83%的毕业生跑去教培"延续生命"。
生物系小张熬三个月的蛋白质分析,ChatGPT 15分钟甩来优化方案。
深圳大厂HR吐槽:2024春招,30%人工智能岗的简历,来自机械、土木跨界选手。
二
高校"专业换皮术",改个名就能妙手回春?
"智慧畜牧工程"听起来高大上?拆开一看,就是养猪专业+Python课程。
某985招生办主任偷偷说:"每年改专业名,是拉高分数线的传统套路。"
但这招越来越不灵了:
某车企招人直接查课程表,把挂着"智能"头衔,却还在画机械制图的毕业生秒删。
"大数据管理"专业新生报到率61%,创校史触底纪录。
更离谱的是某"数字经济"教材,案例还停留在2016年支付宝集五福。
三
文科生的至暗时刻,AI连铁饭碗都要抢?
杭州考编培训班里,中文系的李雯三战三败:"以前说文科越老越吃香,现在是越考越心慌!"
也许,现实更残酷:
ChatGPT考司法考试,速度比人类快47%。
省级某些媒体30%稿件由AI量产。
现在考教师编,不会用AI备课或直接出局。
四
扎心事实:你选专业的今天,就是四年后的就业市场。
高校专业调整永远慢半拍,这个时间差刚好是大学四年。
就像当年扎堆学会计,现在满大街都是找工作的财务人。
今天挤破头的"人工智能",说不定等你毕业,就成了新的"天坑专业"。
选专业就像开盲盒,赌赢了前程似锦,赌输了直接出局。
说到底,是专业辜负了我们,还是我们误判了时代?
——朋友,留言聊聊你的专业血泪史吧。
来源:小李滔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