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种到星河,科幻文学的传承与创新 | 《科幻立方》2025年第3期出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7:06 1

摘要:本期“特别企划”栏目聚焦科幻文学的传承与创新,激发青年力量,探索科幻文学的新形式,让科幻文学的火种根植于孩子的心中。河流的《从火种到星河,中国高校科幻协会简史》展现了中国科幻文学进程中青年群体的蓬勃力量;诗人、小说家蒋一谈的《给孩子的科幻诗》,是包含短诗、组诗

《科幻立方》(双月刊)2025年第3期出版,已发往各地,与全国读者见面。网上订购请点击文末

本期“特别企划”栏目聚焦科幻文学的传承与创新,激发青年力量,探索科幻文学的新形式,让科幻文学的火种根植于孩子的心中。河流的《从火种到星河,中国高校科幻协会简史》展现了中国科幻文学进程中青年群体的蓬勃力量;诗人、小说家蒋一谈的《给孩子的科幻诗》,是包含短诗、组诗、截句形式的童诗先锋诗作;学者景立鹏在《当童真照进科幻》中对科幻诗歌做了赏析。“创意写作”栏目中,主持人王威廉围绕《环境灾变与科幻书写:一场无法回避的镜像实验》展开,并刊登高校学生朱霄的小说《魔方时代》。杂志主体“文学·小说”部分,推出《天衣无缝》(陈崇正)、《永恒的阿特拉斯》(分形橙子)、《天上海》(游者)、《登山者桑吉朵》(大东)、《眼神清澈》(陈建明)、《疼痛等级》(海杰)共6部作品。在“作家相对论”栏目中,主持人周志强教授以《宇宙的“秘密”只在人心中》为题,对《天衣无缝》进行点评。

新刊封面

新刊目录

高校科幻协会是中国科幻迷群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孕育着中国科幻的新生力量,记录了无数前辈的付出与成果,伴随着中国科幻度过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零重力报》创始人河流《从火种到星河,中国高校科幻协会简史》中系统梳理了中国高校科幻协会的发展脉络。青年学子们以科学精神为炬,用想象力描绘人类文明蓝图。他们不仅是科幻迷,更是科学精神的践行者:举办征文、沙龙、讲座……这些仰望星空的年轻人以开放的胸怀拥抱未来,用创新思维探索未知,在科幻创作中贡献青春力量。科幻的火炬,在一代代青年手中接力传递。

河流《从火种到星河,中国高校科幻协会简史》

科幻文学的发展历程宛如从火种到星河的壮阔征途。我们不仅要让科幻文学的火种根植于孩子的心中,还要探索科幻文学的新形式。诗人、小说家蒋一谈创作的《给孩子的科幻诗》,收录了以短诗(20首)、组诗《我家有了机器人》、截句(17首)为形式的童诗先锋诗作。这些作品以孩童视角重构科幻意象,将量子跃迁、星际漫游等宏大命题熔铸于童真诗行,既保留了科学想象的锐度,又赋予了诗意表达的意趣和轻盈。中国科幻文学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对未来的思索,点燃启蒙的火种,也为孩子们递上通往浩瀚星河的诗意船票。学者景立鹏《当童真照进科幻》中提及蒋一谈《给孩子的科幻诗》时说道:“科幻不仅是科学的,也是诗的。它源于对玄秘世界的惊奇,同时又是玄秘的世界观的展开方式。”“献给孩子的科幻诗,也是献给成人的忧郁之歌。”

蒋一谈《给孩子的科幻诗》

景立鹏《当童真照进科幻》

“创意写作”栏目主持人王威廉《环境灾变与科幻书写:一场无法回避的镜像实验》中提到,“灾难与科幻的互文性生产,是科幻书写的‘创意大户’”,“环境灾变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破坏,更是认知领域的地震”。华东师范大学研二学生朱霄的小说《魔方时代》便是一篇环境灾变主题的作品,故事“描绘了一个很遥远的未来,在频繁地震的威胁下,人类不仅要面对物质上的匮乏,更要面对精神上的虚无和绝望。而绿洲计划的出现,虽然带来了希望,但也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和冲突。”“在科幻叙事中,人类不再是环境的主宰,而是逐渐成了被环境塑造的他者。这种生物学与世界之间的交互与巨变,是一种存在论的转折,也迫使人类重新定义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王威廉《环境灾变与科幻书写:一场无法回避的镜像实验》

朱霄《魔方时代》

陈崇正的《天衣无缝》以文明重启为“接口”,重写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评论家、南开大学教授周志强在本刊封二“作家相对论”栏目中以《宇宙的“秘密”只在人心中》为题对作品进行点评。他写道,“小说歌颂了爱情或者书写了对人生宿命的反思,它以《三体》式的文明重启的奇诡想象,将人类活着的意义放在宇宙这个背景下进行考察,笔调里显示出来的那种哲学家一样的冷静和诗人一样的激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愫居然如此巧妙地镶嵌在一起,将我们的思绪带入一种黑洞中前行般的茫然和期待之中。”“这是一篇诗体科幻小说,也是一篇科幻体的哲学小说,又是一篇悬念丛生的神话小说,却最终是一篇以‘不稳定叙事’为基调的,关于你和我的人生秘密的解析文本。”

周志强×陈崇正《宇宙的“秘密”只在人心中》

陈崇正《天衣无缝》

分形橙子的《永恒的阿特拉斯》讲述了宇航员魏劲松在参与UNSA恒星际殖民计划时,经历的一系列奇异事件。故事从他乘坐的游轮在风暴中搁浅在天堂岛开始,随后他发现自己身处“女娲号”飞船,却对过往记忆模糊不清。在飞船上,他经历了多次身份错位与梦境交织,时而自认为是克里斯、皮埃尔或比利等不同人格。实际上,为应对漫长太空旅行的孤独与资源消耗问题,飞船上应用了AIPS技术,即人工诱导人格分裂。魏劲松意外成为了一个失控的人格,背负着所有负面情绪。意识到真相的他陷入两难抉择:融入其他人格或自我隔离,为其他人格背负所有苦难,成为永恒的阿特拉斯。

分形橙子《永恒的阿特拉斯》

游者的《天上海》以一座毗邻大湖的城市为舞台,编织了一场由科技失控引发的超现实寓言,叩击科技伦理与生存本质。乒乓球少女小冉在选拔赛前夕陷入瓶颈,苦练多年却因球感异常陷入迷茫;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晓莉为校庆策划多米诺骨牌表演,却屡遭挫败;科研学者高历新携“上帝粒子”项目返乡,试图通过控制物体质量突破物理边界,却在小舅子刘勇与沙氏兄弟的投机运作下意外引发重力崩坏。湖水倒悬成“天上海”,垃圾与建筑残骸漂浮升空,城市陷入失重异象。

游者《天上海》

大东的《登山者桑吉朵》讲述了被“念头”束缚的青年桑吉朵,每天醒来脑海中都会浮现“登珠峰”的执念,他重复着相同的旅程:司机扎西顿珠载他前往珠峰大本营,而他总在半途折返,沉溺于甜茶的滋味与途中偶遇的戴红毛线帽女孩的回忆。桑吉朵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被“正本”创造出的只为传递登山体验的“副本”……故事中,雪山既是执念的牢笼,亦是灵魂觉醒的隐喻,并以虚实交织的笔触,探讨了人生体验、自由意志、存在与虚无。

大东《登山者桑吉朵》

陈建明的《眼神清澈》是一篇海洋科幻故事,大灾难后,人类逃亡太空,主人公作为被遗弃的太空难民,因飞船能源耗尽迫降在一个全是水的星球。在探索能源的过程中,遭遇巨型虎鲸的围攻,误入海豚王国。海豚族展现出的高度文明与友善,让他们迅速缔结友谊。然而,当主人公在参观博物馆时,一双眼眸猝不及防地撞入视线——那眼神清澈如水,却又满是迷惘,仿佛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秘,而这一切,隐隐指向海豚族与人类之间讳莫如深的关联。

陈建明《眼神清澈》

海杰的《疼痛等级》故事主人公马雷在元宇宙世界接下了一笔酬金高昂的暗杀任务——在指定时间内,使用特殊道具枪在元宇宙中干掉目标人物赵飞龙。然而,他因过度依赖药物和酒精,导致登录元宇宙时痛觉参数异常,影响了他的反应速度和判断力。暗杀过程中,意外频发,马雷深陷困境。随着警方的追捕和系统自检的逼近,马雷在逃亡中逐渐感受到真实的疼痛,这些疼痛不断提醒着他现实的残酷与虚拟世界的虚幻。最终,他在一系列惊心动魄的逃亡与反击后,面临生死抉择。

海杰《疼痛等级》

“彰显科幻动能与人文沉思的交互影响。”《科幻立方》以“百花文学奖•科幻文学奖”为依托,以原创科幻小说为主体,注重作品的文学性表达。同时,每期围绕科幻前沿问题组织专题稿件,并开辟“创意写作”专栏。欢迎广大作者、科幻文学爱好者投稿。

投稿邮箱:flowersbooks@126.com

版权声明

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被视为主动保证其稿件系作者本人原创,无抄袭行为,不包含与现行法律相抵触的内容。文责自负,敬请自重。来稿三个月未刊用,请自行处理。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投至本刊的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授予本刊不少于两年该作品的专有许可使用权,包括(但不限于)该作品的结集出版权、发行权、改编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及相应转授权等。转载须与本刊联系取得授权后方可进行。

来源:小说月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