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 月 15 日,高途(NYSE:GOTU)发布财报显示,截止到 2025 年 3 月 31 日,高途 Q1 实现收入约为 1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 58%;营业利润约 3480 万元人民币;净利润超过 1.2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达 9.2%。
5 月 15 日,高途(NYSE:GOTU)发布财报显示,截止到 2025 年 3 月 31 日,高途 Q1 实现收入约为 1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 58%;营业利润约 3480 万元人民币;净利润超过 1.2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达 9.2%。
58% 收入增速背后:增长强劲,结构优化
与以往数据相比,高途在 2025 年一季度展现出多维度的积极变化。从收入端来看,收入同比增长近 58%,这一增速在过往数据中处于高位。回顾 2024 年各季度,收入增速虽也呈现增长趋势,如2024 年 Q1 收入为 9.5 亿元,同比增幅为 33.9% ,而 2025 年 Q1 收入跃升至约 15 亿元,增长势头迅猛,凸显出高途业务增长的强劲动力。
在利润指标上,盈利状况显著改善。2024 年四个季度经营利润分别为 -0.12 亿元- 4.3亿元、-4.71亿元和-1.36亿元。全年来看,2024 年高途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状况,收入为 45.54 亿元,同比增长 53.8%,但净亏损达 10.49 亿元。而 2025 年 Q1 经营利润扭亏为盈,达到约 3480 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也从 2024 年 Q1 的 -0.1 亿元转变为 2025 年 Q1 超过 1.2 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润率从过往较低水平提升至本季度的 9.2%,同比提升 8.9 个百分点,反映出高途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外,递延收入余额同比上升 44.0%,从 2024 年 Q1 的 10.0 亿元增长至 2025 年 Q1 的 14.4 亿元 ,这意味着未来有较为稳定的收入保障。营业费用占收入比重同比下降 12.2 个百分点,体现出高途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业务、产品与策略:三招让亏损企业季度赚 1.2 亿
高途之所以能在今年一季度扭亏为盈,得益于多方面的努力。在业务布局上,其多元化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高途涵盖中小学素养教育、高中学习规划、大学生及成人学习业务、留学考试与留学咨询、图书出版等多个领域。这种多元化布局使其能够广泛覆盖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需求的用户群体,降低单一业务带来的风险。
产品方面,高途始终以优质师资为核心,不断迭代教学产品。从在线直播大班课、小班课到一对一课程,再到线下学习中心,多样化的课程形态满足了学习者的差异化需求。近年来,高途大力推进 AI 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在教研环节,利用 AI 分析大量学习数据,为编写更具针对性的教材和教案提供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借助 AI 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智能作业批改等功能,显著提升了学习效率和体验,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吸引了更多学生和家长选择高途的课程,进而推动收入增长。
战略层面,高途坚持有效增长,致力于建设更多有壁垒的自营获客渠道,促进运营效率与交付质量不断提升。公司加大对数字化营销的投入,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优化等手段,精准触达目标客户群体,降低获客成本。同时,优化内部运营流程,确保学生从报名到学习结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提高客户留存率和口碑传播效应。此外,高途坚定长期主义,加速构建教育科技赋能的价值闭环,持续推动 AI 技术与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深度融合。
而高途一直拥有充足的现金储备,约 35 亿元的现金储备有着多方面的战略用途。一方面,这是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 “稳定器”。教育行业受政策、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较大,充足的现金储备可以让高途在面临突发情况时,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业务调整和战略布局,不至于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另一方面,现金储备是业务拓展和创新的 “助推器”。高途可以利用这些资金加大在前沿教育科技的研发投资、开发新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并购优质教育资产、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手握 14 亿预收款,高途如何续写增长故事?
教育科技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 - 2024 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从 2573 亿元增长至 5449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0.8% ,预计到 2025 年将进一步增长至 6541 亿元 。智能教育市场同样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线教育、智能教育等细分领域需求旺盛。
从本次财报数据可以看出,高途的收入持续强劲增长,且递延收入余额的显著提升为其未来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在 “产品与服务” 双轮驱动、组织与人才协同发展、专注效率提升以及发展新兴技术等战略指引下,高途有望在教育科技赛道上持续领跑,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其发展前景值得市场期待。
来源:蓝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