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3日,卡塔尔多哈的国乒训练场外,一段“摸头杀”互动引发全网热议。视频中,主管教练邱贻可笑着对孙颖莎使出“摸头杀”,莎莎立刻“反击”,师徒俩打闹的画面既可爱又温馨。这一幕发生在紧张备战多哈世乒赛的间隙,邱贻可接受采访时坦言:“从球员到教练,责任更
2025年5月13日,卡塔尔多哈的国乒训练场外,一段“摸头杀”互动引发全网热议。视频中,主管教练邱贻可笑着对孙颖莎使出“摸头杀”,莎莎立刻“反击”,师徒俩打闹的画面既可爱又温馨。这一幕发生在紧张备战多哈世乒赛的间隙,邱贻可接受采访时坦言:“从球员到教练,责任更重了,要关注细节,更要有爱。”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这对师徒的互动向来是国乒队的“萌点担当”。此前,孙颖莎曾在比赛中撒娇拽着邱贻可的胳膊走路,邱贻可也总像“老父亲”一样耐心回应;赛场上,孙颖莎失误时会主动向教练解释,邱贻可则用点头和鼓励稳住她的情绪。正是这些日常的默契,让两人成为国乒队最受关注的师徒组合之一。
有人说,孙颖莎和邱贻可的相处模式“太不像传统师徒”——他们会斗嘴、会“告状”,甚至“互相嫌弃”,但正是这种真实,让他们的关系格外动人。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1. 从“不完美”到“互相成就”
2022年,刚成为孙颖莎主管教练的邱贻可压力巨大。莎莎虽天赋过人,但心理波动常影响关键比赛。一次2小时的深夜长谈,邱贻可没有讲技术,反而从思想层面剖析问题,让孙颖莎彻底打开心扉。此后,师徒俩的信任逐渐建立:孙颖莎在直播中“吐槽”邱贻可从不安慰自己,却转头将世乒赛奖牌挂在他脖子上;邱贻可嘴上严厉,却默默记住莎莎的每个习惯,连她赛前挑球的小动作都细心观察。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2. 细节里的“父女式”关怀
邱贻可对孙颖莎的照顾无微不至。机场里,他像保镖一样护着莎莎穿过人群;赛场上,他永远站在她回头就能看到的位置;就连莎莎自夸“撕球真棒”时,他也会笑着附和,给足情绪价值。而孙颖莎对教练的依赖同样直白——输球时,她会第一时间望向邱贻可;赢球后,她又像孩子一样冲他得意挑眉。这种双向奔赴的关怀,早已超越普通师徒。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3. 严师?慈父?他的答案只有三个字
面对外界对孙颖莎“还需磨练”的质疑,邱贻可始终坚定:“她才23岁,不必完美。” 这句话背后,是教练对弟子最深的理解与包容。他从不要求孙颖莎做“机器人”,而是允许她有情绪、有波动,甚至主动陪她“散装英语勇闯法国”,用接地气的方式缓解压力。这种“松弛感”教育,恰恰成就了孙颖莎赛场上杀伐果敢的王者风范。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孙颖莎与邱贻可的故事,没有苦情鸡汤,只有鲜活生动的乒乓人生。他们用“摸头杀”化解压力,用斗嘴增进默契,用细节里的温柔诠释“亦师亦友”的真谛。正如邱贻可所说:“运动员和教练,是彼此托底的人。”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多哈世乒赛在即,这段师徒情谊将再次经受考验。但无论结果如何,他们的互动早已证明:赛场上,金牌或许会迟到,但真诚与信任永远不会缺席。
你被孙颖莎和邱贻可的哪一刻感动过?是“摸头杀”反击,还是奖牌共享的瞬间?快来分享你心中的师徒名场面!
来源:麦子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