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把一件汗背心从头上褪了下来,她的一套乾净衫裤搭在床栏杆上,去取时,已经不在那里了。她叫了声「咦?」忽然听见门外噗嗤一笑。她吓得脸上一红一白,忙去抵住了门……
刚把一件汗背心从头上褪了下来,她的一套乾净衫裤搭在床栏杆上,去取时,已经不在那里了。她叫了声「咦?」忽然听见门外噗嗤一笑。她吓得脸上一红一白,忙去抵住了门……
金香很吃力的把两扇沉重的老式拉门双手推到墙里面去。门这边是客厅。墙上挂著些中国山水画,都给配了镜框子,那红木框子沉甸甸的压在轻描淡写的画面上,很不相称,如同薄纱旗袍上滚了极阔的黑边。那时候女太太们刚兴著用一种油漆描花,上面洒一层闪光的小珠子,也成为一种兰闺韵事。这里的太太就在自己鞋头画了花,沙发靠垫上也画了同样的花。然而这一点点女性的手触在这阴暗的大客厅里简直看不到什麼。
门那边,陈宝初陈宝馀兄弟俩在那里吃早饭。两人在他们姊夫家里住了一暑假,姊姊姊夫是太太老爷,他们便被称作大舅老爷二舅老爷,虽然都还是年纪很轻的大学生,宝初今年刚毕业。这一天,宝馀只管把熏鱼头肉骨头抛到桌子底下餵狗吃,宝初便道:「你不要去引那个狗了!把这地方糟蹋得这样子!」宝馀笑道:「你看这小家伙多有意思!」他见那丫头金香走了过来,越发高兴起来了,撕了一块油鸡逗得那狗直往桌子上蹦,笑道:「金香你看你看!」金香一眼瞥见宝初的脸色有点不快,便道:「哟!这狗得洗澡了!」一面又去拿扫帚畚箕,说道:「我来扫扫,是不能再给它吃了!」他一说,宝馀就歇了手,讪讪的自去吃粥。
金香扫了地,又去捉狗,说:「去洗澡去。」这狗是个黑白花的叭儿狗,脸是白的,头上有些黑毛丝丝缕缕披下来,掩没了上半个脸,活像个小女孩子,瞪著大眼珠子在那前留海後面偷偷的看人。金香把狗抱在怀中,宝馀便凑上前去捞捞狗的下颔,笑道:「你看我们多美啊,前留海儿……还带著这眼神儿,就跟你一样,就苦脸上没搽胭脂。」金香抽身待走,却被宝馀一只手指钩住了狗的领圈。她道:「二舅老爷,你别瞎闹了。」宝馀道:「怎麼,你不搽胭脂的麼?」金香道:「谁搽胭脂呢?」然而她的确是非常红的「红颜」,前留海与浓睫毛有侵入眼睛的趋势,欺侮得一双眼睛总是水汪汪的。圆脸,细腰身,然而同时又是胖胖的。穿著套花布的短衫长裤,淡蓝布上乱堆著绿心的小白素馨花。她搭讪著就把狗抱走了,自言自语道:「狗几天不洗就要虼蚤多了!」宝馀赶在她後面失惊打怪的叫了声:「喏,真的,这麼多虼蚤!」金香倒给他吓了一跳,一回头,他便在她背上摸了一把,道:「喏,在这儿!在这儿!」金香恨道:「二舅老爷真是!」宝馀涎著脸笑道:「真是怎麼?真是好,是罢?」金香早走了,也没听见。
宝初先一直没做声。虽说自己的兄弟,究竟是异母的。两人同是庶出,宝初的母亲死得早,那时候宝馀的母亲还只有一个女儿,就把宝初拨给她,归她抚养了。後来又添了宝馀。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宝初,本来就是个静悄悄的人,今年这一夏天过下来,更沉郁了些,因为从读书到找事,就像是从做女儿到做媳妇,对於人世的艰难知道得更深了一些。今天他实在有点看不过去了,金香一走他就说宝馀:「二弟,你真是的,总这样子跟金香油嘴滑舌的———叫人看不起!让姊夫听见了,不大好。」宝馀笑道:「你怎麼啦?你总是看不得我跟金香说话,一来就这麼一篇大道理!」他回到桌子上,心不在焉的又捧起饭碗,用筷子把一碟子酱菜掏呀掏,戳呀戳的,兜底翻了个过。宝初道:「你这叫什麼话?你也不想,我们住在姊姊家,总得处处留神点!」宝馀道:「姊姊是我自己姊姊,给你这麼说著反而显得生分了!」宝初不言语了。
这里金香去到厨房里拎开水给狗洗澡,却见外老太太也在厨下,在那里调面粉。金香笑道:「老太太自己大清早起就在厨房里忙 ←?」金香还是从前那个太太的人,自从老爷娶了填房,她便成为阮公馆里的遗少了,她是个伶俐人,不免寸步留心,格外巴结些。阮太太的母亲本是老姨太太,只有金香一个人赶著她叫老太太。这老姨太太生得十分富泰,只因个子矮了些,总把头仰得高高的。一张整脸,原是整大块的一个,因为老是往下挂搭著,坠出了一些裂缝,成为单眼皮的小眼睛与没有嘴唇的嘴。她出身是北京的小家碧玉,义和团杀二毛子的时候她也曾经受过惊吓,家里被抢光了,把她卖到陈府,先做丫头,後来收了房。
几十年了,她还保留著一种北方小户人家的情味,如同《儿女英雄传》里的张大妈。张大妈一看天色不大好,就说:「咱们弄些什麼吃的,过阴天儿哪!」她也有同类的藉口,现在对金香就说:「我今天早上起来,嘴里发淡,想做点鸡汤面鱼儿吃!」她把调面的碗放到龙头底下加水,不料橡皮管子滑脱了,自来水拍啦拍啦乱溅,金香道:「哟,老太太溅了鞋上了!」老姨太无法看见自己脚上的鞋,因为肚子腆出来太远。金香疾忙蹲下身去为她揩擦了一番。
水开了,金香拎著一壶水挟著狗上楼去,不料她自己身上忽然痒起来了,脚背上,裤腰上,她慌了手脚,知道是狗身上的跳蚤,放下了狗,连忙去换衣裳。来到下房里,一间下房里横七竖八都是些床铺箱唬岒丛樘酱采先ィ蔷瓦z(注:网上资料如此)患无穷。她转念一想,便把那壶热水,给狗洗澡的,权且倒在红漆脚盆里,脱下的衣服都泡在水里。门虽然关著,她怕万一有人推门进来,便立在门背後。刚把一件汗背心从头上褪了下来,她的一套乾净衫裤搭在床栏杆上,去取时,已经不在那里了。她叫了声「咦?」忽然听见门外噗嗤一笑。她吓得脸上一红一白,忙去抵住了门,叫道:「嗳哟,二舅老爷———你把我的衣服还我!」宝馀道:「不要你叫我二舅老爷!」金香道:「你是二舅老爷吗,叫我叫什麼呢?谢谢你,先还了我再说罢!」宝馀胆子也小,就不敢使劲把门顶开再看她那麼一看,只说:「不行,你先好好的叫我一声再还你!」金香哀求道:「二舅老爷!请你还我!」宝馀道:「告诉你叫你别叫二舅老爷吗!」金香摆了一会,把声音一变,道:「你再不还我,我要嚷了!」宝馀笑道:「我知道你不敢嚷嚷!」金香赌气自把盆里的湿衣服捞出来绞乾了,胡乱穿在身上。
宝馀究竟年轻,其实他也和她一样的面红耳赤,心惊肉跳的。当下也就走开了,一路嘟囔著:「我倒看你怎麼嚷嚷!」正遇见宝初迎面走来,宝初见他那神魂颠倒的样子,因问:「你这是干吗?」一眼看见他手里的衣服,就认得了,道:「这不是金香的衣裳吗?」宝馀还有点梦梦糊糊的,带著迷惘的微笑,道:「可不是!谁叫她强———她不好好叫我一声我真不还她呢!」宝初劈手夺过衣服,道:「你越闹越不成话了!」宝馀如梦方醒,略有点诧异,睁大了眼睛,只说了声「喝!」便扬长而去。
宝初敲敲门,道:「金香!」金香听得出他的声音,便把门开了,她两只手努力牵著扯著,不给那衣服黏在身上。宝初道:「怎麼啦?湿的衣裳怎麼能穿?」金香满面绯红,接过一叠衣服,低声道:「正要换,二舅老爷把我抢走了。」她那声音本就是像哭哑了嗓子似的那一种「澄沙」喉咙,声音一低,更使人心里起一阵凄迷的荡漾。宝初没说什麼,就走了。阮太太一醒就揿铃叫人。老姨太照例来到女儿床前觐见,阮太太照例沉著脸冷冷的叫一声「妈」。阮太太面色苍白,长长的脸,上面剖开两只炯炯的大眼睛。她是一个无戏可演的繁漪,彷佛《雷雨》里的雨始终没有下来。
老姨太道:「今天怎麼醒得这麼早?」阮太太道:「还说呢!早上想睡一会儿总不行,刚才金香也不知跟谁在那里囎(网上资料如此)抓的?」抢了金香的衣服那件事情老姨太也略有风闻,她只「嗯……啊……」的应了一声,没敢答应。这时候伺候老姨太的荣妈给她送了牙签进来。她慢慢的剔牙,一只手恢欤辏泛驼l(网上资料如此)在耳语似的,带著秘密的眼色。阮太太顿时起了疑心,问道:「她到底是跟谁在那儿闹呀?」老姨太道:「我刚才在楼底下做面鱼儿吃,倒没听见呀!」阮太太便道:「荣妈你去给我把金香叫来!」一面说,一面坐起身来,趿上拖鞋。把金香叫了来大骂,金香先没则声,後来越骂越厉害,道:「你这丫头一定是在那里作嫁了!———你到底在那里嚷嚷什麼?」金香哭道:「哪儿?是二舅老爷。……」阮太太越发著恼,不但恼她的兄弟跟底下人胡闹,偏这麼不争气,偏去想她丈夫的前妻的丫头———而且给人说一句现成话:他本是丫头养的,「贱种」———连她都骂在里头!她有苦说不出,只索喝道:「你这个死丫头!自己那样疯,还要说二舅老爷!你就少给我惹惹他们罢!下回你再敢招惹舅老爷们,我马上把你赶出去!」金香哭得呜呜的,还在那里分辩,被老姨太做好做歹把她推了出去,说道:「得了得了,去吧,下回少跟舅老爷们说话,下回别理他们!」
阮太太气得心口疼,点了根香烟倚在床上吸著,说道:「我倒要问问二弟看,是怎麼回事!」老姨太道:「宝馀出去了,他们哥俩刚拿著游泳衣说是到虹口游泳去了。」阮太太一只脚踏在床上穿丝袜。她因为瘦,穿袜子再也拉不挺,袜统管永远嫌太肥了,那深色丝袜皱出一抹一抹的水墨痕。她蹙著眉道:「妈,你也应该管管他们了!我也觉得来著,二弟有时候也是爱说废话!」老姨太怯怯的咳嗽了一声,叹道:「嗳!他一年到头用功念书,回来说两句笑话都不让他说呀?不太憋闷了麼?」阮太太怒道:「妈就是这样!你不说我跟他说!」老姨太深恐她措词太严厉,忙道:「得了得了,你也别生气了,我回头跟他说得了!」
老姨太怕女儿,怕儿子,也怕荣妈。荣妈是个大家风范的女仆,高个子,腰板挺得毕直,因为是旗人;一张忠心耿耿的长脸,像个棕色的马。老姨太做了她的主人,一辈子於心有愧。那天荣妈背地里和老姨太说:「刚才姑奶奶告诉我,叫我给这金香找人家儿。」老姨太道:「她认真要想把她给了?我们姑奶奶也是——刚过门,把他们那边的老人全开发了。等会让人家说,连个丫头也容不住!」荣妈道:「可不是吗!——还说呢!这丫头,给人家,人家也不敢要。人都知道她跟少爷们疯疯傻傻的。老姨太,你也是得说说二少爷———跟金香那麼拉拉扯扯,叫人看著也是不像样子!您不想,自从老太爷过世,那麼些年,该多苦呢!好容易这时候靠著姑老爷,就是我们少爷们,也全仗著姑老爷照应他们。将来也还得仗著姑老爷照应他们。这样子要让姑老爷知道了。他准不乐意!」荣妈所说著,老姨太就得受著。她连连点头,一摆手道:「你别罗嗦了,我知道,我回头是要跟他说的!」
宝初宝馀一直到晚饭後方可回来。他们姊夫也有应酬,出去了。阮太太老姨太都在阳台上乘凉。宝馀洗了个澡上楼来,穿堂里静悄悄黑魃魃的,下房里却有灯。他心里想可会是金香一个人在里面。若是别人,他就说是要拖鞋便了。当下把门一推,原来金香因为看见宝初回来了,她操作了一天,满脸油汗,见不得人,偷空便去拿一块冷毛巾擦了把脸,又把她的棉花胭脂打潮了一角,揉了些在手掌心上,正待拍到脸上去。她在黯淡的灯光下伛偻著对准窗台上的一面小镜子,镜子两只脚站不稳,老是要分开成为一字式,虽然用根细绳子拴了,还是有点一溜一溜的。她又退後一步,刚把她的脸全部嵌在那鹅蛋形的镜子里,忽然被宝馀在後面抓住她两只手,轻轻的笑道:「这可给我捉到了!你还赖,说是不搽胭脂吗?」金香手掌心上红红的,两颊却是异常的白,这时候更显得惨白了。她也不做声,只是挣扎著,宝馀的衬衫上早著了嫣红的一大块。宝馀哪里顾得到那些,只看见她手臂上勒著根发丝一般细的暗紫赛璐珞镯子,雪白滚圆的胳膊彷佛截掉一段又安上去了,有一种魅丽的感觉,彷佛《聊斋》里的。宝馀伏在她臂弯里一阵嗅,被她拚命一推,跌到了一个老妈子的床上去,铺板都差一点打翻了,他一只白皮鞋带子没系好,咕咚一声滑落到地下去。接著便听见有一个李妈在外面叫道:「金香,你去把澡盆洗一洗,大舅老爷要洗澡呢!」一语未完,把门一开,却万万想不到屋里是这个情形。宝馀连忙爬起来穿鞋,金香低著头立刻跑了出去,前留海蓬蓬松松全部扫到两边去了。
面临阳台的起坐间里开著无线电,正播送著话剧化的《王熙凤大闹甯国府》。灯光明亮的房间里热热闹闹满是无线电人物的声音,人却被撵到外面的黑暗里去了。里面外面各讲各的。宝初陪著阮太太老姨太坐在那老式大洋房的阳台上。那栏杆,每一根石柱上顶著个和尚头似的石球,完全像武侠小说里那种飞檐走壁的和尚阴森森凝立著的黑影。每次见到总有点感到突兀。究竟不是自己的家,这奇异的地方。在这里听著街上的汽车喇叭声也显得非常飘渺,恍如隔世。荣妈拿了把芭蕉扇来要宝初给她写个「荣」字在上面,然後她就著门口的灯光,用蚊烟香一点一点烙出这个字来.
宝初向阮太太说道:「刚才我们碰见阎小姐同她母亲。她母亲非常热络,一定叫我们明天上她家去吃饭。」阎小姐和他们是先後同学,她毕业以来,参与了好几种社会福利事业,兼管接送外宾,逐日在飞机场献花,等於生活在中国的边疆上,非常出头露面。她生著乌黑的眼珠子,上小下大的粉团脸,脸的四周彷佛没剪齐,有点荷叶边式。见了人总是热烈而又庄重地拉手,谈上几分钟,然後又握手道别。
老姨太在旁说道:「可就是那个———那个阎小姐?说起来我们还有点亲戚呢!」阮太太道:「是谁家?」老姨太道:「喏,是那个阎裕衡的女儿。」阮太太道:「哦,我听见说阎裕衡新近进了外交部了呀!」她顿了一顿,接上去便道:「那个阎太太别是对你们有意思呢?」宝初微笑道:「不见得吧?」他已经在那里懊悔提起这件事,一只手搁在藤椅扶手上,只管把那上面的藤条一圈一圈的拆下来。老姨太道:「小姐多少岁了?」阮太太对於小姐的岁数并不感到兴趣,只说:「要给阎裕衡做女婿,要出去做事,有阎裕衡这样的丈人给荐荐,那还不容易麼?靠你姊夫好了———给托了一暑假也没找到事,结果还是塞在自己徐州分行里。」老姨太却又担忧起来,同宝初道:「哎,真的,那事是你去就,是罢?」阮太太道:「还是让他去好。二弟他那个孩子脾气,离开家哪行?」老姨太听了,方才放心。又道:「那这个阎家小姐……」宝初忙介面道:「那阎小姐要给二弟倒挺合适的,不知二弟的意思怎麼样?」阮太太笑道:「那你呢?你也得自己留神点了,现在人都讲究自由恋爱了,单靠人介绍是不行的!」宝初笑道:「我想,对於这婚姻的事,现在真还谈不到了,我总想等我对於事业上有点成就才能讲这一点。」
正说著,宝馀来了。宝初便笑道:「你来正好,妈要给你讨媳妇儿呢!」阮太太道:「刚才你大哥说有一个阎小姐,我说挺好的———那样的人家哪儿找去?」宝馀才坐下来又站了起来,走到栏杆边朝外望著,淡笑了一声道:「啊,那阎小姐!满脸像要做外交官太太那样子———我不要,我够不上!」老姨太发急道:「你这叫什麼话呢?你爸爸当时不是保加利亚国的第一任公使馆的一等秘书,你还是养在保加利亚国呢!」宝馀并不答理,迳自走到屋里去拨无线电。阮太太跟了进来,冷眼看著他,半晌方道:「哼!你洗了澡没换衣服啊?」宝馀茫然道:「换了。」阮太太指著他领口上一大块胭脂迹子,冷笑道:「才换了衣服这儿衬了什麼?」宝馀低下头去看看自己,不禁紫涨了脸,马上一溜烟跑了。
李妈来请宝初去洗澡。老姨太向来只有和佣人们在一起话最多,这时候恰又引起了谈兴,因把她生命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叙述与李妈听。宝初宝馀的父亲放洋到保加利亚,就是带了她去的。她摇著扇子道:「嗐!我那时候才十七岁!坐的那个船,那才大呢!是德国船,上上下下什麼都是德国人,连西崽也是德国人,那伺候的真好!——我那不是年轻火气重,其实人家也不是有意的:上船的时候有一个西崽抢著来搀我,我可不好意思叫他搀,不知怎麼一来他整个的撞了我怀里了,我摔起来给他一个嘴巴子,差点儿把人家打掉了海里去了!那公使馆里房子讲究著呢,开跳舞会,那舞厅真不像现在上海这些——又高又大,连那顶上都有一排玻璃窗,我带著老妈子们趴在视窗往下看——那时候就是不开通:看见男男女女搂之抱之的,都臊死了!其实那赛金花不也就是跟他们那麼混混!我们就没她那麼脸皮厚!——不过那也不行,就是我肯去我们老爷也不让去。那时候到底年轻,记性好,还学法文呢,把字母全记住了——」当即悠悠的背诵起来,声音略有点幽默冷:「啊,倍,赛,呔……」
阮太太回到阳台上来,盘问李妈二舅老爷刚才可是跟金香在一起。宝馀自己心虚,换了衬衫之後一直没出来乘凉,阮太太後来差人去请二舅老爷吃西瓜,他只得来了。阮太太若无其事,先谈著一些别的,忽然和颜悦色的问道:「你们明天到阎家去是吃晚饭还是吃中饭啊?」宝馀道:「我不高兴去。」老姨太道:「为什麼呢?人家好好的请你们嚜!」
宝馀噘著嘴道:「我不高兴去嚜!等会废话又多了!」阮太太道:「你就是这麼没长进!人家好好的小姐你就挑精拣肥的,成天的跟丫头们打打闹闹,我的脸都给你丢尽了!」宝馀道:「姊姊就是这样!我说我不愿意上阎家去又惹出你这一套来!」阮太太冷笑道:「你还当我不知道呢!你以为我不看见就不知道啦?两个人揪著在床上打,给人家说的成什麼话?刚才你衬衫上衬的什麼,你自己心里该明白!你姊夫要是知道了不是连我都要看不起了!」老姨太忙道:「姊姊说的都是好话,你明天去吃顿饭又怕什麼呢?」宝馀无奈,紧蹙双眉道:「好好好,我去我去就得了!」
次日,他独自到阎家去赴宴,宝初就没去。那天晚上阮太太夫妇与老姨太都围著无线电听舞台上马连良的转播。宝初不懂戏,听了一会,便下楼来到自己的房间里,没想到有人在里面。他和宝馀的两张床都推到屋角里去了,桌椅也挪开了,腾出一块空地来,金香蹲在地下钉被。通客厅的两扇高大的栗色的门暗沉沉的拉上了,如同一面墙。地下铺著的一床被面,是玫瑰色的绨,在灯光下闪出两朵极大的荷花,像个五尺见方的红豔的池塘,微微有些红浪。金香赤著脚踏在上面,那境界简直不知道是天上人间。
宝初呆了一呆,金香一抬头看见了他,微笑著,连忙就站起身来,她有一双圆口布鞋放在旁边地板上,她穿上了鞋,走去把窗台上晾著的几张市民证防疫证拿给他看,皱著眉笑道:「大舅老爷,这是在你衣服口袋里的,我洗的时候没看见,连衣裳给扔了水里了!这一张是电车月季票罢?」
金香却又有点不好意思,道:「我也一半是猜的。」宝初低声道:「你真聪明。」金香道:「从前我们太太有时候一高兴,也教我认两个字 ———闹著玩儿。」她自谦地一笑,却有一种悲凉的意味。她把那张月季票按在窗台上慢慢的抹平了,道:「这上头小照都掉下来了———」宝初把那一叠文件拿在手里翻著,并没有照片夹在里面。那一张半边脸上打了个蓝色印戳子的二寸照片,是不是给她留了下来呢?她继续说道:「字也糊涂了。我给你晒乾还能用罢?」宝初道:「不要紧,反正我也不要用了,我後天就走了。」金香不禁怔住了,轻轻的道:「你走?你上哪儿去呀?」宝初道:「姊夫给我在徐州的银行里找了个事。」金香沉默了一会,倒淡淡的一笑道:「呵,怪不得呢,太太叫我给你钉被,我想这热天要棉被干吗?」
说著,她就又去钉被,这回没脱鞋,双膝跪在那玫瑰红的被面上。宝初不由主的也跟过来,也在她旁边跪下了,彷佛在红毡上。金香别过头去望了望房门口,轻轻道:「你快起来,快起来!」他把她的手握住了,她便低下头去,凑到她缚在腕上的一条手绢子上拭泪。是红泪,因为她脸上的胭脂的缘故。宝初到底听了她的话,起来了,只在一边徘徊著,半晌方道:「我想……将来等我……事情做得好一点的时候,我我……我想法子……那时候……」金香哭道:「那怎麼行呢?」
其实宝初话一说出了口听著便也觉得不像会是真的,可是仍旧嘴硬,道:「有什麼不行呢?我是说,等我能自主了……你等著我,好麼?你答应我。」金香摇摇头,极力的收了泪,脸色在两块胭脂底下青得像个青苹果。她又摇了摇头,道:「不是我不肯答应你,我知道不成呀!——哟,你看我糊里糊涂,那麼大一根针给我戳了哪儿去了?」越是心慌越找不到,她把棉被一处处捏过来,道:「可别扎了棉花里头去了,那可危险!」宝初便也蹲下身来帮著她找,两人把一床被掀来掀去半天也没找到。「就让这根针给扎死了也好,也一点都不介意」,他心里未免有这样的意念。
然而临走那天她觑空又同他说了一声:「针找到了。」别在她胸前的布衫上。意思他可以放心了,他听了反而有点失望,感到更深一层的空拒。可是,不都怪他自己麼?他也很知道她为什麼回得他那麼坚决———只是因为他不够坚决的缘故。
坐在黄包车上,扶著个行李卷,膝下压著个箱子,他腾出一只手来伸到裤袋里去,看有没有零碎票子付车钱。一摸,却意外地摸出一只白缎子糊的小夹子,打开来,里头两面都镶著玻璃纸罩子,他的市民证防疫证都给装在里面。那白缎子大概是一双鞋面的零头,缎子的夹层下还生出短短一截黄纸绊带。设想得非常精细,大约她认为给男人随身携带的东西没有比这更为大方得体的了,可是看上去实在有一点寒酸可笑。也不大合用,与市民证刚刚一样大,尺寸过於准确了,就嫌太小,宝初在火车站上把那些证书拿出来应用过一次之後就没有再筒进去了,因为太麻烦。但总是把它放在手边,混在信纸信封之类的东西一起。那市民证套子隔一个时期便又在那乱七八糟的抽屉中出现一次,被他无意中翻了出来,一看见,心里就是一阵凄惨。然而怎麼著也不忍心丢掉它。这样总有两三年,後来还是想了一个很曲折的办法把它送走了。有一次他在图书馆里借了本小说看,非常厚的一本,因为不大通俗,有两页都没有剪开。他把那市民证套子夹在後半本感伤的高潮那一页,把书还到架子上。如果有人喜欢这本书,想必总是比较能够懂得的人。看到这一页的时候的心境,应当是很多怅触的。看见有这样的一个小物件夹在书里,或者会推想到里面的情由也说不定。至少……让人家去摔掉它罢!当时他认为自己这件事做得非常巧妙,过後便觉得十分无聊可笑了。
他渐入中年,终於也结了婚。金香是早已嫁了。姊姊姊夫对於宝初这个太太也还赞成,可是为了一桩小事到底还是把姊姊给得罪了。姊姊向来有一个毛病,喜欢托人捎带物件,而且范围很广,不像一般的太太们限於从香港带丝袜呢绒。她虽然终日在家不过躺躺靠靠,总想把普天下的人支使得溜转。她一直常叫宝初从徐州带东西来,已经不大满意他了,说他不会做事。他结婚之後她一定要荐一个老妈子给他带去。宝初觉得很不值得这麼许多麻烦,他太太呢,也怕是非,不愿意让一个亲戚那边的人窥见他们家庭生活的一切琐屑,省一点,费一点,都叫人议论。那老妈子其实也不怎麼想去,因为听说内地住家要挑水的。然而阮太太全都怪在宝初身上,十分不乐。宝初那时候在徐州分行里做到会计科主任的位置,就再也升不上去了。他早就应当知道他这样的人是一辈子也阔不起来的。
有一年放春假,他单身一个人到上海来看牙齿,有两只牙齿蛀坏了需要拔。宝馀和阎小姐结了婚以後,阎小姐不大看得起老姨太,因此老姨太至今还住在女儿家里。宝初来探看了老姨太两次,然而他还是宁可另外耽搁在一个朋友那里。老姨太新装了一副假牙,宝初去找的就是和她同一个牙医生。牙医生住在一个公寓里,要乘电梯上去。这一天他去,已经有一个小大姐抱著一只狗立在电梯里。宝初不由得多看了她两眼,比当初的金香还要年纪小些,不过十五六岁:一双倒挂瓜子眼,一脸惫赖的神气。照规矩仆役不可乘电梯,那开电梯的便向她蹙额叱道:「去去去!」那小大姐并不答言,只发出一股狗的气味。这时候正有一群娘姨大姐买了菜回来,嘻嘻哈哈乘机一拥而入,开电梯的虽然咕哝著,也就顺便把她们带了上去了。人声嘈杂,宝初彷佛听见人唤了声「金香」,他震了一震,简直疑心是他自己自言自语,叫出声来了。挤得密密层层的,实在无法看见,又不便过分的伸头探脑。但是回想到刚才那些人走进电梯,彷佛就是很普通的一群娘姨大姐,并没有哪一个与众不同的。可见如果是她,也已经变了许多了,沉到茫茫的人海里去,不可辨认了。那麼,不看见也罢。电梯门上挖出个小圆窗户,窗上镶著一枝铁梗子的花。只一瞥,便隐没了。再上一层楼,黑暗中又现出一个窗洞,一枝花的黑影斜贯一轮明月。一明,一暗;一明,一暗。电梯在三楼停了,又在四楼停了,里面的人陆续出空,剩下的看来看去没有一个可以是金香的。他离开上海前一天又到姊姊家去了一次。那天晚上宝馀的太太也在那里,她和从前做阎小姐的时候并没有什麼两样,只是更觉得体态松腴,更像个雪人了。雪白的脸上嵌著两颗乌黑的眼核,腮上淡淡的抹红了两块。应酬起人来依旧是那麼庄重而又活泼。宝初看看她,觉得也还不差,和他自己的太太一样,都是好像做了一辈子太太的人。至於当初为什麼要娶她们为妻,或是不要娶她们为妻,现在来都也无法追究了。
他有点惘惘的,但是忽然一注意,听见阮太太说要添一个佣人,老姨太道:「真的,你不会叫那个金香来?她做事倒挺好的。」老姨太一直对金香很有好感,因为「那孩子嘴甜。」阮太太酸溜溜的道:「她不是嫁的挺好吗?做老板娘了!」老姨太道:「哪儿?我那天去看牙,看见她的呀!托我给找事;她就在牙医生下头有一家子,说那人家人多,挺苦的。说她那男人待她不好,也不给她钱,她赌气出来做事了,还有两个孩子要她养活。」阎小姐含笑问道:「是不是就是从前爱上了宝馀的那个金香?」
宝初只听到这一句为止。他心里一阵难过———这世界上的事原来都是这样不分是非黑白的吗?他去站在窗户跟前,背灯立著,背後那里女人的笑语啁啾一时都显得朦胧了,倒是街上过路的一个盲人的磬声,一声一声,听得非常清楚。听著,彷佛这夜是更黑,也更深了。
张爱玲《郁金香》出土记
陈子善
一
二〇〇五年九月十日,中午,北京。我刚刚在琉璃厂参加完中国书店主办的“2005中国古旧书业发展研讨会”,与吴兴文、陆昕、谢其章、赵国忠等藏书界友人在一家普通的小锅贴店里欢聚。觥筹交错、海阔天空之时,我的手机突然响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前副馆长、研究“海派文学”的权威、我多年的好友吴福辉教授来电说,晚上请我吃饭,有“要事”相商。本来我当晚已另有约,但吴兄表示此事颇为紧要,一定要我推掉前约,还叮嘱千万不能邀请他人。听他的语气如此坚决,不由分说,我想此事大概真的非同小可,于是只得答应他。
我是九月七日上午飞抵京城的,此行主要目的是为了参加拙编张爱玲佚文集《沉香》大陆出版宣传活动,当天下午在天津人民出版社、北京“新经典文化”公司和台北皇冠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沉香》发布会上,吴兄、京城名散文家止庵兄和我都是嘉宾。我们刚见面没两天,吴兄又有什么“要事”如此紧急,如此神秘兮兮?那天下午我先到海王邨旧书集市,再到乔迁新址不久,小有名气的布衣书局,边访书边琢磨,却总是琢磨不透。
傍晚拎了一大包旧书回到宾馆,休息片刻,七时左右,吴兄如约而至,同来的还有他的高足李楠博士。这位女博士研究的课题新颖而别致,是一九四九年以前上海的小报。所谓“小报”,指的是相对于对开大报而言的四开小型报纸。“小报”与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此前都一直无人问津,因此这是一项填补空白的颇有意义的工作。李楠的博士论文《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一种综合的文化、文学考察》大获好评,即将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三年前她来上海为博士论文搜集资料时,我还接待过她并提供过一孔之见。
三人坐定之后,吴兄问先吃饭还是先谈正事,我答曰时间尚早,还是谈事要紧。没想到吴兄笑嘻嘻递过一叠影印件,要求我鉴定一下真伪。我开始有点迷惑不解,待到打开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影印件共十六页,每页左下方都有一栏六七百字的连载小说,题为“郁金香”,作者则署“张爱玲著”。吴兄和李楠告诉我,这是从当时上海的一种小报《小日报》上影印下来的,连载时间是一九四七年五月十六日至五月三十一日。我注意到影印件上首日刊登的《郁金香》标题和作者名字都是铅印,但从第二天起,连载《郁金香》标题和作者名字都改为毛笔书写,字迹遒劲有力,颇为醒目。联系到《小日报》同一版面上海上书画大家吴湖帆为包天笑连载小说所书篇名和作者名,笔迹十分相像,很可能“郁金香张爱玲著”也出自吴湖帆之手,但因无落款,未敢确认。
我再迟钝,也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重要发现,难怪吴兄要那么郑重其事。在张爱玲逝世十周年纪念之际,继电影剧本《不了情》发掘整理之后,继《沉香》出版之后,张爱玲的一篇从不为人所知的小说《郁金香》又出土了,对海内外广大“张迷”而言,无疑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一件令人兴奋的喜事。
二
《郁金香》是李楠博士发现的。为撰写博士论文,她当时在上海图书馆查阅了数百种上海小报,于无意中见到了《小日报》连载的《郁金香》,真可谓“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但她的博士论文并未提及这篇佚作,因为她的导师吴兄认为以张爱玲的名气和成就,要确定她也在小报上发表作品,必须从容甄别,不能贸然从事。吴兄的慎重无疑是对的,显示了学者的慎重和谨严。直到李楠博士论文大功告成,重返上海取得了《郁金香》影印件,又适值张爱玲逝世十周年和诞辰八十五周年,师徒俩才最后决定在充分考证的基础上,把《郁金香》公之于世。
其实,以吴兄研究“海派文化”多年,对张爱玲其人其文颇有会心的学术经历,完全能够对《郁金香》的真实性作出正确的判断。承他看重,一定要我也参与其事,我自然乐于从命。我们当即商定各自从不同角度撰写考证文章,与《郁金香》一起交大陆有影响力的报刊发表。此时已近晚上九时了,不免饥肠辘辘,吴兄和李楠请我到附近的“翠花楼”小酌。这是老舍先生健在时最爱去的京城饭店,我们品尝了老舍爱吃的“乌鱼蛋汤”、“干炸丸子”和“糟溜三白”,饭桌上的话题仍围绕着张爱玲和《郁金香》。饭后又在吴兄引领下到丰富胡同老舍故居门前转了一圈,回到旅馆已是十一时半,天津《假日100天》杂志的“张迷”记者还等着我谈《沉香》呢。
等到记者告辞,我漏夜细读吴兄借我的《郁金香》影印件,读毕已是次日即九月十一日凌晨二时了,越发确信这篇凄婉动人的现代都市爱情小说出自张爱玲之手。这天上午我与吴兄和李楠到华侨大厦出席中国华侨出版社为纪念张爱玲逝世十周年主办的“张爱玲与本土文化”学术座谈会。以出版海外华人作品为己任的中国华侨出版社在华侨大厦纪念一位在海内外有深远影响的华人作家,是势所必至,理所当然。在会上见到许多旧雨新知,听到不少妙言高论。按照事先与吴兄的约定,发现《郁金香》暂时秘而不宣,他们要给海内外广大“张迷”一个意外的惊喜。但我在发言中透露了一句“张爱玲的佚作仍有发掘的空间”,那天的与会者事后应能回味出我的弦外之音。
对我而言,九月十一日下午真是紧张万分。中午赶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早就约定的朱金顺教授七十寿辰欢聚,饭后再赶回旅馆与先已抵达那里的吴兄和李楠会合,一方面协助吴兄校勘《郁金香》,因小说中有不少北方和上海方言,必须反复斟酌取舍,来不得半点疏忽;另一方面赶写我的考辨文字,因我当晚就要乘车返沪,必须赶在离京前交出此稿。手头又无参考资料,只能搜索枯肠,闭门造车,至下午四时才勉强完成《喜见〈郁金香〉出土》。
差不多与此同时,北京《中华读书报》的资深编辑祝晓风兄也如约而至了。
三
《郁金香》交大陆哪家有影响力的刊物披露呢?吴福辉师徒和我颇费踌躇。我最先属意《万象》月刊,因为张爱玲当年就是《万象》的撰稿人。遗憾的是《万象》十月号已编竣发稿,来不及抽换了。李楠则倾向于交北京《中华读书报》刊登,因为该报是大陆知识阶层经常阅读的报纸,覆盖面广,她又是该报的特约记者。不料《中华读书报》对能否破例以整版篇幅发表小说犹豫不决。于是我再建议交上海的新兴媒体《东方早报》,张爱玲是在上海走红的,《郁金香》本来就是在上海发表的,在上海重刊也合情合理。然而,就在《东方早报》当机立断决定的那一刻,《中华读书报》也改变主意,愿意独家全文刊出《郁金香》,南北两大媒体展开了《郁金香》“首发权”的争夺战,以致吴兄对我大发感慨,我们学者夹在当中真是左右为难。看来“祖师奶奶”魅力实在太大,才如此受媒体的追捧,如果换成另一位作家,发现一二篇佚文也不至媒体这样急吼吼地你争我夺。
我在离京赴沪的隆隆火车声中给策划出版张爱玲佚文集《沉香》的北京“新经典文化”公司的季君打电话通报《郁金香》的发现,季君在高兴之余提醒说台湾“皇冠”拥有张爱玲作品的版权,如果全文重刊《郁金香》,应征得“皇冠”的授权。是啊,好事多磨,好事应该办好,应该妥善处理。但如经此周折,《郁金香》的重刊恐怕又要拖上好几天了,这边厢《中华读书报》和《东方早报》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与吴兄和《中华读书报》祝晓风兄反复磋商后,决定采用折衷方案,发表《郁金香》的“节选”,具体而言是小说的前半部分梗概和后半部分全文,这样有关各方可以皆大欢喜。只是吴兄要加倍辛苦了,小说前半部分摘要的重要工作又历史性地落在他的身上。
《中华读书报》和《东方早报》争夺的结果是前者在九月十四日以《张爱玲小说佚文〈郁金香〉惊现于世》为题刊出专题报导,并以整版篇幅发表《郁金香》(节选)、吴兄和李楠合作的《无心插柳柳成荫--〈郁金香〉发现始末》和拙作《喜见〈郁金香〉出土》。后者提前一步,在九月十三日刊登了《郁金香》预告,在九月十四日发表了《尘封五十八年张爱玲佚作再度面世》的报导,但是晚了一天,在九月十五日刊出《郁金香》(节选),吴、李《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节选和拙作,这在客观上形成了南北呼应、交相辉映的局面。张爱玲这篇埋没半个多世纪的佚作小说终于由此而重见天日。
事后“皇冠”对有关各方的合作表示感谢,并正式授权《上海文学》、香港《明报》并在台湾《皇冠》月刊分别发表《郁金香》全文,李欧梵、刘绍铭、高全之等海外“张学”专家也纷纷撰文品评,一时间好不热闹。本来,随着《郁金香》的出土,随着《沉香》的问世,十月下旬为纪念张爱玲逝世十周年而在上海举行的“张爱玲与上海:国族、城市、性别与战争”国际学术研讨会又多了进一步探讨的绝好话题,可惜研讨会没能如期举行。然而,对《郁金香》和张爱玲的研究仍会继续,仍会不断地深入,却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来源:原鄉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