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黄平县苗岭河畔的中医医院里,总有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白大褂口袋里装着诊疗笔记,胸前的听诊器随步伐轻晃,用温和的四川口音耐心解答患者的每一个疑问。他是陈锐,一位从四川巴中走来的医学硕士,用三年时间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健康守门人”的
距黔东南州第十一届运动会暨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还有 86 天
在黄平县苗岭河畔的中医医院里,总有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白大褂口袋里装着诊疗笔记,胸前的听诊器随步伐轻晃,用温和的四川口音耐心解答患者的每一个疑问。他是陈锐,一位从四川巴中走来的医学硕士,用三年时间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健康守门人”的誓言在平凡岗位上熠熠生辉。
深耕细作:用技术突破回应民生期待
2022年8月,陈锐从贵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来到黄平县中医医院内三科(肾病、内分泌、风湿病科)。作为医院唯一的研究生,他很快发现了制约当地医疗发展的痛点:内分泌和肾内科领域技术空白较多,复杂手术无法开展,许多患者不得不辗转几十公里外的三甲医院,既增加经济负担又延误治疗。
记得一位糖尿病患者因足部溃疡感染昏迷入院,当时我们连基本的创面修复技术都不成熟。陈锐回忆起初到科室的场景,语气中仍带着紧迫感。为了改变现状,他开启了技术攻坚模式:白天泡在病房观察病例,晚上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向导师 —— 北京市优秀名中医张华东教授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宗旸教授请教。
2023年12月,陈锐主刀完成县域首例B超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填补了县域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的空白。手术成功当天,科室护士们围在患者床前,看着监测仪上稳定的血流数据,激动不已。此后两年,他带领团队相继开展半永久导管置入术、超声引导下疑难动静内瘘穿刺术、超声水刀清创系统辅助治疗糖尿病足部皮肤溃疡、动态血糖监测、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多项院级或县级新技术,填补医院乃至县域相关医疗技术空白,使糖尿病足病患者住院周期明显缩短,慢性肾病患者转诊率大幅下降。
在科研领域,陈锐同样成果斐然。他主持的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养生气功八段锦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疲劳症状的临床疗效研究,将传统医学与现代诊疗结合,开发出特色治疗方案,进而使我院的学术地位及学术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医者仁心:用细致服务温暖患者心田
“陈医生,多亏你让我少跑了那么多路!”一位老年患者的感激,道出了陈锐日常工作的缩影。在内三科,老年患者占比超过 60%,许多人对诊疗流程不熟悉,沟通和就医都存在困难。作为来自四川的一名医生,陈锐虽无方言基础,但他用耐心和细心搭建起医患信任的桥梁。遇到听力下降的老年患者,他会凑近耳边重复讲解病情;看到行动不便的患者,他主动帮忙推轮椅、办手续;为了方便患者咨询,他将个人联系方式留给每一位需要的病人,无论早晚都及时回复。有次凌晨两点,一位患者家属发来消息说老人突然胸闷,他指导他们先进行应急处理,直到救护车到达才放下心来。这样的深夜沟通,对陈锐来说已是常态。
在诊疗过程中,陈锐始终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次,一位糖尿病患者因经济压力不愿住院治疗,他悄悄为患者申请了医疗救助,并联系营养师制定了在家就能执行的饮食方案。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他常说,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治疗才更有温度。
育才筑梦:用人才培养夯实发展根基
基层医疗要长远发展,必须有一支带不走的队伍。陈锐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上任后便着手推行阶梯式培养计划。针对年轻医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他每周组织案例复盘会,选取典型病例进行全流程分析;为提升手术技能,他建立一对一跟台制度,从血管解剖讲解到缝合手法示范,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在他的指导下,科室大部分医生从不敢独立操作到能熟练完成动静脉内瘘手术,同时陈锐通过指导科室人员参与科研项目,从数据收集到论文撰写全程学习,最终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文章。“陈主任总说,医学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科室吴医生感慨地说。
为了提升科室整体科研水平,陈锐牵头与上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机制,邀请专家来院开展讲座、指导课题申报。在他的带领下,科室成功申报全院第一项省级科研项目,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3篇获行业优秀论文奖。
数据背后的民生答卷
三年来,陈锐用行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内三科年门诊量从6000余人次增长至10000余人次,患者满意度从72%提升至95%;患者因不外转至上级医院而在本县域内可得到有效治疗,费用节省30%。另外,开展的新技术项目使科室业务增长约80%,培养出多名技术骨干,科室综合实力稳居县域前列。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患者重获健康的笑脸。曾因尿毒症绝望的患者如今能正常生活,曾辗转多地的糖尿病足患者保住了肢体,更多慢性病患者通过规范管理提高了生活质量。“看到患者康复时的笑容,就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陈锐说。
清晨七点,陈锐的办公桌上早已摆好当天的病历资料。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墙上的锦旗 ——“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位年轻的医生用坚守和创新,在基层医疗的土地上播撒希望:他是技术的突破者,用手术刀切开病痛的壁垒;是患者的守护者,用耐心和关怀驱散疾病的阴霾;更是人才的培育者,为基层医疗的未来埋下希望的种子。
在医路征程中,陈锐始终坚信:医生的价值,不在于身处多高的平台,而在于能否为患者提供触手可及的帮助。他用行动证明,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也能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作者 | 潘妹
编辑 | 陈孝新
网络编辑 | 吴森楠
编审 | 吴胜军
核发 | 杨宇
投稿邮箱 | hpxxwzx@126.com
来源:黄平资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