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日来,毕节市频繁遭遇强对流天气,网友纷纷提出疑问“气象部门在干啥?”“有没有开展防雹作业?”
上图为广告
5月9日,威宁自治县、赫章等地遭遇冰雹袭击;
5月13日,纳雍、赫章等5个县再次出现冰雹天气……
连日来,毕节市频繁遭遇强对流天气,网友纷纷提出疑问“气象部门在干啥?”“有没有开展防雹作业?”
5月13日,又一轮强对流天气来袭。记者走进毕节市气象局实地探访强对流天气来袭时,气象部门在干啥?
走进毕节市气象台,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雷达回波图格外醒目。预报员们紧盯着电脑屏幕,分析着各种气象数据。
“我们要及时根据天气系统、环境场分析和省市天气会商给出天气预报,提前预警,提醒大家做好应对准备。”毕节气象台台长姚浪说。
在隔壁的毕节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毕节市气象局副局长刘佳正通过微信群与各县区炮站保持联络。
“各炮站注意,现在进入作业频繁时期,必须保证作业装备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10时36分,第一份《防雹增雨提示》发出;12时58分,精细到乡镇的天气预报发布;14时40分,强对流黄色预警启动……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现代化气象监测预警系统的强力支撑。“你看这个红色回波区就是可能产生冰雹的区域,我们会立即通知相应炮站做好准备。”毕节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技术人员指着雷达图介绍。
13时54分,威宁已有初生强对流生成发展,请加强监测;14时24分,赫章兴发方向回波有增强且有小雹概率;15时29分,赫章境内回波有东移南压趋势,未来可能会影响纳雍西南部和织金,请两地密切关注;15时42分,纳雍北有回波生成发展,百兴、曙光一带是小麦主产区,请适时开展防雹作业……指挥中心的指令接踵而至地发出。
“赫章松林坡已作业”“纳雍新房已作业”炮站的回复纷至沓来。
“别人下雨往家里跑,我们是往外面跑。”这句玩笑话道出了气象人的工作常态。指挥中心指令一出,炮站的工作人员需要立即响应,完成防雹作业,一刻都耽误不得。
针对网友疑问,毕节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负责人陈林作出解释。
毕节市频繁遭遇强对流天气袭击是因为地处云贵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冷暖空气在此频繁交锋,加上复杂的地形条件,使得毕节成为强对流天气多发区。
每当冰雹来临前都会开展防雹作业,通过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使过冷水滴提前凝结,冰雹“长不大”。但极端天气下,完全消除冰雹还不现实,就像“用蚊香不能保证完全没有蚊子”。
此外,冰雹不是想打就可以打的。防雹作业需满足三大条件,一是时机精准,必须在冰雹云形成初期快速作业;二是空间限制,需确保冰雹云处于地面作业装备射程内;三是空域协调,必须提前申请并严格按批复的时间、方位作业,确保航空安全。这些条件缺一不可,使得每一次防雹作业,都是与时间赛跑的精准行动。
“我们一直在努力。”刘佳说。“打早打小,适当时间,适当部位,作业务必安全第一。”这一直是他反复提及的工作要点。
5月14日12时30分,强对流黄色预警解除。气象人又投入到了下一轮天气会商中,在这场与天博弈的持久战中,他们始终坚守在防灾减灾第一线。
编 辑|杨 莉
责 编|石 佳
编 审|吴 芳
监 制|邹江川
总监制|朱光伦
记 者|杨 莉
投稿邮箱:bjtvysbj@163.com
来源:云上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