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大家在外面碰到事情,第一时间掏出手机来进行录音或者录像,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这也就导致了,除了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微信聊天记录以外,录音录像也成为了目前民事诉讼中比较常见的证据形式。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大家在外面碰到事情,第一时间掏出手机来进行录音或者录像,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这也就导致了,除了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微信聊天记录以外,录音录像也成为了目前民事诉讼中比较常见的证据形式。
这期我就来聊一下,录音、录像作为证据提交,要怎么来整理。
作者:褚晓天
第一部分 导出
一般情况下,录音和录像文件都需要导出到电脑中,来进行后续的处理。如果是专门的设备,比如录音笔或者照相机,那么直接连接电脑,把文件拷贝过去就行了。
如果是用手机录制的。那么对于录音文件来说,最方便的就是通过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来进行发送。
以安卓为例,首先在录音软件中找到需要作为证据的文件。长按后选择“分享”,选择微信,选择发送给朋友,然后在微信界面搜索文件传输助手,点击发送即可。
这样电脑端的微信就可以接受到这个录音文件了。苹果手机也一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导出录音文件。当然,无论是安卓还是苹果,也都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连接电脑的方式来进行导出。
(例如:小米手机存放录音文件的路径)
我个人测试下来,这两种方式导出的录音文件,名称和大小都是一致的。
但如果是视频文件,我就不建议用微信了。微信导出可能会对文件进行压缩,导出的文件名和原始文件名也不一样,可能会对后续的证据质证产生影响。所以我建议直接通过手机连接电脑的方式来导出视频会更好一些。安卓手机的话,你录制的视频一般在DCIM文件夹下的Camera文件夹中可以找到。苹果手机的话,可以通过iTunes或者隔空投送的方式,将视频导出。
最后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手机,还是录音笔、照相机等设备。文件只能拷贝出来,不能选择移动,也不能删除掉设备中的原始文件。这些原始文件一定要保留着,将来在开庭的时候,对方或者法官都是有可能会要求质证的。
第二部分 整理
文件到了电脑里,就要进行第二部分的整理工作了。
这里说的整理并不是指整理文件本身。无论录音、录像的文件有多大,时间有多长,即使里面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和案件有关的,但也必须要保持文件的完整性。不能对录音、录像文件进行任何形式的改动,包括文件名。我看到过有些客户不知道是怕自己搞不清楚,还是想让法官看上去清楚一些,会把文件名改成某某案件的录音这种。虽然实际上问题不大,但我个人还是不建议改的。
既然文件动都不能动,那还需要整理什么呢?
录音文件如果作为证据,一般是需要整理成文字稿一起提交给法院的。
1、
整理文字稿的第一步,就是把录音文件完整地听一遍。再长也要听,我就碰到过好多次,有些内容其实是很关键的,但当事人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如果录音很长的,可以选择倍速听,先用1.5倍速,后面习惯了声音后可以调成2倍速。关键的地方记得把速度调回来,可以多听几次。同时自己做好记录,在几分几秒的时候,出现了什么信息,这样有助于后面的文字整理工作。
2、
第二步是把录音转换成文字。在前一步完整地听完了一遍之后,你对录音文件的内容应该已经比较了解了。这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转换方法了。
如果录音时间很短;或者虽然时间长,但里面的有效内容很短;又或者录音内容基本都是由方言构成的。那么可以选择自己听,然后手动把听到的内容打成文字。这边要注意的是,录音的文字稿并不需要完完整整的将整个录音的所有内容都整理出来。你只需要整理你认为关键的内容就可以了。所以,这时就可以拿出前面的记录,直接把录音文件拖动到你前面备注的几分几秒,边听边打字就行了。
但如果录音时间很长,并且里面有很多有用信息的。那么我建议你使用一些钞能力。找网站或者软件,付费直接将录音转换成文字。其实也不贵,根据长度一般几块钱到十几块钱就行了。这样会大大节省你的时间。我自己使用下来,准确率还是挺高的。当然,还是需要自己再校对一遍的。
3、
第三步是备注信息。经过上一步,你应该已经听着录音,把你认为有用的内容都写下来了。在这一步中,我们还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些信息的备注。
首先是录音开始时间。如果你只整理了录音的一部分,那么在每一段录音文字的开头,都需要注明这段录音的开始时间,比如这段录音是从1分55秒开始的。在这段录音文字结束后,也需要添加省略号来连接下一段录音,表明两段录音文字之间是有内容的,只不过被你省略了。
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在这两段录音文字的中间稍微写一下,省略的时间中,谈话人说了些什么内容。
其次,谈话人也需要标注清楚,也就是在每句话的前面要写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
最后,需要对录音文字的内容进行理解性备注。口语和书面用语不同,在有些情况下,直接转成文字,会存在信息缺失、无法理解、或是存在歧义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备注,来方便法官理解。我罗列了几种常见的情况:
第一种,是对省略的字、词进行补充。
打个比方,A说:谁和你说大房间的?是不是光看文字有点不明所以。其实当事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谁和你说可以用大房间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对省略的字词进行补充,方便理解。
第二种,是对代指信息进行补充。
打个比方,A说:我和他签的。这句话中,存在两个信息的缺失,一个是“他”是谁?另一个是“签的”是什么?在上下文不能马上得出答案的情况下,建议将这两个信息用括号备注一下。比如变成,我和他(被告王某)签的(租赁合同)。
第三种,是对语气进行补充。
打个比方,A说:你进来呀。如果单纯看文字,你会认为A在欢迎某人进去。但实际情况是,A说这句话时,正用手指指着对方,用威胁的语气在说。你进来呀。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在这句话的最后用括号备注一下:威胁的语气。
最后,是对环境及动作的备注。
比如双方争吵中已经动手了。那么就可以在某处备注一下:卧室门外,A想要进门,但B动手将其推了出去。A跌倒在地。
以上罗列的只是我写这篇文章时想到的一些情形,并不可能包含全部的情况。所以,只要你认为读起来可能有问题的,都可以进行备注。
备注的方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括号直接在原文中备注。第二种是保留原文,使用文本框在旁边另行备注。我觉得都可以,看大家的习惯吧。
4、
第四步可以对一些关键的语句进行加粗备注。如果不差钱,准备彩打的,那么也可以直接用荧光色的背景进行标注。这样会更鲜艳一些。
主文部分,整理成这样也就差不多了。最后一步是在文档的开头添加录音的基础信息。
5、
我一般习惯写一下:录音文件的名称,录音时间,录音地点,谈话人,录制设备这几项信息。
录音文件名称,直接粘贴录音文件名就行了,这个是为了在多个录音的情况下进行区分。
录音时间,要写清楚年月日,以及具体的几点几分。
如果是现场录音,那么需要写清楚录音地点,比如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1099号合生汇B1星巴克内。如果是通话录音,那么这个就不用写了。
录音中出现过的主要谈话人,也都需要写上。如果人物关系复杂的,或存在案外人的,那么也需要备注一下身份关系,比如张大三(原告张三的父亲)。
录制设备也可以写一下,比如原告张三的小米某型号手机,或者某牌某型号的录音笔。
有些律师也会写一下录音时长和录制人,我个人觉得必要性不大,一般不写。
最后再加上标题和页码,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写某某人与某某人的通话录音文字稿就行了。
最后来说一下录像。
录像其实和录音的整理方式基本是一致的。但因为有画面的关系,也可以截一下视频中出现的人物头像,在文档中备注清楚,这几个人分别是谁。另外,对于视频来说,如果有比较重要的冲击性的场面,也可以截图下来彩色打印了作为证据提交。比如房间里的家具被砸的一塌糊涂的情形。
第三部分 提交
经过上面的两个步骤,现在你的电脑里有两份文件,一份是录音或录像文件,一份是录音或录像的文字稿。我们现在需要把这两份文件作为证据提交给法院。
如果是线上提交的,那要注意一下,录音和录像文件是否符合法院的上传需要,如果格式不对的,那么需要用软件转换一下格式后再上传。文字稿可以直接上传,或者和其他证据一块合并成PDF上传。
如果是线下提交的,或者线上提交法官说线下还得给他一份的。那么文字稿还是老样子,打印出来和其他证据一块提交就行了。如果不是彩打的,那么也可以用荧光笔再划一下关键的内容。录音和视频文件的话,就需要刻录光盘了。自己不会弄没事,把音频和视频拷贝到U盘里,找一家附近的打印店,让老板帮你刻成光盘就行了。份数和其他证据材料是一样的。最后用油性记号笔在光盘的正面写一下大致信息就行了。比如:张三和李四的离婚纠纷录音。
最后提醒一下,和上次的微信聊天记录一样,开庭的时候,录制这些音频或视频的设备一定要带好。虽然我个人很少碰到要看原件的,但在程序上,对方或法官都是有这个权利对原件进行质证的。实际中也存在不少法官要求当庭播放的情形,所以还是要准备好带着的。
如果你觉得这期内容还不错的,还请收藏、关注、点赞,多多支持。
我是晓天,专注于提供上海地区的家事法律服务,我们下期见。
来源:小肥羊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