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央视曝光了郑州某些医疗机构办理健康证过程中的乱象,引发广泛关注。记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部分体检机构在办理健康证的体检过程中,存在种种违规情况,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从挂号缴费到拿到健康证,一共用时54分钟,体检项目缩水、替检服务泛滥、假证制售猖獗,甚至不用到
海报新闻评论员 刘瑞琪
近日,央视曝光了郑州某些医疗机构办理健康证过程中的乱象,引发广泛关注。记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部分体检机构在办理健康证的体检过程中,存在种种违规情况,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从挂号缴费到拿到健康证,一共用时54分钟,体检项目缩水、替检服务泛滥、假证制售猖獗,甚至不用到场也能“办理”。目前,所在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已责令违规医疗机构暂停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并依法立案查处。
健康证是餐饮、医疗、护理等行业从业者的“健康通行证”,相关人员每年都至少要进行一次相关传染病的筛查,并办理健康证,才可以上岗工作。对于这些办理健康证的体检过程存在的违规情况,暴露着相关机构职业道德的失守,严重影响着健康证的权威性。
健康证办理的市场需求极大,让部分体检中心、劳务机构嗅到了可乘之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将体检流程浮于形式,甚至形成制假售假的产业链,为公共卫生安全埋下了隐患。尽管《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对健康证办理有明确的要求,但有些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却并未完全执行,再加上当地主管部门的监管缺失、医疗机构的放纵,让健康证成为了一张“应付形式的纸”。
作为保障公共健康安全、预防传染病传播的准入门槛,健康证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绝不容造假。加强监管刻不容缓,对体检机构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对违规操作和违规机构“零容忍”,对“替检”“假证”实施链式打击,重拳出击,筑牢健康防线。同时,提高技术手段,将健康证联网,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数据库,推广“电子健康证”全国一网通,打通卫健部门、医疗机构、用人企业数据链,实现“扫码验真、源头可溯”。健康证“健康”了,公众才安心,让每一张健康证都经得起检验,每一份厚重的公共安全责任才不会被辜负。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