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12日这天,李万春先生应中国戏剧家协会内蒙古分会的邀请,在呼和浩特新城路北内蒙古说书厅(现为内蒙古艺术厅),为内蒙古和呼和浩特地区文学、戏曲界的同志举行戏曲专题座。
李万春先生在呼和浩特(下)
赵纪鑫
7月12日这天,李万春先生应中国戏剧家协会内蒙古分会的邀请,在呼和浩特新城路北内蒙古说书厅(现为内蒙古艺术厅),为内蒙古和呼和浩特地区文学、戏曲界的同志举行戏曲专题座。
他认真地向大家介绍他多年舞台艺术经验,毫无保留地叙述自己塑造武松和关羽艺术形象的体会,一边说一边还要示范表演。
这以后,李万春先生又分别给内蒙古青年京剧团、呼和浩特晋剧团、包头市京剧团和晋剧团的演员教授了关羽戏《古城会》。
李先生教戏的方法,不是过去传统科班里死板板地“口传心授”,而是启发式的教学。他先给学生讲《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身世、为人性格特征,再结合自己多年的舞台艺术表演实践,耐心细致地启发学生。
就在李先生传授表演艺术的过程中,他为加快培养艺术人才,兴奋地接受有关同志的建议,收内蒙古青年京剧团演员李仲鸣、左成、朱纯来3人为弟子。
并于1962年8月,在呼和浩特宾馆北楼礼堂,由当时内蒙古文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布赫亲自主持,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典礼。
在拜师典礼会上,当时的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达里扎雅还讲了话。他勉励师生扎根边疆,奋发向上,为发展内蒙古戏曲事业做出新贡献。
从此,李先生更加热情、积极主动地给青年演员说戏,为排好他教授的《古城会》,在繁忙之中几次到内蒙古青年京剧团的住地,给徒弟排戏。
李万春先生在呼和浩特一面演出,一面教戏,同时还接受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文艺组邀请,于1962年7月在电台录制了他拿手的剧目:《战冀州》(饰马超)、《野猪林》(饰冲林)、《古城会》(饰关羽)和《火併王伦》(饰林冲)等戏的选段。
多年来,为了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李万春先生积极响应戏曲改革的号召,努力和编创人员合作,曾创作演出了《水泊七雄》、《鱼腹山》、《戚继光斩子》……众多的新编历史剧。
同时,还努力排演了不少现代戏,如《白毛女》(他饰杨白劳)、《千万不要忘记》(饰丁海宽)等等。
他勇于创新,从扮相、身段、唱腔、念白等各方面创造的符合人物情感的表演艺术,博得了呼和浩特观众的赞扬,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直到1964年7月以后,李万春先生又排练演出了《八一风暴》、《智取威虎山》、《后草地》等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万春先生被游街批斗、关“牛棚”,遭到残酷的迫害,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摧残。
可是由于李万春先生非常热爱中国古典戏曲艺术,虽然当时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但他从没间断对戏曲艺术事业的追求。
在“牛棚”里,他白天没有机会背戏练功,就趁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活动腰腿;有时借着夜间上厕所的机会独自轻步起舞,背《林冲夜奔》里林冲的“走边”,偷着走几个“扫堂”腿,打打“飞脚”……他恢复了自由后,把过去自己演出《英雄义》中史文恭的“对枪”和《八大锤》里陆文龙的“双枪”,还有其他戏中的“枪架子”,反复琢磨改成了一套“对花枪”。
他又把《佟家坞》里马玉龙的宝剑,《林冲夜奔》中林冲打的“剑枪”综合一起从新融化,创编了一套《子午剑》,李万春先生不但在戏曲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他还擅长于花卉写意画,他的春兰、牡丹、夏荷、青藤、秋菊、枫叶、冬梅等各种花卉画,具有独特的风格。至今呼和浩特仍有不少同志保存着这位艺术家的亲笔画儿。
1977年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内蒙古京剧团自编、自导、自演了反映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斗争的京剧现代戏《青山铁骑》,李先生也参加了该剧的唱腔设计和舞蹈设计。他说:
“我没有当地生活,对内蒙古抗日时期的历史情况不了解,我要补课。”
该剧于1977年8月5、6日,在呼和浩特铁路工人文化馆作了30年大庆的献礼演出。
1977年以后,传统剧目逐渐开放。李万春先生把他过去多年演出的拿手猴戏《闹天宫》,在原来剧本的基础上又和同志们经过认真细致地研究,进行排练。在排练中他曾说:
“我演了一辈子猴戏,主要的体会是,在舞台上要演出猴学人的气质,而不是人学猴。在表演上,猴的身段要突出三道弯,讲究‘鸡腿、龙身、鹰眼睛’。”
经过一段紧张的排练,《闹天宫》于1978年3月初在呼和浩特铁路工人文化宫正式公演。
李万春先生饰演的孙悟空无论从脸谱、扮相、服装,还是从唱、念、做、打等方面,不仅突出了美猴王的风度气质,表演得细腻逼真,趣味横生,而且还充分显示出一个“美”字,极为真切动人。
这出《闹天宫》,是李万春先生在呼和浩特工作16年来,最后的一次演出剧目。
来源:观史惜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