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被命名为马拉利掠食龙(Maleriraptor kuttyi)的敏捷捕食者,约2.2亿年前活跃于冈瓦纳超大陆的三叠纪诺利期。其化石发现于普兰希塔-戈达瓦里盆地的马拉利上层组,靠近现今特伦甘纳邦的安纳拉姆村。研究指出,该地区素以出土早期恐龙化石闻名,尤以大型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马拉利掠食龙(Maleriraptor kuttyi)”,一种曾在地球上灵活穿梭的小型掠食者。
20世纪80年代,在如今印度中南部的前寒武纪岩层中,一个尘封已久的秘密被揭开。数十年后,这些化石遗骸为早期恐龙演化史书写了新的篇章。
这种被命名为马拉利掠食龙(Maleriraptor kuttyi)的敏捷捕食者,约2.2亿年前活跃于冈瓦纳超大陆的三叠纪诺利期。其化石发现于普兰希塔-戈达瓦里盆地的马拉利上层组,靠近现今特伦甘纳邦的安纳拉姆村。研究指出,该地区素以出土早期恐龙化石闻名,尤以大型植食性蜥脚类恐龙为主。
已知最古老的肉食恐龙
马拉利掠食龙生存的诺利期,是三叠纪生态剧变的重要阶段。这种恐龙站立高度约1米(3.2英尺),体长(吻部至尾尖)约2米(6.5英尺),被归类为埃雷拉龙科成员 —— 该科代表已知最原始的掠食性恐龙,多为中小型肉食动物,约2.28亿年前出现,三叠纪末期灭绝。
早期化石集中发现于南美洲,后来北美等地相继出土的标本暗示其分布更广,而此次印度的发现进一步完善了认知版图。学界对埃雷拉龙科的了解主要基于南美(特别是阿根廷和巴西)2.33-2.29亿年前的化石,曾认为它们仅限该区域活动。
1990年代中期,北美中上诺利期岩层中发现的钦迪龙(Chindesaurus bryansmalli)首次打破这一认知。如今马拉利掠食龙的发现,为这幅演化拼图增添了关键碎片。据《物理学家组织》报道,这个印度物种展现出独特的特征组合:比早期北美类型更进化,又区别于晚期南美埃雷拉龙科,在谱系树上占据特殊位置。
大灭绝中的幸存者
研究团队表示,这是首次证明埃雷拉龙科在冈瓦纳大陆早期诺利期(2.27-2.2亿年前)重大生态变迁中幸存。该时期四足动物群发生剧变,尤以植食性喙头蜥类灭绝为标志。论文指出:"马拉利掠食龙的存在证实,埃雷拉龙科至少在喙头蜥灭绝事件后的早期诺利期仍存活于冈瓦纳大陆。"
同期南美未发现埃雷拉龙科化石而印度却有留存,可能与气候有关。研究推测诺利期印度气候与北美南部相似,两地动物群存在植龙(类鳄大型爬行动物)、马拉利蜥亚目(小型蜥蜴状爬行动物)等共有类群,此次发现进一步佐证了这一关联。
该研究由阿根廷贝纳迪诺·里瓦达维亚自然科学博物馆、伯明翰大学及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的学者共同完成,成果发表于《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期刊。
来源:科学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