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出海:超越日本玩具龙头的4大法宝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9:27 2

摘要:日本的玩具巨头万代南梦宫,做梦都想不到,干了一辈子的玩具,临了却被出海才几年的中国厂商泡泡玛特偷了家,刚刚抢走东南亚市场,又马不停蹄的攻陷欧美市场,你说气人不气人。

日本的玩具巨头万代南梦宫,做梦都想不到,干了一辈子的玩具,临了却被出海才几年的中国厂商泡泡玛特偷了家,刚刚抢走东南亚市场,又马不停蹄的攻陷欧美市场,你说气人不气人。

也许你没听说过万代南梦宫,但它旗下的奥特曼、高达、龙珠、火影忍者等众多经典IP,绝对是全球知名的。

万代去年收入大概1.2万亿日元,相当于620亿人民币,其中玩具收入占46%,日本和海外收入七三开,也就是说,万代南梦宫的海外玩具营收,大概86亿元左右。

而泡泡玛特呢,2023年海外营收11亿元,2024年海外营收51亿元,暴增375%。

2025年一季度,泡泡玛特海外业绩继续井喷,亚太翻4倍,欧洲翻7倍,美洲翻10倍。2025年泡泡玛特海外营收奔着200亿往上走。

从趋势上看,万代玩具增速不过20%左右。而泡泡玛特增速100%,今年一季度海外更是翻4倍起步。换句话说:2025年泡泡玛特的海外玩具营收,铁定要超过万代南梦宫,整体的玩具业务超越也就是这两年的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泡泡玛特的势头更猛?让创立于1950年的万代,手握众多全球经典IP的万代,都直拍脑袋,徒呼奈何。

你也许要说,泡泡玛特的海外爆红是个意外,Lisa“自来水”也就是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问题是,在2024年之前,即使没有Lisa在Instagram晒图,以及开直播拆Labubu的盲盒之前,泡泡玛特的海外营收已经11亿元了。其实不只是Lisa,泰国长公主和神兽公主,天后蕾哈娜,奥斯卡影后凯特·布兰切特,都有社交媒体或街拍“晒娃”。

中国玩具出海品牌,也不只是泡泡玛特一家。你看名创优品的TOP TOY,2023年营收6.8亿,2024年10亿,2025年要干到15亿元。此外还有52TOYS、布鲁可、娃三岁、19八3等很多做得不错的玩具品牌出海。

也不只是这些大品牌,2024年底凤凰网的出海研究局,曾报道过东莞石排镇潮玩代工厂老板阿黎,原本他的代工厂利润低得都快开不下去了,自嘲“败家”厂二代,结果他凭借一款原创IP的搪胶玩具翻盘,三个月就赚了几千万元,赚了之前开工厂100年都赚不到的钱。

泡泡玛特压倒日本的万代南梦宫,一众玩具出海品牌的快速增长,以及“败家”厂二代阿黎的赚得盆满钵满,背后是中国玩具品牌崛起的一种必然,不可阻挡。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看啊,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每个时代的优秀公司都在人均GDP曲线上有所反应:

人均GDP 500美元时的四川长虹;

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的中国平安;

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时的万科;

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的上汽集团;

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的好未来;

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时,个人消费品牌的批量爆发——例如做黄金饰品的老铺黄金,做潮玩的泡泡玛特,做户外装备的伯希和,做小宠物用品的布卡星等等。

不是公司选择了时代,而是时代选择了公司。202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产业链地球独一份,产品性价比冠绝全球,与此同时,纯粹的代工制造越来越无利可图。所以你能看到各行各业,都希望品牌化获得超额利润。这一逻辑,投射到商业世界,投射到关税战对制造商利润的进一步倾轧,就有了近期中国制造商Tik Tok深扒奢侈品金主利润的“倒反天罡”。

那么光凭人均GDP的水到渠成、以及品牌化升级的背景,泡泡玛特就能在海外玩具市场打败日本的万代南梦宫吗?当然不是。

泡泡玛特在海外的成功,是中国品牌商成功出海的缩影,他们有着很多共同的关键成功要素。

第一是本地化差异。

出海能够做好,核心在于本地化做好,当地人愿意买单才是真的好。泡泡玛特的IP创作就非常注重本地化,通常会跟当地艺术家合作,将本土文化融入设计之中。

比如泡泡玛特最强IP是年销30亿的THE MONSTERS系列,艺术家是生于香港、成长在欧洲的龙家升,它的作品,有不少灵感源自北欧神话。

比如CRYBABY这个IP年销售额12亿元,背后的艺术家是泰国的Molly,哭泣治愈的情感哲学,在东南亚引发强烈的共鸣。

再比如美国插画师Libby Frame创作的朋克乐队少女形象,凭借西海岸叛逆风格迅速成为北美爆款。

你再看万代南梦宫,它的玩具一般是动画人物的衍生,以动画IP影响力来带动销售,这是日本品牌玩具的特点。虽然它们很多IP的影响力是世界级的,但缺乏本地化,看久了也会审美疲劳。

中国玩具品牌商出海的第二个关键成功要素,是人群差异。

不同人群的消费市场价值是不同的,尤其是非必须消费品,具体分类是女人>小孩>老人>狗>男人。

万代南梦宫等日本玩具品牌,它们的受众是小孩和男人。而泡泡玛特等中国新锐玩具品牌,抓住了女人和小孩这两个消费人群。

女人买起东西来,从来不看是否实用,喜欢就一直买,复购秒杀男人10条街,所以万代南梦宫这个年过七旬的老汉,马上要被泡泡玛特这个少年超越,这一点都不冤。

中国玩具品牌商出海的第三个关键成功要素,是赚钱效应。

一件商品设计得好看,能卖得很好。一件商品设计得好看,还能让人赚钱,那它能卖爆。

泡泡玛特等新锐玩具厂商普遍采用的盲盒销售机制,想要隐藏款、稀有款、联名款得靠运气,或者靠钞能力。而部分人的运气,可以被少数具备钞能力的人兑现。发展到现在,抢到Labubu的预售,就能赚钱,99一盒转手卖个一百二三没问题,594端盒转手甚至能卖一千多。泰国人来中国抢Labubu回去卖二手,得物上Molly和Labubu特殊款二手价过万很常见,这也是泡泡玛特产品火爆的一个原因。

这种赚钱效应,买盲盒赌特殊款的消费行为,其实也契合出海东南亚的本地化,因为亚洲人投机性、赌性更强。早些年,东京都的一个依存学推进协会有个演讲,介绍了“可能发展为病态赌博依存症的人群比例”,美国是1.8%,英国1.1%,加拿大1.2%,整个欧美圈大概1.5%左右。而在亚洲,日本是7.1%,韩国是8%,香港是4.6%,最低的新加坡2.8%,明显高于欧美。

我想起了国内动力电池大佬,办公室墙上的“赌性坚强”四个大字。还有皮带许,连续破产孙,疯子杨等地产大佬的负债快周转豪赌。

中国玩具品牌商出海的第四个关键成功要素,是掌握新渠道的流量密码。

老一代的品牌商还在线下苦苦挣扎,新时代的品牌商已经在线上大杀四方,比如2024年的泡泡玛特:

国内线下渠道收入增长了41%,线上增长却增长77%;

港澳台及海外线下渠道收入翻了4.8倍,线上收入翻了9.3倍。

中国是全球电商最发达的国家,中国品牌商把抖音和淘宝上的带货经验,直接复制到Tik Tok等海外渠道,美国品牌商看了会流泪,欧洲品牌商看了会叹息,一播一个大爆款,日本品牌商拍马都赶不上。

玩具产业、或者说消费产业的天,早就变了。不仅是泡泡玛特、也不仅是卖黄金珠宝的老铺黄金,卖户外装备的伯希和……请睁大眼睛,迎接一个中国优秀消费品牌涌现的时代吧。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