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昆明:沉寂空间变“金边银角”① | 上“天”入“地”要效益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9:56 1

摘要:近期,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在地下、桥下、楼顶、夹缝等闲置空间做起了文章,从体育公园到智能停车场,从生态绿地到市政服务设施,以“绣花”功夫盘活公共空间,在存量资源中挖掘增量,让城市“灰空间”变身城市“金边银角”,集约发展服务民生,为城市营造别样风景注

近期,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在地下、桥下、楼顶、夹缝等闲置空间做起了文章,从体育公园到智能停车场,从生态绿地到市政服务设施,以“绣花”功夫盘活公共空间,在存量资源中挖掘增量,让城市“灰空间”变身城市“金边银角”,集约发展服务民生,为城市营造别样风景注入了新活力。

即日起,“昆明规划建设”将推出系列报道,细致描绘昆明城市集约良措,展现昆明澎湃活力的另一面。

昆明商业区闲置空间破局之路

在城市土地资源开发逼近“天花板”、消费者更注重个性与体验追求的当下,昆明商业空间正在经历一场“垂直革命”。那些曾被购物中心忽略的屋顶、天台、下沉广场、地下空间等“边角料”,正通过场景再造和业态重组被“活化”利用。

从“平面铺陈”到“垂直生长”

夜幕初垂,家住北市区的顾明凡和朋友相约,来到同德昆明广场顶楼的露营主题店“觅野拾光”,这已经是他本月第3次光顾这里。

迈入“觅野拾光”,仿佛一脚迈进了生机勃勃的郊野秘境。这里环境设计独具匠心,仿佛是城市屋顶上生长出的一片绿洲;四周错落分布着帆布帐篷,藤蔓缠绕着暖黄色的星星灯,在夜晚时分极具氛围感;轻柔的爵士乐在耳边缓缓流淌,弥漫着淡淡咖啡香与清新的花草香。

觅野拾光(同德广场店)

“屋顶的开放空间更易营造出‘露天营地’的沉浸式场景。没有四面墙的束缚,直接把城市天际线当营地‘背景板’,在城市里就能轻松体验到露营生活的快乐。”“觅野拾光”店主蒋文君道出了在屋顶开店的缘由。

同一时间,在西山万达双塔Sky61超高空云端餐吧落地窗前,90后林夏和苏然窝在柔软的卡座里,视线早已被窗外的景观黏住。“61层的高度赋予了这里独特的视野,全景玻璃落地窗将城市繁华尽收眼底,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打卡美景。”林夏说,这样的浪漫体验让她乐此不疲。

依托开放性和可塑性强的特质,屋顶空间近年来有了“用武之地”,诸多昆明存量焕新的购物中心纷纷将屋顶作为商场的业态补充和场景提升空间,从艺术花园的绿色场景搭建到引入运动、亲子游乐等主题业态,再到利用开放式户外条件打造空中农场等体验场景,从不同角度呈现屋顶活力,为购物中心的业态、空间的延伸提供更多可能。

从“沉寂空间”到“流量金矿”

商业发展既能“上天”,也能“入地”。

近期,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示昆明市轨道交通地下预留空间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新编),其中规划涉及15个地铁站的地下商业开发。

事实上,与城市轨道交通紧密衔接的地下商业, 早已成为昆明商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今,欣都龙城、昆明恒隆广场、昆明万象城、顺城购物中心、南屏茂、大都摩天购物中心等与地铁站接驳的购物中心,均在地下空间打造上做文章,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购物体验。

北云66地铁商业街

“自开业以来,商业街日均客流量已从最初的2万人次增长至如今的超过4万人次。”在北云66地铁商业街开业四周年庆典上,项目投资方云南柏梁新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王滨难掩兴奋。作为昆明首个地铁地下商业街,北云66地铁商业街能在竞争激烈的白云路商圈中持续撬动客流,差异化优势不言而喻。

在植入欧风长廊、樱板道、摩登都市、魔法森林、印第安部落、丹麦童话等主题场景后,近期北云66地铁商业街对AB区又进行大规模调整,精心升级为国潮街区,一系列国风和国民品牌店铺汇聚一堂,还有文创店、手工制作坊等抓住年轻化消费群体的新兴业态,有效增加了消费者的可逛度。

北云66地铁商业街招来一群国潮迷汇聚打卡,海乐世界则吸引了一批运动达人前去报到。“谁能想到,购物中心会藏着一个足球场。以后不用再走远,在城里就能随时踢上一场酣畅淋漓的球。”当听闻海乐世界的元素体育天空足球场开放时,酷爱踢球的赵韩就迫不及待地约上球友去体验。

“天空足球场设置在海乐世界6楼的连廊处,当初打造它的初衷除了想把这块广阔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外,还有我们的小心思,因为人们在运动后大脑会释放‘内啡肽’,它使人产生愉悦、感到兴奋,在无形中增加人们的消费欲望。”海乐世界相关负责人笑言。他同时表示,把商业空间从传统的“平面铺陈”转向“立体编织”,获得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多维度的消费场景,而这样确实能够引流,为购物中心带来经济效益。

从价值挖掘到集约发展

在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郭树华看来,边角空间的合理开发,有助于提升购物中心自身的运营效率与经济效益,通过增加可租赁面积或打造特色商业空间,购物中心能够吸引更多优质品牌入驻,丰富业态组合与整体商业价值。同时,以往被忽视的商业“死角”转变为充满活力的消费热点,能够吸引周边居民与流动人口聚集,形成新的消费增长极,推动城市商业格局优化、升级。

“业态创新是激活边角空间价值的核心驱动力,因此购物中心运营方应积极引入新兴业态与特色品牌,打造多元化、差异化的消费场景。这些新兴业态不仅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还能为购物中心注入新的活力与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郭树华说。

定期对边角空间的运营数据进行监测与分析也十分重要,根据市场反馈与消费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业态布局与营销策略。同时,加强与品牌商的深度合作,共同探索边角空间的创新运营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购物中心边角空间虽小,却关乎城市商业发展的大格局与城市集约化建设的大方向。”郭树华说,激活这些被遗忘的空间,不仅是商业运营的创新之举,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昆明规划建设

如有爆料、投稿、商务合作、侵权,请联系公众号云南楼市观察沟通处理。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本号保留最终解释权,本号不承担法律风险。

来源:云南楼市观察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