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锐评丨别把儿童当成流量变现“工具”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20:05 1

摘要:一段时间以来,短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以“记录萌娃日常”为名的账号。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看似天真烂漫的内容,有不少是家长与MCN机构(网红孵化机构)精心策划的“剧本演绎”——从人设打造、脚本设计到流量变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商业流水线,实现“儿童网红”批量生产。

别把儿童当成流量变现“工具”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孙瑞荣

据《法治日报》报道,一段时间以来,短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以“记录萌娃日常”为名的账号。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看似天真烂漫的内容,有不少是家长与MCN机构(网红孵化机构)精心策划的“剧本演绎”——从人设打造、脚本设计到流量变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商业流水线,实现“儿童网红”批量生产。

从亲子生活到才艺展示,从充满哲理的“小大人”到无所不能的“小厨师”……一段时间以来,短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以“记录萌娃日常”为名的账号,这些年纪、风格各异的“萌娃”“小可爱”受到广泛喜爱并积累了大量粉丝,成为“儿童网红”。

流量意味着“富贵”,在利益的诱惑下,不少看似反映儿童生活日常的视频其实大多有剧本。孩子成了挣钱“工具”,一些父母堂而皇之地把孩子作为“演员”甚至“道具”,让儿童以另一种形式变相参与其中,甚至有许多商业机构在推波助澜,借助名气换取利益。在公司运作下,不少“儿童网红”的短视频动辄收获数十万次点赞,粉丝量多达百万、千万。

“儿童网红”在一路走红的过程中收获了流量和利润,也必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付出。儿童心智尚不健全,就被早早推入了成人的“名利场”。当最需要探索天性、培养好奇心时,“小网红”的人生第一课却是化妆、演戏、带货、打赏。久而久之,有些孩子神情不复纯真,谈起识别“海王”、挑选名包如数家珍,背台词、表演也成了家常便饭。按照脚本“卖萌”,过度透支他们的体力精力,极易造成心理焦虑。孩子过早借直播短视频等参与商业活动也易造成价值观扭曲,形成功利思维和浮躁心态。

“儿童网红”产业链的野蛮生长,暴露出监管执法与平台治理的双重缺位。当前针对未成年人参与商业活动的规范尚不完善,应尽快明确“儿童网红”商业活动的边界,限制“儿童网红”的过度商业化行为。有关部门应当严厉打击“儿童网红”孵化机构,并督促短视频平台对涉儿童视频加强审核,及时关停违规账号。“儿童网红”的乱象也折射出家庭价值观的错位,身为父母应当保持清醒,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格尊严,而不是将自己的期待和利益强加在孩子身上。

来源:新派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