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揉着发胀的肚子推开诊室门,看着化验单上的阳性结果,小李才惊觉胃里早已 “藏” 了个不速之客 —— 幽门螺杆菌。如今,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已超 4 亿,这个肉眼看不见的细菌,正借着生活里的小习惯,悄无声息地入侵人们的胃部防线。了解它 “偏爱” 的人群和身体发出的
揉着发胀的肚子推开诊室门,看着化验单上的阳性结果,小李才惊觉胃里早已 “藏” 了个不速之客 —— 幽门螺杆菌。如今,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已超 4 亿,这个肉眼看不见的细菌,正借着生活里的小习惯,悄无声息地入侵人们的胃部防线。了解它 “偏爱” 的人群和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或许能帮我们及时避开这场 “胃部危机”。
幽门螺杆菌的 “重点关注对象”
不爱洗手星人:地铁扶手、手机屏幕、电梯按键…… 这些日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可能附着着携带幽门螺杆菌的粪便残留物。那些习惯随手抓零食、不认真洗手就吃饭的人,等于亲手把细菌送进嘴里。想象一下,刚摸过公共栏杆的手拿起面包,细菌就顺着食物 “溜” 进胃部,开始 “安营扎寨”。
生食爱好者:滋滋冒油的刺身拼盘、溏心的生鸡蛋拌饭,这些美食虽诱人,却可能暗藏风险。未经高温处理的生鱼片、贝类,甚至是生水,都可能成为幽门螺杆菌的 “交通工具”。就像某位海鲜自助常客,总爱挑战最新鲜的生蚝,却不知细菌正借着这份 “新鲜” 侵蚀他的胃黏膜。
重口味饮食者:火锅里翻滚的红油、烧烤上撒满的辣椒面,吃的时候过瘾,却在悄悄伤害胃黏膜。长期被辛辣刺激 “轰炸” 的胃部,防御能力会逐渐下降,原本坚固的黏膜屏障变得千疮百孔,让幽门螺杆菌有了可乘之机。那些顿顿无辣不欢的人,胃里的 “防护网” 可能早已千疮百孔。
外卖 “常驻用户”:街边小店的碗筷、共享餐具盒,若清洗消毒不到位,就成了细菌的温床。每天穿梭在写字楼间的上班族,图方便选择外卖,却可能因为一次餐具消毒不彻底,与幽门螺杆菌 “亲密接触”。尤其是那些共用的勺子、筷子,稍不注意就成了细菌传播的 “桥梁”。
免疫力 “掉队” 人群:感冒总不好、伤口愈合慢…… 这些都是免疫力下降的信号。当身体的防御部队战斗力不足,幽门螺杆菌就会 “趁虚而入”。就像体弱的老人和长期熬夜的年轻人,面对细菌攻击时,胃部更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身体发出的 “危险信号”
消化不良的日常:刚吃完半碗米饭就胃胀得难受,反酸水直往喉咙涌,甚至连喝水都觉得堵得慌。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在胃里捣乱,刺激胃酸过度分泌,还破坏了正常的消化节奏。更麻烦的是,有人因此开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肠道功能也跟着 “乱了套”。
饭后的腹部 “警报”:本以为是普通的消化不良,却发现饭后的腹部隐痛越来越频繁。有时疼痛集中在胃部,像被人轻轻按压;有时又转移到肚脐周围,隐隐作痛。这种不规律的痛感,正是幽门螺杆菌在提醒你:该重视了!
突如其来的恶心感:毫无征兆地干呕,闻到油腻食物就反胃,甚至吃下去的东西没多久就吐出来。这是细菌在胃部 “大闹天宫”,刺激神经引发的应激反应。严重时,连喝口水都觉得胃里翻江倒海。
莫名的疲倦感:明明睡够了 8 小时,白天还是哈欠连天、浑身没劲。这可能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损伤胃黏膜后,影响了铁元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贫血。当身体缺乏造血原料,自然会感到疲倦乏力。
口腔里的异常信号:刷完牙没多久,口腔里又泛起奇怪的酸臭味;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吃啥都没胃口。别以为只是口腔问题,很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在胃部作祟,通过食管 “窜” 到口腔,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来源:寿光融媒